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看医界先锋钟南山
2015/3/6 医学论坛网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一直被记者围追堵截,回答各种热点问题。昨日下午,钟南山特此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开新闻发布会,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的提问,他保持一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的作风。

     谈医改:

     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应由政府“买单”

     应将部分医院划为纯公益医院,市场路线不可能搞好医改

     记者:作为医疗战线的“老兵”,您对医改有什么评价?

     钟南山:中国在开展医改5~7年来,医患双方患者得到了一些好处,比如群众基本医疗得到解决。但医护人员的医改积极性并没有调动起来。我觉得医改的核心要害是一个路线问题,主流的公立医院一定要走公益路线,这就要求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买单”。但现在公立医院需要创收,才能给医务人员发工资,这就是市场路线,路线不改变,公立医院就不可能体现公益性。

     “昨天在北京一医院工作的学生来看望我,看起来很疲惫,一问,说一上午看了七十个病人。看到最后,脑袋都不清楚了。没办法,医院要创收啊!”钟南山说,本来大医院就应该做科研,看疑难杂症,现在为了创收大病、小病都收,基层更留不住病人。

     “当然全部政府兜底办医院也不现实,那样又成了大锅饭。”对此,他的建议是,赞成加大投入,将一定比例的医院划为纯公益的医院。

     谈医疗行业反腐:

     医疗“腐败”药方在“医改”与“法制”

     记者:如何看待近期医药系统的精英在“打虎拍蝇”中落马?

     钟南山:这涉及到医院公益性的问题,由于医院要盈利才能给员工发工资,这就会导致一些大处方、乱检查现象。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变成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这种市场导向必然会对医德形成挑战。

     这些“精英”在用什么药还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因此他们更容易遭受利益诱惑,有的医疗人员收入真的很高,年收入一两百万很常见,但这些钱都不都是正当收入。因此,要解决医疗系统的腐败问题,应首先解决大型公立 医院 公益性的问题。

     对于医疗行业的腐败问题,他认为,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更好地维护公众健康权益,法治保障是关键。很多制药企业已经到了不行贿就寸步难行的地步,打击医药招标领域腐败,更重要的是建立药品安全监管信息沟通和监督执法合作机制。

     “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都是‘国有民营’,需要通过自己创收来维持运营……这样就会导致大医院拼命收病人、要收入,甚至为了(创收)催生了在老百姓看来很不好的一些现象。”

     谈雾霾:

     中国雾霾治理不需要30年

     记者: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钟南山:2008年奥运会期间,相关部门关停了很多排污工厂。有卫生组织观察奥运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的人体生物指标,发现奥运会中的时候,空气中污染减少30%、PM2.5减少55%,相应人体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肺的一氧化碳呼出率下降,血小板功能改善,过了奥运会以后,污染加重,人体的状况又回去了,说明雾霾对人体健康确有一定影响,但尚未有研究表明,雾霾与肿瘤有直接关系。

     APEC会议期间,河北关了2000多家企业,那两天我出差到北京开会,一下飞机感觉像是回到了1955年来北京医学院读书的时候,60年前的公交是有轨电车,烧煤取暖,但天空是蓝的。

     记者:你对雾霾治理有信心吗?

     钟南山:伦敦治理雾霾花了30—40年,“奥运蓝”和“APEC蓝”从侧面证明,只要我们国家痛下决心,我觉得我们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考虑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的平衡,只要区域联防联动、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我相信,5年能看到改善,10年就会有一个显著改善。

     记者:空气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人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雾霾影响?

     钟南山:有很多科技手段可以消除小范围雾霾影响,比如静电除尘、戴假鼻毛、戴口罩等,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要在雾霾天气出门锻炼,这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在室内,可以使用空气清洗剂以及净化器等预防措施。

     谈医患关系:

     法律治标,医改治本

     记者:医患关系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焦点,你现在怎么看?

     钟南山:去年在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医闹问题,提出要保证医务人员安全。5月有关部门就出台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里面有6条,界定了什么是医闹,以及怎样对医闹人员进行法律制裁。这6条出台,对广大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没多久,有名产妇的孩子去世了,家属在医院门口拉横幅闹事,不让医护人员出门。后来公安部门出面制止了,以前只要闹事的不害人不伤人,是不敢管的。

     但是单纯通过法律手段还不够。医疗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又由于此,使得医生诊治病人,有点像商家和消费者。消费者花了钱,就在意“商品”的质量。事实上,即使到了今天,医疗依然不是万能的。

     谈创新:

     创新不仅仅是发论文

     记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创新”,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你怎么看待创新?

     钟南山:李克强总理还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义,他说,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我看到有个数据说,我国论文数量全世界第二,专利申请总量世界第二,但是国家创新指数呢?根据国际权威数据来看,排在第19位。我认为,把发表的论文数量等同于科技产出又等同于创新,是非常危险而十分错误的。为什么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差?就是理念出了问题,把论文当成了创新的终点。创新应该是一个全过程,很多“创新”充其量只是创意,不是创新——创和新连在一起,必定要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记者:除此之外,你认为中国提高创新能力的瓶颈还有哪些?

     钟南山:投入、研发、产出、审评、上市,这个链条出了问题。哪个环节?审评。很多药一走到这一步就卡住了,走不下去。比如说干细胞移植,中国实际上起步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比周边国家都快,但一到临床试验就卡住了,要等审评,一等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我们现在连临床审评的标准、质量控制的标准都没有。结果现在很多诊室自己弄干细胞移植,乱套了。

     2006年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落马。之前大家也有意见,为什么一年能审批13000多种药,有的红霉素两块钱有的红霉素30块钱?郑筱萸的落马对药物审评是有影响的,不可否认,这导致审评变得保守。我大概了解了一下,目前一类药申报过审之后要等20个月到2年才能进入市场,新药上市要50个月,三类药83个月,仿制药则要125个月——10年啊,很多药我们都等不起了。我觉得现在更大的问题是药监部门力量配备非常薄弱,单从人数上来看,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有近千人,欧盟是4500人,韩国是700人。去年我去台湾,和他们比较了一下,大陆的工作量是他们的8倍到10倍,他们有180人,大陆呢?从2000年开始就没变过,120人。不过我听说最近国务院将有相关文件出台,希望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善。

     来源: 深圳商报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评论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