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信息化能做些什么
2015/9/26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与过往的历次灾难一样,医疗系统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同样冲在最前线,救死扶伤,为降低生命和伤情损失做最大的努力,信息化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一直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领域。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08年“5?12”抗震救灾,以及近年来部分地区性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信息化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大功能
在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中,信息化大致有伤害感知、资源调度、现场救援、伤员护送和远程会诊等主要业务功能作用。
一、伤害感知。利用物联网、遥感等多种信息技术,对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人员损伤状态进行探测与评估,为开展医学救援提供依据。包括采用GIS、卫星遥感、生物探测、无人机、传感器以及历史数据比对分析等技术,分析灾害区内人员数量、类型、分布和损伤概率,预测人员伤亡数量与主要伤情等。
对人员生命迹象的探测,可以辅助发现坍塌建筑物、道路阻隔等情况下的待救援人员;对环境污染的探测,可以辅助查明空气、水源、疑似污染物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分布及危害程度,目前已有传感器或激光探测分析一定地域内空气中有害物质、并及时报警提示等;对灾害区及周围地形、道路的变化探测,可以辅助制订救援队伍进入和伤病员后送的路线、通道等。这些感知信息对调度医疗救援力量、调配医疗救援物资和确定救援方案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资源调度。根据突发事件中人员的损伤信息,利用信息系统有针对性地制订救援方案和调动一定规模的相关医学专业救治力量、常规与特殊救治物资(药品、耗材、专用设备)等,使得最适宜的救治资源类型、最适宜的医疗资源数量,在最快的时间到达最需要的救治地点,并对灾害现场、周边医疗机构和后方医学专业力量进行配合协同。其中,采用专业信息平台与互联网结合,对特殊物资如专用药品等的查询、采购和紧急调配,更具有快捷、高效、定向投送的作用。
三、现场救援。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技术,在现场医学救援过程中同步采集伤病情、救治和物资消耗等信息,进行现场救治各项作业协同,为现场救治提供知识化、智能化医疗辅助决策与治疗方案,并为后方应急指挥与后续支援提供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需要具有移动简易HIS的功能。
四、伤员后送。根据现场和一线救治机构伤员数量、分布和伤情特点,利用信息系统快速拟制伤病员后送方案,包括后送数量、地点、后送工具(铁运、汽运、水运、空运)分配,以及后送途中伴随医疗监护等安排。
五、远程医疗。利用原有或新建信息网络,搭建现场与后方、移动与固定、野外与机构内相互连通的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后方高层次医学专家对所有救治机构的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伤病情会诊、手术指导和医疗动态监护,使传统的医疗会诊模式从“专家跑”变为“信息跑”,并对灾害现场和各救治机构场所进行音视频监控。
技术要素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建立了部分医学救援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的作用发挥,需要具备一些基本和共性的要素。
一、中心连通与指挥控制平台。以信息网络相互连通、应用软件统一部署、业务数据集中交换和业务功能集中协同为特点,包括数据集成和功能集成,发挥应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的作用。
二、音视频通信系统。具备固定与移动终端的语音、图像和活动影像等信息传输与交互共享,重大灾害下卫星通信备份,并能与应急指挥、医学救治等业务信息系统连通与交互。
三、与其他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对接。为避免重复建设和更好共享信息化成果,突发公共事件医学救援信息系统应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个各类医疗卫生数据与功能集成的枢纽,并与其实现对接,部分功能可与区域平台合并集成。在有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地区,还须与之相互接口。
总之,医学救援与常规医疗卫生业务相比,具有跨业务、跨地域、跨系统的特点与需求,因此其信息系统应具备全领域覆盖、全流程贯通、全业务协同和全过程监控的功能特点,以满足应急医学救援的多样化需求。在信息技术特性上,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元素加入,对系统的功能可扩充、性能可提升的动态发展具有更多的要求。
(本文作者宁义为原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主任,兼任的社会学术职务有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安全与新技术应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卫生信息标准分委会委员)
来源:健康界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