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突查医生,能防医疗腐败吗
2015/2/19 医学论坛网

     突击检查不是治理医疗腐败的灵丹妙药,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杜绝腐败,才是改善我国医疗环境的必由之路。

     春节来临之际,广东和广州卫计委的纪检干部,为防止节日腐败,日前深入部分医院医生办公室,检查是否有烟酒糖茶红包等礼品,有无土特产。此举在医生圈中引起不小的震动,不少医生遭遇检查后,在个人微博、微信就此事发表了不同看法。(《新快报》2月17日)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医疗腐败现象的影响。不管这类现象的多寡,即便是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其后果也是十分恶劣的。所以,在春节临近的日子,对医疗腐败进行一次突击检查,对相应的现象敲山震虎,纪检的用意良苦。

     但为什么这样的行为会引发争议呢,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国医生的办公室环境大多属于半公开性质,不但是多名同事相处一室,还不断有患者或者家属进进出出,基本类似一个公共场合。在这样的场合,本来就不是一个适合从事腐败行为的地方,有关部门在这样一个场合检查腐败问题,效果如何姑且不论,对于医生的职业尊严可能产生伤害,甚至可能让患者对一些当事医生产生误解。

     其次,春节临近,医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也存在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的需要,也存在个人购买土特产的可能,由此在办公室里出现土特产的概率比较高,因为这样一些东西,让自己遭遇盘查,医生可能会觉得冤枉。

     其实,医疗腐败涵盖的内容虽然广泛,但最令百姓诟病的还是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回扣以及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不见红包不办事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既有违医疗道德的基本准则,也对患者的利益形成明显的伤害。因此,如何杜绝类似的行为才是如今首当其冲的任务。比如,对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进行必要问责,让医疗回扣承担更大的成本,从药品流通环节的疏导做起,减少药品回扣发生的土壤等。

     从后续的报道中,发生在广东的医疗腐败检查工作,除了引发争议之外,确实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有价值的线索,也没有发现真正有意义的医疗腐败事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突击检查不是治理医疗腐败的灵丹妙药,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杜绝腐败,才是改善我国医疗环境的必由之路。

     来源:新京报

     观点

     突查医生办公室,有啥不对?

     各位,过年好!

     过年了,就图个吉利,“广州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祝困难街坊新年好”(《信息时报》2月17日),这叫雪中送炭,证明政府没有忘记穷人。而“广州12花市开门迎客,市长现场写福贴送给市民”(《信息时报》2月17日),则是良性互动,颇有一番喜气。

     至于“广东广州两级卫计委纪检干部突袭广州医生办公室,检查节前收礼情况”(《新快报》2月17日),我以为这也是个好的提醒。有医生说这不好那不好,如果身正又何惧影子斜?参与检查的某医院副院长已澄清:“我们去检查的时候,医生倒比较配合。我们没有翻箱倒柜,也没有未经允许检查医生抽屉,都是在他们在场的时候,让他们打开来看一看。”这说明纪检干部的行为没有越位。

     比起那种明目张胆地贪墨的,医生收点小红包就算是小意思了。比如号称“广州史上最大贪腐案”的白云农工商系列腐败案,贪污数额动辄以亿计,然而,揭开这贪腐案背后的黑幕,仍然让人触目惊心:“广州价值数亿元地块被三次1元钱交易”(《南方都市报》2月16日)。事实一再证明,有些国企改制原本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所谓“冰棍现象”就是为贱卖国企为理论基础的,即把国企先假设为效率低下的东西,就像一根大热天的冰棍,不被人吃掉也要化掉,以此论证国企改制的必要性。

     所以,我们应该让这种黑箱操作的阴晦,消失在权力监督的阳光之下。我们要对那些违法者来狠的,比如“广州出新规定:违建逾期不改正,每日每平方米罚50元起”(《信息时报》2月17日),就可让违建钉子户失去幻想。

     歌里有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想不到强大的中华习俗还为抓逃犯立下了功劳,“12名回家过年逃犯广州东站落网,其中2名为命案逃犯”(《信息时报》2月17日)就是一例。而那无法割舍的血缘,也让“30年广佛寻亲终成正果:八旬叔叔六旬梁姨叔侄团圆”(《广州日报》2月17日),这种温情,这种牵挂,感人至深。

     来源:信息时报

     如您有任何看法,请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