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京举行
2015/4/2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22日连续第六年在北京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诸多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企业界的高层代表到会,从新视角、新高度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建设强大的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大会主办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指出,目前,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环保问题,依然是决定现有食品企业竞争力及生死存亡的两大命门。对中国食品工业的转型与价值提升而言,2015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将展现未来5-10年的发展走向。

     与会国际食品界权威专家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并坦诚地对中国食品安全未来工作的重点与方向提出建议。

     专家们表示,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随着产业链建设的强化,各种隐性矛盾将更多地浮出水面,需一一面对并化解。未来,将有更深入的挑战,需要共同面对。

     与会者也指出,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面临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在欧盟国家中发生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也曾沉重地打击消费者对欧盟食品产业的信心。因此,各国之间需要在科学和专业领域内持续加强合作,将相关经验进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会议合作的形式,很有价值,已受到国际食品界的好评,非常有必要。

     延续六届会议成果,大会吸引了上百家企业积极参与,也显示出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即将发布之际,在“构建安全与健康的食品产业链”的大会主题下,业界对产业链安全性整体提升的期待。

     食品安全问题呈国际化趋势

     22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构建安全与健康的食品产业链”的2015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明珠表示,食品安全没有国界,随着食品产业链不断延展,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都很可能蔓延演变成为国际性问题。

    

     王明珠表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加强合作,构建安全和健康的食品产业链,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降低影响。中国正在并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沟通协作,为维护全球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她指出,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保持了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的年度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在抽检的24大类14.2万批次样品中合格样品达到13.5万批次,合格率为94.7%。全年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总体上得到保障。

     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称,2014至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面临四大挑战,即原料污染、造假、外源性风险加大和科普力度薄弱。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

     据孟素荷介绍,从2014年的抽检结果看,在酒、蜂蜜中违规添加甜蜜素,以工业胶代替食用胶情况均有发生。近两年,恶意添加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但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的食品造假安全事件仍不断出现。

     中国食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当前食品的掺假或者说食品的欺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如欧洲的马肉事件以及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的葡萄酒掺假、橄榄油掺假等问题。

     陈君石指出,发生掺假和欺诈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造假”。对此,中国政府很早以来就把打击造假作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点。但除了政府之外,要解决食品掺假和欺诈的问题,还是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努力,从行业内部来解决这个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