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爆发大规模麻疹疫情
2015/5/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据联合国人道救援机构5月5日发表的最新通报,苏丹境内近期爆发的严重麻疹疫情目前仍在持续蔓延,全国18个州中的14个均发现病毒流行,并导致27人死亡,6000多人被确诊感染或疑似感染。该国由持续武装冲突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因此进一步恶化,近350万儿童迫切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支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苏丹代表卡皮拉尔(GeertCappelaere)5日向媒体通报了苏丹境内目前出现的严重麻疹疫情及人道局势动态。他援引最新统计指出,卫生部门截至目前已上报了2200多例确诊病例,比过去几年的感染数字高出四倍多,其中54%是五岁以下儿童,28%为15岁以上的人。
同时,还发现有27例死亡病例和4000多例疑似病例。与此同时,在苏丹与邻国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及乍得交界的边境地区也出现了小规模的麻疹疫情。
卡皮拉尔表示,在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支持下,苏丹卫生部已经开展了非常认真的应对行动。目前,第一阶段的全国范围的疫苗接种工作已经完成,其目标是为800万儿童以及年长人群提供免疫保护。
儿基会主要负责采购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向苏丹提供了900万剂疫苗,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行动,帮助更多父母了解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并主动将孩子送往卫生站点接受疫苗接种。
谈及此次麻疹疫情大爆发的原因,卡皮拉尔指出,持续的武装冲突导致苏丹基本卫生服务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卫生设施难以正常运转,由此造成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在苏丹,目前仍有一些冲突地区安全局势极为动荡,国际人道主义工作人员难以进入并提供救援,大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因此面临极高的感染风险。例如在达尔富尔东部地区,当地的麻疹致死率已高达13%。
麻疹简介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图为麻疹病毒)
典型麻疹临床症状典型的麻疹在感染到恢复,一般要经过以下4个阶段: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预防胜于治疗!麻疹的预防有哪几种常用手段呢?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100%,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附:与医学相关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
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Children's Emergency Fund),主要负责灾区紧急时段的妇女和儿童的生活条件的援助工作,适时提供灾区妇女和儿童的情况的快速评估。
WHO(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主要负责紧急时段卫生健康信息的收集管理;卫生健康状况的快速评估;建立高层次的应急卫生协调组织网络;在总部和各分区加强应急响应基金。
WFP(世界粮食组织,The World Food Program),主要负责紧急时段的食品援助;准备后勤和运输方案;建立食品通道、仓库、路线和分发点。
IFRC(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是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宗旨是在战争中行善和通过人道工作维护和平。
来源:中国新闻网,百度百科,本平台整理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