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不会做“不化妆不健身和父母住”的省钱姑娘
2016/8/8 职场实用心理学

    

     来源公众号:Queen主义(Queenzhuyi),作者:余点。简介:应该是最专业全面的女神修炼顾问了。本文经Queen主义授权发布。

     观点

     心理

     技能

     专访

     我昨天发呆玩的时候,在想一件事:哎?过去的人没有wifi没有网,连通个电话都排队,朋友间见个面儿要跑5里地……

     那,她们对别人生活方式的接受度会比现在的人低好多啊。

     你看现在的新闻媒体环境+微信朋友圈生态+直播这种东西都有了。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随时随地没成本地观察世界上任何一个“别人”的生活,观察得无比细致入微无比透彻。

     无论主动被动,更新频率都快:别人午饭吃了几个菜,别人和男朋友约会内容是啥,别人会给父母买多少钱的礼物,别人每年带孩子去哪里玩,别人对霍建华婚礼怎么看…..

     那么,大家内心里对“别人的活法儿”的宽容度也应该就蹭蹭上去了。

     因为,见怪不怪嘛,见得多了,自然不会大惊小怪,反正就算你看不惯也干不掉人家。

     我觉得自己对别人生活方式包容度爆发式增长的阶段,是在我研究生读“人类学”的时候。看了一大堆什么“萨摩亚人的成年”、“祖尼人多布人夸扣特人民族志”之类的东西。

     数不清有多少脑洞大开的宗教仪式、婚姻习俗、教育模式…它们可不是代表了人类童年蒙昧期那么简单,不同的文化和生存模式没所谓高低贵贱,只是活脱脱证明了一件事:世界那么大,你的奇葩邻居算个P啊!

     所以那天出了个新闻说,有一个姑娘,是个省钱大户,常年和父母住,不化妆不健身不参加聚会,不买车不旅行在家唱KTV。

     好多朋友聊起来问我怎么看,我的第一反应是一贯的6字诀:她开心就行呗。

     然而,此反应被朋友批判是不负责任:作为一个有观点有想法,时常不想放弃犀利的德性样儿,还想推销点傲娇理论和生活方式的自媒体大号,怎么能不出产点看法呢!

     好!我今天就以己度人,任性地谈一谈,比照着我自己的生活理念,我对这个姑娘的活法儿怎么看!

    

     钱可以买到包和包子

     但更重要的是“拎包”和“吃包子”的经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和我同被而眠的好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随着我们长大,会变得有点,越来越爱钱了?”

     我淡淡地翻了一个身,说,“谁让我们不小心见到了更大更好的世界呢。”

     有些人,不知道被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还是国人劣根性影响的,明明满脑子都是钱,还非要装作一副“我真的不在乎”的样子,自以为多高洁。

     往往这样的人,关键时候会为了钱不顾一切,抛弃情意道义。因为他骨子里对钱的认识就是扭曲的,认为谈钱是羞耻的,与钱相关的一切都是阴暗不能提上台面的。

     而积极的金钱观,应该把钱看作是能够兑换物品、一部分精神愉悦、一部分情感表达、以及兑换很多种人生阅历的手段工具。

     就像古人马车驮几袋粮食送给私塾先生,换来儿子上学堂学知识,未来得到一段“达则兼济天下,顺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好经历一样。

     所以,我的金钱观是:如果你战战兢兢地攒钱,如履薄冰地赚钱,目的在于兑换到令你内心癫狂或神志不清的美好经历,或者对个人未来成长大有裨益的话,你怎么做都是对的。

     我身边有目前月收入不到3千,平时点个外卖都要思前想后比价的实习生妹妹,可人家酷爱听音乐会看展览,每个月攒的钱都花在这上面了。

     有时候我舍不得买的高价前排戏票,人家眼睛都不眨,眼见着现在人家成为了有自己一小撮拥趸的乐评剧评小达人。

     也有真正的资深吃货,不买衣服不怕蜗居,就花钱来吃,世界各地哪里有最棒的餐馆,她全门儿清。据说她每次寻寻觅觅遇到一间对路菜的时候,那个心情和高考录取的感觉是比肩的。

     人和人愿意花钱的地方不一样

     选择自我投资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你别觉得自己花钱上学习班、请外教、买书就是自我投资,因为未来说不定能在职场上叱咤风云3倍数赚回来。

     人家花钱颠颠地旅行、花钱多回几趟家陪父母,未来老了躺在藤条椅上想起来满脸褶子都笑开了就不是投资?

     你投资于知识,人家投资于内心的情感和美好的记忆,不行么?

     只用金钱本身,来衡量事物的价值和投资回报比,本来就是被成功学和消费主义荼毒已深。最终会走上“干啥都没意思只会数钱”的无聊巅峰。

     所以,鼓励你钱包里的大钞们,都跑出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躺在银行里变成一个数字,是你要努力的方向。

    

    


     金钱实现价值的高明程度

     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分野

     花钱谁不会呀,但你以为把钱花得漂亮很容易?同样是购买人生经历,兑换感情的表达和精神的愉悦,高明的人和愚蠢的人之间的差距不知有多大。

     我听说过几年间用钱来提升方方面面生活品质,眼界见识双开阔,整个人气质谈吐格局都大放光芒的。

     也听说过围一桌土豪儿子,用钱点烟哈哈笑的,或者集齐爱马仕所有款塞满整个衣帽间,整个人却依然不敢张嘴讲话,智商令人避之不及的。

     再说点俗的,都听过一句话叫做: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于是很多人就不淡定了:哦,有钱人之所以过得好,就是因为他们能用钱解决很多问题。

     那我就呵呵了,有钱人里面也有分野啊,有的人被钱绑架了最终妻离子散了,有的人成为守财奴过得还不如你呢,有的人妥妥协调好工作生活特幸福,你说,这一切是只有钱决定的吗?

     所以,钱怎么样,取决于花它的人怎么样。

     在我概念里,“财商”这门课真是应该从娃娃抓起,“财商”既是告诉你该如何聪明地取之有道地赚钱,更重要的是赚了钱之后怎么高明地花掉:

     对,让钱变成经验、学养、便利,变成对他人的帮助和宽容、变成想起来就快乐的记忆。

     钱可以换来多种可能性

     所以,如果要任性评价一下新闻中女孩的生活方式,“不健身不化妆不聚会”,我持一点遗憾态度,她稍微失去了一些精彩的经历,以及有可能拓展生命半径的机会。

     毕竟,健身对我来讲,是更好生命状态的维系和个人毅力的锻炼;化妆是自我愉悦的重要途径和拓展职业机会的潜在影响因素。

     至于朋友聚会,对我来讲,不是一堆人围坐着看手机聊八卦。一场有质量的聚会,可以听到不少美好的思想共享和跨界的经验教训,没准一个灵感小火花会燎你的人生新思路之原。

     我始终记得李欣频讲过她的活法儿:“我年轻时候,在买书买碟旅行这3件事上,从来不省钱,再贵也买。

     于是这么多年过来,我不仅早就把这份钱赚回来了,还拥有了赖以生存的本事和更广阔精彩的人生。

     有一天下午,在一家普通书店,一个小女孩第一次非常渴望一套精装本的童话和神话的书。但是价格明显有点贵,她爸爸充满鼓励地买下了这套书送给她,让幼小的她很惊讶。

     但从此以后她深深地爱上了看书。那个女孩就是我,常有人问点姐你为啥那么爱看书,我觉得一切的起点就是那天下午。

     以上是钱对于我的意义,换来物质、换来自由,都不稀奇。令我贪恋的是,它可以换来可能性。

     所以在用钱方面看不开的结果,可能是丧失掉很多的人生故事,或者变得更好的机会。

    

     冒险是需要钱的

     人生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冒险

     节约永远没错,只不过把精力放在赚钱,而不是花2倍时间去钻研省钱,是我提倡的。

     年轻时候,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要提到重要位置,别等老了发现除了日渐贬值的钞票,日子一直在原地踏步。

     还有要说,你生下来发现自己不是富二代,这件事真应该庆幸,或者你是个有追求的富二代,立志从零开始独立积累财富,也该庆幸。

     因为人年轻的时候就该缺钱。缺过钱,是特别珍贵的人生一课,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奋斗的快乐、劳动的价值、交换的智慧和憧憬的美好。

     没有渴望过就被塞满的人生,味同嚼蜡,废柴一堆。

     老天让你缺钱,是对你还抱有希望,千万别把钱想简单了,毕竟它代表着舞台、认可和机会。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职场实用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