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远方的他,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2015/4/2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写这首诗的人,叫汪国真。如今,他真的选择去了远方。4月26日上午10时许,微博认证为“诗人,宣传大使”的博主潘婷发微博称“诗人汪国真今凌晨两点十分去世”。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也是生活的必经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热爱生活的诗人是带着平静的心离开的。诗人生前用他的才情影响了一代人,也用他的死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肝癌,不容你忽视。
【视频】央视报道:数说肿瘤那些事认知肿瘤杀手:肝癌!
(建议wifi下观看)
肝癌的认识的五大“误区”。
目前,我国的肝癌发病率约为25.7/10万,成为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肺癌的第三大恶性肿瘤。著名肝病专家王积分教授指出,人们对于肝癌的认识存在着五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症状,就不会得肝癌。在临床上碰到的肝癌病人当中,绝大部分发病时,没有症状,往往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
误区二:凡是肝炎,都会变成肝癌。不是得肝炎就会得肝癌,所以得肝炎的病人不必过度惊慌。但肝炎与肝癌的临床高相关性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误区三:接触肝癌病人就会传染。有乙肝病史的人得了肝癌,其肝炎会传染,即乙型肝炎在活动期时可传染,肝癌不会传染。
误区四:秘方、偏方有奇效。没有医学证据的疗法不能推广,应去做正规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误区五:手术即是治愈。即使肿瘤能达到根治性切除,有一部分病人会因有乙肝、丙肝、肝硬化,肿瘤本身会复发,所以后续治疗非常关键。肝癌比较容易“眷顾”哪类人?1、慢性肝炎史者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汪老先生已经用生命向我们证实。虽然不是所有的肝炎、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肝癌。但肝炎与肝癌的临床高相关性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另外,乙肝病毒携带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区不适或疼痛,也应立即做相应检查。
2、有肝癌家族史者
研究表明: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某些遗传缺陷导致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肝癌患者的家人应到医院做相关检查。
3、长期酗酒
长期酗酒,可明显损伤肝细胞以及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
4.重度脂肪肝的病人
饮食不注意、高脂肪摄入,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造成重度脂肪肝,这种病人也容易发展成肝癌。
5、生活在东南沿海的人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特征是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西扶绥、福建厦门、江苏海门、上海崇明,比较炎热和潮湿,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点,这种气候条件为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肝癌早期筛查项目有哪些?
B超:这项检查的普及率很高,价格不贵而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其诊断符合率可达84%,能发现直径2厘米的占位病变。
肝功能:肝功能可发现肝部功能是否受损,可监测肝病疾病的变化。
AFP: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当对AFP>400 μg/L时排除掉妊娠、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就要考虑肝癌的可能。如果通过其他检查如B超、CT等仍然未能发现异常,需要动态监测。
做肝癌筛查重在定期检查。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患者,最好3个月做1次检查(肝功、甲胎蛋白和B超);
对于没有肝硬化趋势且无肝癌家族史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每半年做1次检查;
非病毒性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每1年做1次检查。查出可疑病例时,应进一步进行CT、MRI、PET/CT,直到排除肝癌。
如何预防肝癌?
肝癌重在预防!这一定要从平常做起,那具体该怎样做呢?以下几点一定要做到。
1、首先是预防肝炎。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而且,大部分的肝癌是从肝炎转化而来的,因为肝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导致肝脏功能下降,建议没有抗体的朋友要注射乙肝疫苗。
2、预防脂肪肝和酒精肝。这两种也是肝癌的前身,千万不要觉得脂肪肝没所谓,最终的归宿就是肝癌,所以,限制酒的深入,限制高脂肪类的食物的摄入,限制高糖的摄入,才能远离脂肪肝和酒精肝。
3、不吃含有致癌的食物。研究已经发现一些食物含有致癌物质,比如烧烤、腌制类的食品,还有发霉的食品,这些都要少吃。
4、饮水的卫生和安全。现在我国成为肝癌大国,跟我国水的污染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8大水系都被污染,所以,导致人们的饮用水严重污染,才导致更多人患癌症,当然解决喝水的问题只能靠自己,可以买信得过的桶装水,有条件的在家里安装品牌的净水器。
5、定期进行体检。虽然肝癌早期不容易发现,但是可以通过一些血液检查的手段发现一些苗头,总之,45岁以上的男性最好每年检查一次。 汪国真的逝世不得不让人们对肝癌加以重视,生命是如此的可贵,且仅有一次,所以,在面对疾病的时候,需要患者尽早的认知病情,及时治疗。用有限的生命去热爱生活。
来源:慢友帮,网络整理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