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说了:手术没做好,论文做的不错,纯属花架子!
2015/3/8 医学论坛网

     李克强指出,县以下医院多拿论文评定职称,手术没做好,论文做的不错,纯属花架子。

     据人民日报消息,3月7日上午,江苏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代表王静成提出“地市级医院医生评职称不要统一要求论文”。李克强总理当即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重视研究这一问题,并指出:“县以下医院多拿论文评定职称,手术没做好,论文做的不错,这不是花架子吗?”

     关于医生职称评定中“论文至上”的乱象,新华网曾做过详细报道,原文如下:

     我国目前的医生职称评审和聘任制度,规定医生晋升职称必须要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并且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医生职称论文行业已形成完整的利益链,部分医生过于重视“发论文、搞科研”,忽视了普通临床工作和广大患者。专家指出,亟待建立科学的医生职称晋级及评审制度,降低论文数量要求,要发挥临床医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医生吐槽“发论文”内幕:买版面随行就市

     近期,湖南省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袁医生为评副主任医师发论文苦恼,他告诉记者,现在平均每天要做2到3台手术,忙的时候要做4台手术,一天站六七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根本没有精力再搞科研,更别说要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袁医生告诉记者,现在业界有个现象:医术厉害的人不写文章,而写论文的人往往不看病。

     湖南省一位县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李医生说:“由副主任医师晋升主任医师除了要有3篇核心期刊的论文,通过职称英语考试,获得计算机等级资格证,还要医院聘任其为主任医师,可谓是门槛众多,暗箱操作的空间也大。”

     “不愿意写论文的医生可以找枪手写,就算你不找人代写,也有从事这行的人找你。一般找人写论文、联系杂志社发论文,需要3000元到4000元左右,要是想发在非常有名的核心期刊,一篇论文得上万元。”李医生说。

     一些医生直言,目前,医生晋级职称发论文其实已经演变异化为“抄论文”,而发论文已经变为通过中介向杂志社“买版面”。“收费随行就市,按杂志社的级别、版面情况、发论文急缓程度不同而定。”李医生说。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医学界发论文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分工也日益细化。杂志社通过第三方作为医生和杂志社之间的“桥梁”,医生交钱给中介,中介负责联系杂志社与之商量发表论文的时间和版面,然后从中抽取部分费用作为“报酬”。不少医学杂志社已经沦为纯粹的盈利机构。

     “职称科研”质量难保证,与病人感情日渐疏远

     相关人士认为,做研究和从事临床工作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将临床实践的经验转化为论文,是临床医生的天职。然而,目前,临床医生承担着看病救人的担子,特别是一些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做好临床工作就已是“超负荷”运转,就更别提要搞科研、写论文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医生的职称晋升制度过于侧重“是否发表论文、是否有科研项目”,导致部分临床医生“重视论文,重视科研”,不少基层医院存在医生职称高能力低的状况。一些职称高的医师反而临床诊疗能力一般,一心想着“发论文、找项目”,反而忽略了出门诊,从而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

     一位医院院长说,行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临床与研究高度统一,临床研究需要总结,并且要以论文表述,然而医生晋升职称必须发论文成为“水泼不进”的“硬性规定”,让一些医生选择投机取巧“走捷径”,自己不进行科学研究,只是“雇人写作”,而不少代写者还是医学院的学生。

     “医学院的学生写出来的论文,用来指导医生临床实践,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样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了。”这位院长告诉记者。

     亟待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机制

     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教授认为,目前,医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对于所有临床医生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人人晋升都要发论文,还要发表在核心期刊,这让一些拥有刊号的医学杂志,光靠“卖版面”就能“坐地生财”。

     记者发现,在一些大医院,科研能力很强的医生临床经验较少。有人编了顺口溜来描述这部分专家,“教授不拿手术刀,学术会议到处跑,著名医生不坐诊,讲课费用收腰包。”

     “看到一些临床能力一般的医师,在发表了若干学术论文,就晋级专家行列,我心里不是滋味,像我们这种给患者看了几十年病的老医生,到退休都是副主任医师,有的由于不会写论文,也不想找人写论文,还顶着主治医生的头衔原地踏步,叫人心寒。”一位基层从业多年的内科副主任医生告诉记者。

     张国刚教授认为,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

     专家指出,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原本的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可操作性、行为导向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专家建议,应调整卫生系列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与医疗安全以及操作能力。对主要承担临床任务的医生的评定强化临床导向,推出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体系。

     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文志委员:临床医生晋职应重实践

     当前临床医生职称评定主要以发表的文章、参编的书籍及科研课题(经费)为基本标准,医生为了晋升,不得不发论文,要占去很大一部分精力。这样的职称晋升标准与临床医生的成长是相违背的。医疗实践本身是经验医学,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与病人面对面,就无法提高医术。而现存的职称评定标准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有些职称高的医生看不好病,能看好病的又晋升不了职称。

     建议首先从全国规范临床医生职称晋级工作,制定统一、操作性强的标准,如同执业医师考试一样,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也有临床技能的考核。尤其是结合三级医生分级管理的要求,细化各级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标准,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将职称与工资待遇分离,可以考虑工资与工作年限挂钩,岗位与奖金挂钩。再次,职称晋级应该将诊治患者的能力作为基本条件。临床医生晋升职称条件不应该与学位挂钩,职称晋升的年限应该以从事临床实际工作的时间计算。

     应该取消医生职称外语考试

     在全国政协医卫组联组讨论现场,委员们围绕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为医生减负,以及医疗健康教育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王承德委员表示,现在大医院病人多,医生经常加班加点。建议要为医生减负松绑,取消他们在职称晋升中考外语、写科研论文的要求。

     目前医生职称晋升,要考专业外语,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完成科研项目及成果,这是硬性条件,但不切实际、纸上谈兵,且有严重缺陷。好的临床医生,应在临床水平上提高,在业务上多下工夫,而不是在论文上消耗精力。外语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却花费大量精力。

     苗毅呼吁:“主诊医生”走起

     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主任苗毅说,我国医务职称晋升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与医改的薪酬制度改革、医师多点执业等相抵触,建议取消“高级职称”,将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统称改“主诊医师”(Attending Surgeon)。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东南早报、新华报业网

     评论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