【汇·热点】医养结合让养老与医保更好融合
2015/11/12 汇医在线

     社会资本投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门槛正在被政府逐步打破。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我国将促进医疗养老融合对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并提出各省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而作为“医养结合”的重头戏,自今年2月民政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放开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闸门之后,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处获悉,北京已正式确定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行单独序列医保审批。

    

     医养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此前,北京曾在政策中明确了医养结合的三种主要模式,而它们也被业内认为是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养结合模式。其中包括:配套设置,即内设医务室、卫生所(室)等形式;独立设置,即申请独立设置康复医院、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协议合作,即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开辟绿色就诊通道,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业内表示,由于第一种模式建设难度相对较小,占养老机构总数比重较大、各地新建中小型养老机构大多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医养结合”;而单个项目体量相对较大的大型养老机构、社区则会倾向于后两种模式。

     然而,医养结合概念提出已久,但屡被业内指出实施难,主要原因在于,老人常担心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难与其他独立的专业医院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在该机构内看病、开药,医保大多无法到位。有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地方医保资格申请审批队伍过于“庞大”,致使这些申请时间相对较晚的养老机构长时间无法得到医保报销资格,甚至成为阻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瓶颈,也无形中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设置了门槛。

     以北京为例,李红兵介绍,北京医疗机构的医保审批“大队”规模十分可观,全市9000多家医疗机构,真正能获得医保资格的少之又少,但为了鼓励各方投入养老产业,北京已决定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辟单独的医保审批渠道。而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北京最新公布的新增279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数量高达36家,超过了一成,其中不少都是养老院的医务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对业界投建养老机构形成不小鼓励。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北京对于“医养结合”释放医保审批稀缺资源的优惠政策,是否会吸引医疗机构借养老机构的“外壳”获得快速医保审批后,再脱离养老机构自行运转?对此,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根据规定,可以进入上述“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必须是养老机构内设机构,虽然它们可以辐射养老机构周边地区居民,同时面向机构内外进行服务,但不能脱离养老机构成为独立的医疗机构。

     此外,为进一步降低医养结合后养老机构建设门槛,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还规定,各地医疗机构要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要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

    

    

     汇医在线

     汇医在线定位“医疗天猫”

     是国内最先进的远程医疗第三方服务平台

     汇聚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给患者提供信息更透明、选择更宽广的就医路径,助推分级就诊,降低就医成本,提高诊疗效率,积累医患数据,发展智慧医疗。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汇医在线App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汇医在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