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卫生的“中心”正在由“疾病”向“健康”转变
2016/2/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正在向公共健康发展。

     新常态的深度调整,供给侧的攻坚改革,无不需要以社会政策和民生保障托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民生保障更需未雨绸缪。

     连日来,各地两会陆续召开,倾心绘就"十三五"规划省域蓝图;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相继落下帷幕,勾勒未来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一幅2016年的民生建设图景,逐渐清晰。

     曾光:公共卫生正在向公共健康发展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场结核病议题与健康传播培训班上表示,“公共卫生过去主要做群体事件,是冲着事件来的,现在是冲着健康来。围绕群体事件和围绕所有人的健康是不同的,而从公共卫生向公共健康的转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别是随着慢性病的防治开始,管的就不是事件,而是管个人。”

     对于什么是公共健康?曾光表示,包括“三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不要理解成完全是个人的,比如良好的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良好的适应能力都需要社会和人的磨合,不仅是个体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如果没有好的公共卫生政策、没有好的医疗政策,个人想获得这三种健康是不太容易的,大部分人是获得不了的。”

     曾光指出,公共卫生是一个大事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公有,国家资源,为全民服务,由政府埋单;二是公平,对公民一视同仁,要体现对弱势群体的扶助上;三是公益,公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以公众健康为目标;四是公开,这是指信息公开、透明,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五是公信,民众高度信任,积极响应。此外,还包括三级预防。曾光表示,一级预防是指预防疾病的发生,比如传染病的预防、慢性病预防。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治疗,可对疾控系统来讲是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比如现在的体检、疾病的筛查。人的寿命之所以延长,很重要的一点是医疗服务里的早期发现,这是人战胜疾病的最佳时机。三级预防是预防或延缓疾病向严重状态发展。比如有了高血压别出现高血压并发症,有了糖尿病了,别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有了并发症不向严重发症。所以三级预防缺一不可,级别越小,效率越好。比如心血管病,投入一级预防的效益是投入二三级预防的400,比值为来是1:400。一级、二级和三级预防个人可以做,与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有密切关系。

     “在三级预防之外,我还提出一个概念叫零级预防。”曾光说,零级预防是通过制定实施科学的公共卫生政策和立法,限制健康危险因素赖以产生、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从而预防控制不良后果的发生。这种预防的效力比一级预防更高。零级预防的要领是针对公共卫生问题产生的条件和危险因子的预防,因此是最早的预防,也是效率最高的预防。政府是零级预防的主要责任方,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法规、政策来实现。比如控烟,是个很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什么控烟花了那么多钱、做了那么多事,吸烟率不降反升,原因在哪儿?烟草泛滥关键因素一是烟草成瘾,二是强势的烟草经济,三是烟草文化泛滥。“我们过去大量的宣传都是针对烟草成瘾,单做烟草成瘾是控制不了烟草泛滥的。现在中国控烟,开始对烟草经济‘开火’了。对烟草文化,要求印上肺癌的标志,过去烟酒不分家,今后烟草送礼就送不出去了。”对于“十三五”期间的重头:深化医改,曾光表示,大医改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解决医疗公共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的问题。公平性是机会均等,减少差距,向弱势群体倾斜。可及性是缓解看病难和公共卫生服务难的问题。二是预防为主,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和科技进步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三是以人为本,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改善医患关系,弥补医疗和公共卫生裂痕,提高居民素养,也提高医院和医生的职业素质,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卫生正在向公共健康发展,二者不能分,我们现在正处于历史转变的关头。”曾光说。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民生保障只有更优解没有最终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5%;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去年再增加1万人;围绕大学生、农民工、困难企业和产能过剩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加强就业形势跟踪监测和预测预警……一张张民生清单,既是民生工作的承诺书,也昭示着改革的新动向、发展的新高度。正所谓"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党和政府工作的旨归,就在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家国梦想尽情绽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今年能否顺利实现良好开局,民生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把民生项目往前排,再多一些雪中送炭,再多一些精准聚焦。

     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并不矛盾。民生居于需求侧的基础部分,以需求改善带动供给完善,正契合新常态下优化结构、调整供给的任务要求。对民生的投资,其实就是对经济发展的投资;对民生的突出强调,其实就是在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的靠近。

     百姓之难、民生之需,也为新常态下主动作为、改革攻坚提供了方向依循。当前,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合理现象比还较突出,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就业形势趋紧,社会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六七千万的贫困人口越往后脱贫攻坚会越难……保障和改善民生关乎改革发展全局,也是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命题。在社会建设和民生方面,我们面临的任务一点不比经济建设领域少。补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就要既做大发展的盘子,也用好改革的手术刀,让公共资源越来越多地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

     民生保障只有"更优解",没有"最终解"。"发展起来以后",并不是不再需要关心民生,而是要更加重视类似"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些民生发展新课题,对接好老百姓对优良环境、公平教育、平稳就业、放心食品、健康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美好期待。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找准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平衡点,找准改革与民生的交汇点,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是凝聚社会合力、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民生无虞,改革发展的车轮必定可以平稳驶过现代化的征途,载着我们奔向梦寐以求的美好明天。

     2016年新任务

     在全国疾控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强调,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理、规划引领、科学防控、综合防治,完善政策机制,优化防控策略,提升体系能力,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疾控工作的良好开局。

     今年要做这些事一是编制落实好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与精神卫生工作专项规划以及新一轮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

     二是突出抓好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强化传染病监测和预测预警,提高艾滋病检测发现水平,开展结核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完成一些省份消除血吸虫病复核,在全国1/3的县开展人群碘营养监测。

     三是扎实做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试点。

     四是稳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和精神卫生工作,逐步完善死因监测、肿瘤登记、营养与慢性病相关监测制度,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第二阶段行动,推进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推动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建设,探索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五是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全面推进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农村改厕等工作,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活动。

     六是切实加强职业、放射、环境和学校卫生工作,进一步扩大饮用水、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范围,督促各地落实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

     七是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完善重大疾病防治保障政策。

     八是全面改进疾控行业作风,强化全局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廉政建设,塑造疾控文化。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健康中国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