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每个人都该懂的!
2015/9/1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环境给人类提供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能量。同时,人类的生存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深刻和复杂,工业革命的成功,说明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能力在逐步发展,但在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污染也接踵而至,比如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均为环境污染的结果。铭记这八大公害事件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在保护环境的路上避免重蹈覆辙。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12月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2.美国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 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洛杉矶是美国的工业城市,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由于阳光强烈,汽车排放的尾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黄色光化学烟雾。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使数百人死亡,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枯死,柑橘减产。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 英国伦敦市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地面无风且气压很低,潮湿而沉重的空气压在上空,使伦敦一连几天沉浸在浓雾之中,而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烧煤用的成千上万个烟囱浓雾中喷吐着大量的黑烟,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死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之后的两个月中又有近8000人死亡。这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

     5.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1952年—1955年日本水俣镇附近的一家工厂排放含有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甲基汞进入水体后使鱼和贝类富含甲基汞,人和猫食用了这些鱼和贝类就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叫做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耳聋眼瞎,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多发疯直至死亡。据日本环境厅1972年公布,日本前后三次发生水俣病,患者计900人,受威胁者达2万人。其中60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日本四日市建成第一座炼油厂,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造成哮喘病大流行,1961年哮喘病发作,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6000多人。死亡10多人。

     7.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1968年日本爱知县米糠油工厂由于生产管理不善,生产米糠油时混入了多氯联苯。这种食用油被销售到日本各地,受害者达1.3万人,病人初期症状是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用这种油制造的鸡饲料使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

     8.日本富士山骨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1931年,日本某地出现一种怪病,患者骨骼疼痛不堪;1952年有些地方河里的鱼奇怪地大量死亡,稻田也减产;从1955年起这种怪病大量地出现,直到1961年才查明原因,原来是日本富山平原神通川河附近工厂排放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农民引水灌溉稻田,水稻直接受到镉污染。农民吃了这种稻米发生中毒,患上骨骼疼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

     八大公害事件仍历历在目,到了目前二十一世纪,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都是大自然对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的报复。人类目前也逐渐意识到破坏环境的严重性,通过一系列公约约束社会先前破坏环境的行为,目的是达到环境友好型社会。恰巧今年也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30周年》,借此呼吁广大人群一同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新闻链接

     2015年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30周年,环境保护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在京联合举行大会,纪念这一全球参与最广泛、取得显著成效的环境公约。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出席纪念大会并强调,要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国际履约和环境合作,推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吉宁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结30年来,保护臭氧层行动得到全球197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参与,全球履约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巨大环境、健康和气候效益。这一国际履约的成功典范表明,只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就能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上取得积极改变,推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吉宁表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臭氧层公约的履行,建立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在内的法规政策体系,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制定了化工、消防、家电等行业淘汰计划,系统组织开展淘汰行动;推动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等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引进、宣传培训等国际交流,加强多边贸易执法合作;加强履约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等。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企业、公众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有力促进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既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巨大贡献,也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陈吉宁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和新要求,为我们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但在“十三五”期间,中国要实现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35%的目标,仍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在保护臭氧层方面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使用、进出口配额制度得到切实履行。

     二是组织实施行业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计划。严格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按照总体计划分行业制定淘汰清单,明确淘汰停用产品具体时限。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淘汰工作的相关政策,保障中小企业的履约积极性。

     三是推动环境友好替代技术的开发应用。大力发展兼顾臭氧层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符合节能安全要求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研发和应用。出台《重点HCFC替代技术推荐名录》,修订完善替代品标准法规,通过产业政策、政府采购、绿色产品认证、舆论宣传引导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替代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四是继续加强国际履约和环境合作。继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争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强与各缔约国的交流,共同开展HCFC等重点物质管理和对策研究,科学判断消耗臭氧层物质及其替代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陈吉宁最后表示,保护臭氧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义务。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等国际环境公约,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有关协会和企业代表进行了“工业界采用环境友好技术推动绿色发展宣誓”,签署了HCFC淘汰改造合同。

     大会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主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臭氧秘书处执行秘书蒂娜·玻比利女士出席大会并致辞。

     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代表,美国国务院、美国环保署、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双边国家机构代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科技部、国家食药总局等有关部委,地方环保厅(局)、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180多人出席了会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

     通过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的十个事实

     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上总结了关于通过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的十个事实:

     通过使我们的环境更加健康,全世界每年可预防1300万人死亡。

     在5岁以下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疾病是由不安全水和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造成的。

     通过预防不安全水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风险,每年可拯救400万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命–大多数在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由环境造成的疾病为腹泻病、下呼吸道感染、非故意伤害和疟疾。

     更好的环境管理可预防40%由疟疾造成的死亡、41%由下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死亡和94%由腹泻病造成的死亡–三个全世界最大的儿童期杀手。

     在最不发达国家,三分之一的死亡和疾病是环境原因造成的直接后果。

     在发达国家,更健康的环境可显著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哮喘、下呼吸道感染、肌肉骨骼疾病、道路交通伤害、中毒和溺死的发生率。

     在《世界卫生报告》列出的102类疾病和伤害中,环境因素影响其中85类。

     通过极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例如促进安全的家庭水储存、更好的卫生措施以及使用更清洁和更安全的燃料,可以预防大多数的死亡、疾病和残疾。

     可以使环境更加健康的其它干预措施包括: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促进在家中以及在工作场所安全审慎地使用和管理有毒物质;以及更好地管理水资源。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同营造这样美好的环境吧!

    

     阅读原文观看《穹顶之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