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麻醉医生的真情告白
2015/4/5 医学论坛网

    

     2015年4月1日凌晨,湖南省安化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女医师陆志伟,因突发疾病倒在了晚夜班值班的工作岗位上,不幸逝世,年仅32岁。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国约有15名麻醉医生猝死,一半以上是三四十岁的青壮年。上午八点进手术室,晚上八九点才能出手术室,每天连续工作十二小时,这几乎成了许多医院麻醉科医生的常态。

     人数不足工作超负荷,同样也发生在台湾,最近一位台湾的医学中心麻醉医生在《天下》杂志上发出感慨,累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文章写道,麻醉不只是需要动手术的病人会面临危险,更多风险是普通人健康体检时所做的无痛胃镜、大肠镜,或是孕妇的无痛分娩。请听来自台湾一位麻醉医生的告白。

     像健康检查做的无痛胃镜/大肠镜这类内镜麻醉,虽然跟我们在手术室里,帮病人做的麻醉几乎一模一样,因为台湾的麻醉界把它算成重度镇静。我们医院要麻醉的内镜病患量很恐怖,一天几十台。

     累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之前不是有人说“护士像陀螺”吗?我觉得这个才像陀螺,就是每个房间五分钟、五分钟、五分钟,一直换,最后累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时候,你只能照反射去做。麻醉前可能只有一、两分钟,凭经验稍微问问,评估一下病人,就开始打药了。警觉性会降低,漏网之鱼会比较多,出问题的机会就变大,这就是麻醉质量的问题。

     我遇过一位做检查的民众,麻醉前评估他身体好好的,不会有什么事,我给他最少的麻醉剂量,但药一打下去,这个人当场就不呼吸了。

     这时候就开始读秒倒数,之后脑部开始缺氧,变成植物人。我赶紧想办法把氧气送到他的肺部,用氧气面罩,没有效,赶紧插管。

     救回那个病人后,我的手都在抖。插管的同时,才发现这位民众的会厌软骨上有肿瘤,才会麻醉后,整个呼吸道塌掉。

     麻醉药的效果都很强、快,但我不是神,无法预知打了药下去,每个病人都有相同的反应。像这样踢到超级大铁板的情形,几个月会遇到一次,一年好几次。急救完,手会抖!

     另外,像打无痛分娩,不可能单独空一个人力来专门做麻醉;而且它最不急,通常工作顺序被排得较后面。因为那只是痛,麻醉科医师是去帮产妇加分;如果不去,产妇还是照生,不会因此减分。

     麻醉风险 没有大小之分

     但无痛分娩做的是硬脊膜外止痛,这件事非常需要专注力。硬脊膜外的空间,正常人只有0.5公分,产妇因为组织肿,这个空间又更小。

     而且,产妇要蜷曲身体不能动,不然打针会戳到脊椎的神经。但有些孕妇因为太痛,没办法静止不动。

     大部份医师会认为,必须把所有更紧急的事都做好了,才能慢慢打。当然有些人因为工作量多,会抓时间,冲去赶快打一下。

     白天,麻醉医师的精神或许还好,做无痛分娩还OK;晚上值班人力来做,一整天下来应付很多台刀、工时长,精神好不好,就比较不能控制,这也是质量的问题。

     无痛分娩最常见轻微并发症是,刺破硬脊膜引起头痛,大部份都会好,多喝水、运动饮料,吃点止痛药就好了。严重的并发症是戳到脊椎的神经,脚就麻了、没力气,有些人虽会恢复,但恢复时间是用“年”来计算。

     就曾有知名医学中心的麻醉医师,因此发生医疗纠纷,现在还在诉讼中。虽然这个止痛技术相对安全,不是每个病人一动,就一定会刺到神经。但我太太刚怀孕时,我就告诉她,我绝对不会帮你打,我会帮你找学长来打。

     毕竟躺在你前面的是你太太,你在那边刺刺刺,担心如果刺穿了,她会头痛等等,会想太多。

     外科医师常跟病人说,“这还好,小刀啦。”但我们麻醉面临的是,今天不管你是开疝气、阑尾还是肝脏手术,一样都是做全身麻醉。怎样的身体状况,就得负担怎样程度的风险,跟开什么刀关系较小。

     所以我们常常告诉病人,只有小刀,没有小麻醉!

     来源:医学信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