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要有大健康思想,公共卫生要出力
2016/3/17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今年,“健康中国”被第二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专门的章节被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两会代表、委员们心中的健康中国是怎样一幅图景?他们认为该如何建设?不能靠卫生部门单打独斗“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从全面深化医改、健全医保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卫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行了论述。对这个内容框架,代表、委员们有话要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表示

     健康中国战略应该努力让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把维护健康放在首要位置,而不应以“治病”为主体。建设健康中国要靠全民参与,而现在民众维护健康的意识不够,这正是需要补齐和加强的。此外,健康产业、健康服务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划纲要里没有体现。

     “我国很多慢性病低龄化,这要求我们先做好预防,然后才是治病。但现在看到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容,却是以治病为中心,忽略了预防为主。”王国强说,健康不能只靠医疗部医疗部门,健康中国建设也不能只靠医疗部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校长李立明说,建设健康中国,很大部分是政府责任,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创建一个促进健康的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公众的健康。在这过程中,卫生部门要与其他多部门合作。‘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内容,处处显示着卫生计生委的工作,而没有充分体现大健康的观念。”李立明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说:“健康中国的核心应该是公民健康,应该确定这样的顶层设计,再考虑从哪些方面着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

     “落实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是要把健康优先的理念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健康中国不是卫生部门一家就能推动和实现的。”规划中列举的指标数字清晰明确,但大健康的思维体现不够。

     此前我国也制定过加强国民健康的重大政策措施,如国民营养改善、烟草控制、健康行为养成等,但这些政策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原因就是卫生部门单打独斗、势单力薄。“健康中国的概念定义不够明确,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应明确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确保投入等社会治理各个方面的分工和目标。

     慢病防控应成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表示近年来,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大幅上升。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者达到2.6亿人,糖尿病患者1亿多人,还有大量的心脑血管病、慢性非阻塞性肺病患者。慢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左右。慢病防控已成为影响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脑瘫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说“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亿人,需要用药的慢性乙肝患者有2000万人,不管是口服核苷(酸)类药物还是注射干扰素,都需要长期用药数年甚至终生用药,但目前所有乙肝抗病毒药物均为医保乙类药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建议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促进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包括防治慢性病管理集团公司的发展,以提升慢性病防治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可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和引导体制内的优秀人才与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合作,在提高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使大医院的优质医疗人才资源更有效地下沉到基层。

     生态环境保护不容忽视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院校长赵铱民

     “相当多的地区生态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刻不容缓的地步。有一个村庄,饮用水污染严重,村民每家都有一块明矾,打出水之后放上明矾,认为水澄清了就能喝。据检测,当地水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达到60%以上。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许多慢性病、肿瘤患病率及出生畸形率的增长。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大家有多大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院校长赵铱民去年和几位同事在陕、甘、豫、冀4个省的7个县、28个乡调研了农村生态污染现状,他的发言引发了在场许多人的深思。

     今年的两会上,许多医疗界的代表、委员把目光由治病投向防病,他们提出,重视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前提,但这一问题还未得到足够重视。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丰源表示植被具有吸附和吸收各种有害污染物的能力。建议除继续保留和完善现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外,还要切实解决冬季农田闲置问题,如大力开展海水淡化工程、污水净化工程和中小型水库建设,引导农民逐步恢复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代表的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使得京津冀地区保持耕地常绿、植被常青。

     加快国民营养法制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与居民的膳食营养不平衡有直接关系,大部分慢性病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和早期预防就能降低发病。”国家应加快国民膳食营养标准或营养法制建设,根据国民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生活环境,制定不同的居民膳食营养标准或营养法规,包括膳食结构到营养标准,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国民选择合理平衡的膳食和营养均衡的食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我们国家给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营养餐,每年投入160多亿元,但对于庞大的几千万名学龄儿童群体远远不够的。虽然城市儿童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指标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平均线,但农村地区儿童还没有达到,因为没有在生长发育期提供优质的蛋白。”应该开展多种研究,提供优质营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仅是农民增收,优质营养的供给必须提上日程。

     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正造成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数量的急剧上升。

     中国最大的几个城市中,儿童从包装食品和加工食品中获得的卡路里占其所摄入总卡路里的三分之一;成人每周平均身体活动量在过去十年中下降超过30%。

     同样在过去十年中,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增加了20%。

     据估计,中国现有超过1亿名II型糖尿病患者,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威胁,而高脂、高糖和高盐等不健康饮食结构以及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五大非传染性疾病(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癌症和糖尿病)造成的死亡中,20%与缺乏身体活动有关。但在中国,每5个孩子中有4个每周的运动量都不足。

     中国80%以上的死亡是由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每年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约860万人死亡。令人担心的是,由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相关死亡中有约三分之一为过早死亡,也就是说有约300万人死于其70岁以前。

     “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只需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充足的锻炼、不过度饮酒,当然还有不吸烟。所以是时候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了。”

     “要解决非传染性疾病流行问题,我们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行动。政府可通过全面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采用多元不饱和脂肪替代反式脂肪、限制或禁止酒类广告、提倡母乳喂养(以降低儿童肥胖率),同时开展关于饮食和身体活动的公众教育项目,”

     —— 施贺德博士

     来源:健康报新闻频道,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之声,健康广东

     主编微信:healthedit,欢迎志同道合的公卫人与有意合作的伙伴添加交流!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