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疫苗知多少?
2015/4/25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是什么?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就是“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既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

     九十年代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部分主题1990年第4届主题 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

     1992年第6届主题:消灭脊髓灰质炎,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保护儿童健康

     1995年第9届主题:无脊髓灰质炎世界

     1997年第11届主题: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1999年第13届主题:乙肝——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2000年第14届主题:免疫——关注流动人口中的儿童

     2001年第15届主题: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2003年第17届主题:乙肝疫苗--献给新生命的爱

     2004年第18届主题:免疫接种,预防乙肝

     2006年第20届主题: 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2007年第21届主题: 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2008年第22届主题: 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2009年第23届主题: 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

     2010年第24届主题: 消除麻疹,控制乙肝,你我共参与

     2012年第26届主题: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2013年第27届主题: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

     2014年第28届主题:接种疫苗,保障健康

     2015年第29届主题:预防接种——孩子的权利,社会的责任

     “预防接种是什么?

     预防接种是指把疫苗(通过人工培育并经过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进而使接种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接种的疫苗有哪几种?

     疫苗分为一类疫苗、二类疫苗(自付费用)。一类疫苗属于免费疫苗,共有11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可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13种传染病;二类疫苗包括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需自费进行接种。

     “国家强制免疫的接种疫苗有哪些?

     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记住一点,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

     “接种疫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以下10种情况下应推迟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7.当孩子有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

     8.最近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

     在接种疫苗前,一定要将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由医生决定能不能进行疫苗接种。

     此外,接种完成后,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 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关于有没有其他禁忌或需注意的实项,应仔细询问医生。

     来源:百度百科,吉安晚报,摇篮网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