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5/9/18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意见》旨在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调整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完善,加强资源配置和使用的合理性,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以合理的卫生投入标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看病就医需求。

     要点一: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意见》开篇提出了“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强调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必须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理清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思路,明确了制度改革的方向。本次改革将立足我国实际,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围绕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从资源布局和体系功能调整入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连续、协调、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患者有序就诊,且尊重群众就医感受,绝不走强制首诊和逐级转诊的道路。

     要点二:深刻把握分级诊疗内涵,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

     《意见》提出分级诊疗模式应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四项制度,深入描述了各项制度的内涵与具体要求。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和上下联动是分级诊疗实现的路径。急慢分治强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层次和布局的合理性和明确性,围绕医学科学规律,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临终关怀等完整服务链,对疾病进行科学分类和诊断分期,并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进行定位,使其协同配合、高效地提供适宜、连续的诊疗服务。上下联动则要求构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同管理疾病和患者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和资金通道,加强机构间协同性和联动性,重点在于下沉优质资源,主要措施包括对口支援、组建医疗联合体、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及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等。双向转诊重点在于下转分流稳定期、恢复期或慢性病患者,缩短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提高优质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要点三: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发挥规划、支付和定价机制作用

     鉴于卫生发展和资源配置规划对于医疗服务体系布局的引导约束作用,当前继续控制三级综合医院的数量和规模,阻止其无序扩大发展对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支付目前占公立医院6成收入,通过调整支付方式将对医疗供方行为产生较大改变作用,随着基本医保报销比率的提高,对居民的引导作用也在逐步增强,因此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支付制度改革将极大引导和改变医患双方诊疗行为,对规范诊疗秩序产生较大作用。医药价格是深化医改热点领域之一,建立合理的定价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含量和劳动付出是关键,但同时抑制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也是重点。

     要点四:找准突破点,逐步推进

     《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因地制宜,以多种形式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并确定了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开展试点。2015年,已有一些地方启动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对诊断明确的患者提供社区为主的健康管理和诊疗咨询服务,取得了初步效果。

     来源:国家卫计委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