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中东!今晨,美帝34个州爆发史上最严重骚乱:90个城市瞬间变成战场
2014/11/28 全球未解之谜

    

    

     这不是非洲,不是中东,不是俄罗斯也不是拉丁美洲。这是美国。

     今天,全美34个州90个城市爆发抗议,这可能是美国自7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骚乱。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晚上,全美举国关注的密苏里州弗格森镇的白人警员威尔逊杀黑人少年一案的判决结果出炉,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威尔逊。

    

    

    

    

    

    

     消息传出,立即在全美引发愤怒,各大媒体纷纷在头条位置报道宣布结果、直击现场等稿件,事发地点密苏里州弗格森镇也有大批民众聚集。目前有警车的窗户被砸坏,警方已向人群投掷催泪弹。

     芝加哥、洛杉矶、纽约等各大城市都出现了抗议,纽约的抗议者已占领了三座桥梁,数千人来到时代广场,高喊“举起手,别开枪”。

    

    

    

    

    

    

     被杀黑人少年布朗的家人发表声明,对杀害自己孩子的凶手不会为其行为负责“深感失望”。同时他们表示,能够理解许多人都分担了他们的痛苦,但希望民众能够努力地促成社会改变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纽约,数千人冲上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封堵了大桥的交通。时代广场上也全是抗议的人潮。很多人举着这样一句标语:“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

    

    

    

    

    

    

    

    

    

     弗格森这个小镇到底发生了什么?

     案发时,18岁的布朗和22岁多利安(Dorian Johnson)在街道中间行走,可能是去布朗的祖母住处(根据布朗的母亲和祖母描述),也可能是去多利安的住处(据多利安本人称)。在途中,遇到一个警官。

     警官达伦?威尔逊(Darren Wilson)是一名白人警察。在多利安的描述中,达伦对两名黑人青年非常无理,他对他们说:“滚远点儿,别在大街上走。”

     多利安告诉媒体,他们回复警官说:“我们还有不到一分钟就到了,我们很快就会离开这条街。”警官开车走了,但停了片刻又调头回来,差点撞到了这两个人。他不知道为什么警官会回来,并好像说了一句“你说什么?”

     “当时我们离得很近,就几英尺远。然后他猛地打开车门,车门撞到了我们俩身上,又弹了回去,撞到了警官。”

    

     但对于多利安的描述,有人表示不同意。一个给圣路易斯广播电台打来电话的人称,她所知道的与黑人青年的描述不同。

     这个打来电话的人自称“乔思(Josie)”。她说威尔逊曾经打电话告诉她,那两个年轻男子当时走在街上,他只是摇下了窗户并让他们离开街道。

     双方争执点在哪里?各执一词。

     在早些时候的调查中,圣路易斯郡的警官贝尔马(Jon Belmar)称,达伦当时想下车,但黑人青年布朗把他推回了车上,所以布朗“攻击了”威尔逊,并试图想抢走他的武器。

     贝尔马称,威尔逊在警车里开了第一枪。弗格森警察局局长则表示,在事件发生后,威尔逊由于“脸部肿胀”去了地方医院就医。

     在乔思的版本中,威尔逊可能在早前听到了有暴力抢劫案发生的消息。当他看到了这两个年轻人好像拿着什么东西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可能是偷了雪茄的贼。

     当威尔逊想要下车时,布朗把他推了回去,并揍了他的脸。紧接着,威尔逊掏出了枪。随后,布朗夺过了威尔逊的枪,威尔逊推开了他,枪掉了。

    

     至少这三名“证人”的证言都有不同程度的出入。

     多利安称,威尔逊抓住了布朗的脖子,布朗想要推开,但威尔逊一直在把布朗拉近自己的方向,并且拿出枪恐吓:“我要开枪了。”然后他开了枪,击中了布朗。

     另一名证人米歇尔(Tiffany Mitchell)称,她当时是在执行公务的路上。她目击到布朗和警官威尔逊“隔着窗户扭打”。米歇尔和她的同事称,布朗当时看起来像是要尝试撬开警官抓他的手,他把手放在警察的巡逻车上,努力挣扎着逃离。

     布朗当时携带武器了吗?

     这一点毫无疑问。没有。

     贝尔马称,所有的子弹都来自警察的枪。目击证人说,威尔逊开了第一枪后,两个年轻人开始逃跑。

     多利安说:“我看到他袭击布朗。他拔出枪,第二枪击中了布朗。在那时,布朗转了身双手举起,准备告诉警官他手无寸铁,希望他不要开枪。但警官不仅没停,对着布朗又开了几枪,然后他就倒地不起了。”

    

     这个描述符合了两位路过的目击证人的证词。他们告诉CNN,布朗在警察再次开枪前,已经离警察有20尺远。他们说,“警察走下车后开的枪。布朗好像被击中了,身体开始抽搐,他转过身,举起双手投降。警察继续射击,直到布朗倒地。他的脸也撞在地上。”

     布朗家请的独立验尸官称,布朗至少被击中6次,其中2次是击中了头部。

     而站在警官那一方的乔思在广播节目中称,在车内的头两枪后,布朗和他的朋友开始逃跑。当威尔逊告诉布朗不要动的时候,这两个年轻人转了身。布朗开始嘲讽威尔逊,挑衅说他不敢开枪,然后快速冲向威尔逊,就在那时,威尔逊才又开了枪。

     布朗在事发前都在干什么?

     在枪击案六天以后,弗格森地区警方称,在此事之前,布朗是一起便利店暴力抢劫案的头号嫌疑犯。

     当地警方称,便利店的监控摄像头显示,一名男子抢走了一盒价值46.99美元的Swisher Sweets香烟,并推搡了店内的售货员,随后离开商店。

     而布朗的家庭律师称,视频中的人正是布朗本人。弗格森警局局长杰克逊称,事发当时与布朗走在一起的多利安不会面临抢劫案的犯罪指控,因为他并没有参与犯罪。

    

     但晚些时候,局长又改口了,称警官威尔逊并不是因为那起抢劫案才接近布朗,而是因为布朗在大街中间走,影响了交通。

     警方为何不在第一天就公布涉事警察身份?

     警方花了6天时间才公布威尔逊的身份。

     警方一开始承诺会公开枪击案警察的身份,但因为担心会威胁到他的人身安全而推迟了。在上周五,警方向公众宣布,这次事件中的警官名叫威尔逊,今年28岁,已经工作6年,此前从未有过任何处分。

     贝尔马说,威尔逊已经被停职了,但在重回岗位之前,他还需进行两次心理评估。据弗格森警察局局长称,威尔逊已经出院,但还没从那天的事中缓过来,心理受到了伤害。

     警方在同一天公布了威尔逊的警察背景,并断言布朗是抢劫案的头号嫌疑人,这种“误导”让布朗的家人和律师感到十分愤怒。迟迟不公布警察身份和所谓的抢劫案,让布朗的家人对当地警察失去了信心。

     尸检报告:死者身中六弹子弹全部来自前方

     独立的调查人员给出了对布朗尸检的图片报告。这是一幅黑白的素描验尸图解,上面画着死者裸身的前后像,并用小黑点标注了子弹的袭击部位。一名验尸员称,根据检测发现,死者身中六枚子弹。

    

    


     尸检报告的细节显示:布朗的右侧肩膀被击中4次,头部被击中2次。有一颗子弹从死者头顶打入,其他都应该是来自死者前方。调查人员分析,布朗可能当时身体向前倾,头部就中了那一弹。

     纽约时报披露了更多细节:另外一颗射入脑部的子弹是从脸部击入,穿过下吧,又打中了他的锁骨。

     如果死者曾经向前倾,那意味着什么呢?经验丰富的尸检专家巴登(Baden)告诉时代周刊的记者,“有可能这代表了他正打算放弃(攻击),或者是冲向警官。”

     巴登表示,他们没能够看到所有的现场图片、报告或其他证据。他们唯一有的就是布朗的尸体。这意味着,他们有时只能靠猜测来判断。随后官方给出了另一份尸检报告,称在死者体内发现了大麻。

     但这份验尸报告的确证明了某些事情:布朗的尸体在街上放了几个小时才被运走。这至少证明威尔逊当时没有尝试对布朗进行急救。

     奥巴马的表态

     当催泪瓦斯和全副武装的警察们包围了示威人群时,大家都在期待着,作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的奥巴马,对于此事发表的看法。

    

     奥巴马的发言相当谨小慎微。白宫称,在这个种族问题极度分化的国家,如果奥巴马对此事发表强烈言辞,会对事件产生恶劣的影响。

     一位匿名的白宫高级助理称,“长达几十年的种族矛盾需要时间去解决。如果作为一名黑人总统,他的言辞过于激烈,过于倾向于布朗,则会激怒另一些人,造成不良影响。”

     奥巴马于白宫发表了简短声明,说:“布朗的死是令人心碎的。米歇尔和我对他和他的家庭、社区表示了最诚挚的哀悼。这对他们来讲是个艰难的时刻。像司法部长说的一样,司法部正在对和当地警方协调对此事展开调查。我知道这起事件在过去的几天中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由于细节还有待调查,我呼吁,不仅是每一个在密苏里弗格森的人,更是全美国人民,通过思考和理解来纪念这个年轻的生命。我们应该互相安慰,抚慰伤痕,而不是伤害别人。”

     随后他表示,“我们要分清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和平示威者,和那些把死者作为犯罪借口的人。”

     奥巴马的声明中,和自己最有关的则是这句:“我必须要特别小心,不在事件调查清楚之前给出任何预先判断。因为美国司法部是为我工作的。当他们组织一次调查时,我必须保证,我没有让我的判断影响到调查的公平和公正。”

     种族问题一向是美国最主要、最棘手的政治问题之一。人们积聚的愤怒,都在这一刻爆发了出来。没有人知道,这件事会如何结束。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全球未解之谜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