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2016/3/1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13日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该黄热病患者为男性,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近期发生黄热病疫情)做生意。患者于3月8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伴畏寒等症状,于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到医院就诊。3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核酸初筛阳性,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3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

     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会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无埃及伊蚊且不属于我国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北京气温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积极指导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全力救治患者,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正按照我委要求,进一步做好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通报。

     中国发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点击边框编辑视频

    

    黄热病的简介 黄热病 (yellow fever) 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黄热病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城市型以埃及伊蚊为唯一传播媒介,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丛林型的媒介蚊种比较复杂,以猴-非洲伊蚊或趋血蚊属等-猴的方式循环。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远较重症患者为多,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黄热病主要流行于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亚洲的热带国家也有分布。我国至今尚无本病流行或确诊病例的报道。该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的病例较多。

     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人感染后,约5%-20%出现临床症状,少数出现重症并死亡。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

     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在城市型中因成年人大多因感染而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目前针对黄热病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为主,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控措施。

     黄热病的预防1、黄热病可以通过接种黄热病疫苗进行预防。通常黄热病疫苗为减毒黄热病毒17D株制备的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一般于接种后7-10天出现。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剂足以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甚至产生终身保护,无需加强免疫。建议准备前往有黄热病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应提前接种疫苗,防止在境外感染黄热病。

     2、建议居民出境前要详细了解目的地国家的传染病疫情状况,前往疫区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将会面临感染黄热病毒的风险,应积极做好黄热病预防,做好个人防护,采取驱蚊剂、长袖衣物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3、无论在境外疫区或从疫区国家和地区返回的旅行者,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来源:新京报,北京疾控中心,腾讯网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