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从财政上维护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
2016/3/1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据了解,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突发疫情防控和国家应急援外任务中,维护了人民健康,促进了社会稳定发展,提升了我们大国形象,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肯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扬。但同时,也逐渐出现了对疾病预防控制重视不够,完善体制机制还存在着关键的制约,国家公益性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发展乏力的状况。
于近日举行的“健康中国人?全国两会健康E客厅”系列圆桌论坛之“疾控与慢病预防”专场上,全国政协委员、领域专家就如何进行慢性病防控工作出谋划策。这不正是说明国家公益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吗?邵一鸣:疾控与慢病预防要双管齐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邵一鸣表示,疾控与慢病预防,必须要双管齐下。
邵一鸣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加强,我国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局面已经有了改观。我国对传染病防控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我国的监测网络、应急反应的队伍,还有社会跟政府和防控部门的互动机制,都已经逐步建立起来。相比较而言,虽然我国的慢病预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慢病致死率不容忽视。
“疾病防控与慢病预防,必须双管齐下,两个车轮都要转起来”邵一鸣说,我国在防控慢病上,不管是监控体系、医疗队伍,还是工作力度和工作模式,亟待加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全民参与,因为很多慢性病跟生活方式是有关系的,比如高盐、高脂、少运动、吸烟等。”
赵文华:四个层面驱动全面慢病防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赵文华称,全面防控慢性病,应从四个方面来驱动。
“对于一个人的健康,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不管是防控传染病,还是慢性病的防控,全民行动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赵文华说,所以,全民慢病防控要从4个层面来做考虑:
1、首先全民对于健康的知识、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仍需加强;
2、其次从政府层面来讲,最重要的是国家策略,这方面,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制定2016年到2025年中国慢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希望这个规划的发布和实施都应该是更高层面的,以逐步实现寓健康于万策;
3、再次,应该有专业机构支持,有关疾病防控、慢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营养改善等科学知识不仅需要反复传播,更需要用一致的声音传播,那么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4、最后一个层面,全社会的参与,我们不光需要全民行动、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积极的行动。
另外,赵文华认为在慢性病防控上应更多关注弱势人群,慢性病不只是城市人的问题,也不仅是老年人的问题,“慢病防控应与精准扶贫结合,积极解决因慢性病返贫问题,疾控体系、医疗体系都应该为国家精准扶贫作出贡献。”
人们意识到了公共卫生人才所做出的努力,所以有人发声了......
全国政协委员王宇:落实财政全额保障,全面保障疾控体系公益,维护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三点建议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挂出全国政协委员王宇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会发言稿,称对实施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施全额财政保障制度,一方面是保护和调动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公共卫生公益性的基本条件。
王宇提到,十八大以后历次全会都在推动要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重要的一个职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就是落实和实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的技术队伍和力量。怎么能够使这个队伍体现出政府的公益性,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你要想保障这个队伍是公益的,那么就应该由政府全额对薪酬进行保障,而不能说我只给你一部分,其余的一部分由你自己去创收,到市场上去挣钱,弥补你的收入,这样队伍的公益性就没有办法维持,大家就不能心无旁鹜地、专心致志地把政府的任务做好。
比如,工作经费,就会出现“财神跟着瘟神走,不见疫情不出手”的说法,感觉只要来了疫情,工作经费就大大的来了,疫情一过就又放下来了,又淡漠了。对人员经费采取差额方式,留下一部分,非得要人员和单位到社会上去创收,来弥补它的缺口。这样一做就没有办法能够保证体系的完全的公益性。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该归为公益一类,基本前提就是无论是工作经费,还是人员经费都要由政府来全额保障,而且要保证一定的水平,才能够吸引住优秀人才。全国人民享受到的公共卫生基本服务是由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优秀的人员来提供的服务,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也是我们来建设“健康中国”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也制定了五年、十年的规则或者一些进展指标,尤其到2020年,对于慢性病的控制都有一个降低的要求。我国也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要对高血压、糖尿病都有一个大幅度的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公共卫生人才)做这些工作,怎样能够让广大的公众建立起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有健康风险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健康素质。我们指的“健康中国”是指这个民族和人群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不是说我们得病了,能够很快的诊断治疗来作为它的主要内容。
王宇在发言中指出: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为公益一类,这是基本职能特点
1、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职责的具体实施主体,卫生公平和公民基本健康保障不能由市场机制解决。不是为政府干活,而是干政府的活。
2、所需全部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应全额由政府保障。
3、所有的业务活动,不从所服务对象收取任何费用报酬,也不从其他业务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不能创收。
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维护这种公益特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实现以全民资源服务于全民,实现卫生公平,既保障国家卫生安全,也保证了疾控队伍的优秀人员组成。因为公益性,政府要保障;政府保障了,才有公益性。
二、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额安排,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并要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经费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于工作经费,仍然是“财神跟着瘟神走,不见疫情不出手”的状况。对于人员经费,各地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进度不同,总量差异大。由于财政保障水平太低,在机制上就采取差额补助,用创收来弥补,其结果不仅使公共卫生能力大打折扣,也弱化了政府的公益性。
1、很多疾控机构,包括发达省份,薪酬没有得到政府全额保障,缺口需要靠疾控单位的创收、有偿服务来弥补。
2、薪酬总体水平较低且缺乏增长机制。疾控人员收入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同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也低于性质类似的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很多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后,绩效工资总量多年得不到调整。
3、绩效工资难以起到激励作用。由于总量过低,加班和科研奖励费占绩效工资总量,加之绩效考核困难,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近年来,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不断减少,人才流失严重,职工队伍素质下降,机构职能运作难以保障。
三、建议
1、建立完善的政府保障机制。疾控机构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预算全额保障,并建立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公共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人才激励政策。不能因政府缺位而寻求市场机制弥补缺口。
2、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总体收入水平,设立调整机制。公共卫生人员绩效工资总量不应低于当地医院平均水平。同时,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调整绩效工资总量。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薪酬制度应考虑其业务多样性、突发应急多等工作特点,建立骨干人才和出色业务激励机制。
王宇指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应高度重视疾控中心这类政府设立的公益事业单位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与公益性质相应的薪酬制度和激励制度,稳定队伍,使之心无旁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来源:中国疾控动态,慢病管理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