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年轻,让我再穷一会儿……
2015/3/1 职场实用心理学

     职场君导读:年轻的我们虽然没钱,但却拥有无限可能。我们可以为了梦想拼搏,不去计较成败,一心享受走向成功的过程。这,让我们幸福!

    

     我还年轻,让我再穷一会儿作者:PuNa Zhao

     一次和妈妈去游泳,游泳馆是在几条街外的高档小区里,顶棚是全玻璃的设计,我特别喜欢仰泳的时候盯着星空傻看,感觉可以看到很远很远。

     “我们能住进这样的小区多好啊!”妈妈感叹到——原来她喜欢无论什么姿势游,都要欣赏边上的楼房。

     “你说是吧?”——以防我听不到,妈妈又强调了一句。

     我没有回答,心里有种抵触的情绪,我想:“你自己不努力挣钱,凭什么让你富有的任务就是我的了?”当然最后,我什么都没说。

     其实,我想再穷一会儿。

     之所以还有这个闲功夫和妈妈一起去游泳,时值我辞去上一份工作,自由职业快一年。那一年其实过得不算太好,虽然项目有一个没一个地接着,收入有那么一点儿,也就勉强够时不时和朋友聚个餐,大部分时间到处乱跑,做做公益,出国穷游,认识一些不着边朋友,剩下的时间也就吃住在家里,好像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

     在父母眼里,是无论也想不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他们的想法总是,好好地大学毕业就好好地工作,按部就班地升职加薪,最好永远在一个够大的、亲戚朋友都听到过的、可以用来炫耀的公司工作就好,然后恰逢时宜的结婚生子……然后就结束这一生。

     对我来说,如果要过这样的一生,那么决定这么过的一刻,就等于人生结束了,即便还有继续存活的肉体。

     所以我在第一份工作终于完成了几个可以在履历上写几笔的项目成就,在公司人员调整被分配到当时势头正强的team,在过完年等着升职加薪,在整日加班忙到钱都存在银行里没空花的时候,提出了辞职。

     我笑着和别人说,我是在过一个迟到的gap year,但其实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我在这个gap year里找到了什么自我之类的东西。

     注释:Gap Year是间隔年、空档年,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近几年越来越多21到23岁、已经获得学位的年轻人也开始给自己一个空档年),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后来我觉得,当时这么做,只是为了把钱花光,只是试图回到上一次,心中充满梦想的时候。

     考上大学时,我做了一个不太必要的决定,除了学费以外,不再向家里要生活费。

     于是我变成了学校的“part-time queen”,任何勤工俭学赚外快的机会我都不会放过,也曾经一个2块钱的蛋饼切3段当一天的伙食,而我也并没有因为这样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苦逼的生活状态,积攒了半年的钱就会去买个新手机、iPod什么的,紧跟潮流。

     也因为总是在寻找新的机会,到处抛头露面,在学校里,我也算小有名气,当时几乎所有校园活动、志愿者工作都有我,也为学校拿回了不少奖,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丰富极了。

     我发现,这种丰富的状态是因为“穷+积极”产生的奇特反应。不够穷,但也称不上富的时候,就容易患得患失,失去了让自己变富有的积极,这种感觉糟糕极了。

     如果把财富分为2种,我觉得一种就是有钱,而另外一种是经历。钱是会被花完,也可以挣回来的财富,而经历,则是永远向上累积的,丢也丢不掉的。

     当我处于贫穷和富有之间那种尴尬的状态的时候,我想我需要把花得完的财富花掉一些去平衡,而为了把这些财富再次挣回来,我又可以变成一个积极的人。

     所以第一份工作后2年,再开始过的这个gap year终于让我存折里只剩下最后3000块钱了,虽然我还没有想明白我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至少我知道我不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了。

     那时,我又做了一个不太必要的决定——离开上海。

     当然,我还是个很实际的人,如果要在职业上继续累积之前的工作成就,也就只有去一个各方面条件可以和上海匹配的大城市了,选择很少,甚至是唯一的,也就是北京了。

     此时此刻,我正在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上写着这篇文章,谈不上心情如何,我这次回上海只是回家给爸妈看看,我没缺胳膊没缺腿,请放心让我再回去北京,俨然我的生活,在北京的部分才算正经事了。

     回想2年前,刚到北京那会儿,过得真的很惨。

     怎么决定到果壳毛遂自荐就不说了,其实最开始我得到的都是比较负面的答复,先是任何简历投递都没有回音,但我居然有个北京朋友还认识姬十三,于是我开始对十三进行了各种骚扰,趁他在上海出差时候逮住自荐,然后就不停邮件电话短信,偶尔可以得到一个勉为其难的回复。

     可能终于有一天十三被我烦到了,部门负责人致电,语气有点摇摆:“现在可能没有适合的职位,果壳作为一个创业小公司,并没有能力给外地同事提供任何优待,对了,不能到北京面试是最大的障碍……”

     wait,谁说我不能来北京面试了?在电话里就立即回复:“请问下周一下午2点来办公室面试如何?”存折里最后的3000块钱里的1000块就这样被我花掉了,买了来回的机票,自费到北京面试。

     我也不知道我是真的能干,还是当时那种积极的态度感动了谁,算是顺利被录取了,于是只带了2个行李箱的衣物,和2000块钱,无知少女就开始了独闯北京的生活。

     我当然知道要租房子,囊中羞涩的我原本打算先在一个北京朋友家蹭到第一个月工资发下来后再去找房子的,无奈在朋友和其男友的侧敲旁击中,感受到了一种“我说‘没事儿,你多住会儿’你丫就当真了?”的情绪,以及之前几个拍着胸脯说“找房这事包在哥身上了”的朋友也无影无踪了,便迅速在找房论坛上联系了一个房源,第二天看了5分钟房子就约定好了第三天去付款。

     当然那个联系人是众多伪装成直租房东的中介之一,好在还不算黑中介。不过天真的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北京租房是付三押一外加一个月中介费的,而第三天,我就要去付1万多块还在不存在于我口袋里的钱。

     我不知道我当时为何没有犹豫,简单地计算了下,当晚就问了一个不会和我父母说这事的朋友借了几千块,和中介说要刷信用卡交中介费,和着手上最后2000块钱全部交出去了。

     之后一个月我生活全部的依靠只有2件东西:第一件是果壳阿姨中午烧的饭,我通常会留一些当做晚饭,早饭就忽略了;第二件是10年来北京旅游的时候,以为北京的地铁和上海一样贵,充了100块钱没用完的交通卡。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租下的那个房子,便宜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个空房子,空荡荡的啥都没有。

     我把全部两箱夏衣一半铺在角落的木板床的一边,1/3也不到的位置,另一半把自己裹住,就这样睡了一周多,直到让老妈给我寄来一床被褥。

     恍惚间我不知道是睡在房间里还是天桥底下,还好4月的北京不冷;然后家里需要用的东西,热水壶、锅碗、枕头、冰箱里的储备食物……每个月都要抉择一下先买哪些,哪些放到下个月再买;而朋友借的那几千块钱,也是分了近半年才还清的。

     可是说悲催,也仅仅是现在的我,把2年前的我当做另外一个人来说而已。我记忆中的那段时间,填充心里的,其实如同“part-time queen”的时光,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有好多好多事情要做,像给家里一件一件添置家电一样,心里一点一点在被满足。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那时,我又一次觉得心中充满了梦想。

     老实说,2年过去了,我又开始感到不快乐了。我有点不安,我把牙刷换成了电动牙刷,我把梳子都换成了能释放负离子的电梳子,我不太做饭但也换了一套新的锅碗,我发现我已经没有太多东西要买了,当然我还是买不起房的。我似乎又来到了贫穷和富有之间的尴尬阶段。

     有个朋友总在坚持写一些让人幸福的东西,她似乎认为每天摆盘漂亮的早餐、每天运动一小会儿,甚至是每天来一小段心灵鸡汤,就是幸福。

     我想了想,这样的话,那我还是不要幸福了吧。

     确实,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会有诸多情绪——我眼前看到的是夜一般的黑暗,但也有星星点点的光斑,我的呼吸有点急促,我的心跳有点快速,我的双手有点颤抖,是的,我感到恐惧,但我也感到兴奋。

     我对我自己说:“我还年轻,让我再穷一会儿。”

     来源 | 十五言

     作者 | PuNa Zhao

    

     职场实用心理学

     职场&心理类第一自媒体平台

     致力成为你职场生涯的终生导师

     |投稿、交流请加职场君个人微信:MrZhichang

    

     ↓更多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职场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