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CIT2015中国特刊:介入心脏病学临床研究新进展
2015/3/23 医学论坛网

     导读

     4Zhan GAO等学者公布了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hawk支架)置入后2年临床结果。7Hongmei LAI等学者发现,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可预测STEMI患者行PCI的血栓负荷及短期死亡率。

    

     CIT2015专题报道!

     刊首语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高润霖 徐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 陈绍良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CCI)与CIT 2015合作出版了以“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研究最新进展”为主题的中国特刊。与约翰威立出版公司(John Wiley &Son)、CCI编委会的愉快合作让我们激动而难忘。感谢他们的不懈努力,让我们共同的愿望得以实现。

     自2003年启动第一届会议,CIT现已开启第2个10年。新阶段的主题是:合作、创新、转变。在过去的12年中,我们非常注重与学术、医疗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在加强这些已有合作的基础上,未来我们会开展更多与媒体、尤其是学术期刊的紧密合作。CCI-CIT2015中国特刊就是这样一个精彩、有意义的开始。

     经中美双方审稿专家的同行评议,最终8篇来自中国不同机构的论文入选,涉及话题包括:冠脉分叉病变、新型支架平台、复杂冠脉病变的抗血小板治疗、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死亡率的预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中国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形态学特征。

     1 冠脉分叉病变支架治疗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不少研究发现临时支架对大部分分叉病变有效。在此特刊中,Dong ZHANG 等学者系统分析了单中心数据库数据,发现冠脉分叉病变患者较宽分叉角度(BA)为主支(MV)支架置入后分支(SB)闭塞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这一发现或许可改变分叉病治疗中的临床决策。

     2 围术期心肌损伤,即心肌生物标记物泄露,与行PCI后不良临床预后相关。根据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第三大通用定义,其诊断标准是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或心脏肌钙蛋白I/T(TNI/T)水平升高5倍以上,并出现临床症状、血管造影证据和心电图变化。然而,该诊断标准的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主要是由于心脏肌钙蛋白诊断标准的敏感性过高。另外,有关分叉病变行支架置入治疗后不同诊断标准的PMI如何预测临床事件的数据也不足。Shaoliang CHEN等学者研究发现,CK-MB上升5倍与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治疗后1年时死亡率升高相关。

     3 Runlin GAO等学者报告了PLATINUM中国试验中,铂铬合金依维莫司洗脱支架(PtCr-EES)置入后9个月时的血管造影结果。这是目前为止有关PtCr-EES支架最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血管造影评估试验。研究发现,PtCr-EES支架较第二代不锈钢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在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和术后1年时临床事件发生两方面更具优势。

     4 Zhan GAO等学者公布了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hawk支架)置入后2年临床结果。作为TARGET试验临床随访的延长观察,该研究证实了Firehawk支架2年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Firehawk支架置入后支架血栓的减少再次突出了器械创新的重要性,这是CIT一直以来所强调的。

     5 Geng WANG等学者报告了评估第二代钴铬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EXCELⅡ)的首次人体试验——CREDIT-1研究的临床、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局,结果显示EXCELⅡ可快速实现内皮化,置入4个月及12个月后晚期管腔丢失较少。另外,更复杂的冠脉病变带来了更多挑战。患者预期也影响医生的诊疗策略。

     6 Qi ZHANG等学者首次报告,冠状动脉长病变串联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择期PCI围术期替罗非班应用可有效减少PMI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

     7 Hongmei LAI等学者发现,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可预测STEMI患者行PCI的血栓负荷及短期死亡率。

     8 Hasan JILAIHAWI等学者研究发现,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中国患者的主动脉瓣多为二叶型,即使是三叶型也与西方患者存在差异——钙化更严重,这为该群体的TAVR治疗带来更多挑战。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