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抗生素,滥用或致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15/11/2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法新社11月19日报道,一份发表在19日出版的专业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的报告表明:新的抗药性现象涉及到多粘菌素(粘菌素和多菌素B),这些抗生素是对付革兰氏阴性菌(例如肠杆菌属,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后一招”,特别是对于先天性粘液稠厚症和重症监护的患者来说。在中国,粘菌素在兽医领域应用广泛。

     正因为此,报告的主要作者、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健华与同事在对食用猪肉进行例行检测时,发现了对粘菌素产生耐药性、并能感染其他细菌菌株的大肠杆菌菌株。此外,耐受这种抗生素的一些细菌还在广东和浙江两省住院治疗的大约1300名患者身上发现。

     研究人员表示,在猪肉中发现的大肠杆菌含有一种新的基因“mcr-1”,很容易复制、传至另一种细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报告的另一位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表示:“基因mcr-1所引起的对粘菌素的耐药性很有可能先发生在动物身上,之后传播给人类。

     中国是粘菌素最大的生产国与使用国之一,特别是在兽医领域。

     报告的作者们警告称,尽管对粘菌素的耐药性目前仅限于中国,但有可能扩散至世界范围。研究人员要求“尽快重新评估”此类抗生素在畜牧业当中的使用情况,并从人类医学和兽医两方面严密监控mcr-1基因。

     沈建忠表示,其他一些国家,包括好几个欧洲国家的畜牧业也使用多粘菌素。

     报道称,两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戴维·佩特森和帕特里夏·哈里斯对报告进行联合评论表示:“避免上述关联的方法不多,一个办法就是在农业领域减少或者停止使用粘菌素。”他们表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特别是中国当局方面,可能会发生“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是什么?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已经显现了许多副作用。

     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七)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使用误区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来源:参考消息网(北京),搜狗百科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本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平台积极参与广东省卫计委主办的“健康微视频创作大赛”,作品有幸脱颖而出,成为35个入围作品之一。5号作品膳食宝塔求帮投(落后中),如果获得人气奖,资金将会用于e家长期建设储备金,做好进一步的公益健康科普,帮助更多人远离疾病,希望大家投5号一票,如果可以的话也希望大家帮忙转发下,谢谢大家的支持!投票及转发请点击左下角蓝色字体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