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容易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2016/3/1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脾气这种东西,一般我们都不会轻易使用。假如运用不恰当,在职场上有可能会失去工作,在生活中可能会和朋友反目成仇。只有在最熟悉的人面前才敢如此肆无忌道的发脾气,这是为什么呢?

     1.亲人容忍度极大

     从心理潜意识层面上,我们知道,我们的亲人朋友可以容忍我们,甚至是无比宽容,就像是被你你伤害了很多次的好好,一如既往的宠溺着她,继而她的潜意识会知道,就算她再如何暴躁,好好都会原谅她。

     而相反面对较陌生的环境,比如办公室,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质和自尊,即使受到不利于自己的刺激,你你也会尽量忍耐。而这类患有暴躁症的人,无论男女,其实对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予的无意识伤害是最深的,而亲人朋友的真爱与宽容也是造就“暴躁症”的“温床”。

     2.亲人的期望是压力

     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我们心里更在乎他们,我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所以当我们意识到亲人期望的时候,我们如果做不到就产生了让他不开心的风险。如果他不开心,我们也不会开心,这就好像在事情一开始发生时,就预订了结果。我们要奋不顾身的投入进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我们成功的愿望也更加迫切,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更大。而且这些压力往往是一件一件事情渐渐增长慢慢积累的。单拿其中的某一件事情看,可能都不是那么要死要活的。但是当最后一根稻草压上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就爆发出来,这是压力的瞬间过度现象。

     但在家人看来,我们好像就是对当前的一件事情发火,这样家人就更加不理解我们的行为了。家人的不理解会让他们无法与我们更加深入的沟通,所以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反而越积越深,我们就越加频繁的爆发,恶性循环。

     3.有时会陷入单极思维

     单极思维就是我们在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状态下,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不顾一切的要去实现,不实现就不罢休,死死的纠缠于这个目的,把自己陷入没实现就不能快乐的死巷子中走不出来。单极思维使我们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自己或别人的身上。

     4.对亲人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会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我们常常会想:“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了解我呢?别人不懂得配合我支持我就罢了,怎么你也不懂得呢?”这样越想就会越生气。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家人期望过高,而有时并没有意识到。

     改善方法

     1、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一下想的不是很清楚,先停下来。到了睡前静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单级思维,钻了牛角尖了呢?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主观了呢?自己有没有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和客观实际情况呢?

     2、和亲人沟通过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沟通,如果遇到了郁闷的事情,把前因后果说出来,哪怕家人没有办法帮到忙,但是长远来看增加了家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自己的郁闷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3、认真的和家人一起讨论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如果真的可行,接受家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同时将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愿望筛选出来,得到家人的理解。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新浪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