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摇了“医学之本"??!!
2015/4/17 医学论坛网

     【导读】虽然不直接和病人打交道,但病理医生却是掌握肿瘤病人“生死符”的关键人物,他们透过显微镜片看到患者及家属正在经历的生死挣扎和喜怒哀乐。“医生的医生”、“医生中的福尔摩斯”、“裁定肿瘤的‘法官’”等众多头衔也彰显了他们在医学中举重若轻的地位。可是,这个靠一台显微镜和医生的知识与经验支撑、被誉为“医学的灵魂”的学科长期以来却乏人问津。按照每100张病床配备1名-2名病理科医师计算,缺口高达4万——9万人。

    

     现状

     每14万人才有1名病理医师

     “不管检验仪器多精密、手段多先进,病理医生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身为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所长,王国平对国内病理科现状忧心忡忡。

     同济医院病理科是华中地区唯一一家全国临床重点专科,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加起来有50余名,队伍是武汉最壮大的,能和同济匹敌的只有协和医院,其他三甲医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病理医师短缺的现象,平均人数仅七到八人,被英国著名医学家威廉·奥斯勒称为“医学之本”的病理科沦落为“辅助科室”。

     “病理医师难招的现象在各大医院都普遍存在”。袁静萍说,在武大人民医院病理科,病理医师只有8名,加上技术人员一共有15名,刚刚够做“快检”的人数。在随州、汉川、枣阳等基层医院,病理科人员短缺的现象就更严重,很多医院甚至无法设病理科,即使有病理科的,往往也只有1名病理医生,从切片到出报告只能由一名医生来完成,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诊。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注册职业病理医师(含助理医师)共9841人,这意味着每14万人中才有1名病理科医生。目前,全国医院病床超过500万张,按照卫计委2009年公布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规定》中的“病理医师按每百张病床配备1—2人的标准,我国病理医生的缺口高达4万—9万人。

     尴尬

     病检误诊患者付出沉重代价

     人员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病理科技术水平普遍薄弱,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对疑难病例甚至普通肿瘤的误诊率都较高,患者及家属带着病理切片奔走于武汉大医院寻求会诊读片的情形并不少见。

     “病理诊断是医生在微观世界下控制宏观。”王国平说,他每天都要纠正由外院送来的被误诊的切片。上周,一名50多岁的男性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癌”,他急匆匆地拿着病理诊断资料到同济来做手术,临床医生一看,应该只是炎症,请王国平会诊,果然只是普通炎症。

     同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武汉的大医院上演。上个月,一名被外院确诊为“乳腺癌”的年轻女患者在武大人民医院做手术,主刀医生需要根据病理科的诊断来决定切除乳腺的范围。当天是袁静萍值快检班,病变组织送来,袁静萍一看“良性,不是癌”,主刀医生立即改变手术方案,只切除了包块本身。

     “病理医生做的是手艺工作,一个很小的形态差异都要靠长期的经验累积并结合临床才能看出来。”袁静萍告诉记者,同样是一个胃癌,每个人的图像都不一样,而不同的疾病也可以表现为相似的图像。一旦误诊,对病人带来的就是截然相反的后果。虽然医学规定病检允许0.2%的错误率,但在同济、协和、武大人民医院,病理医生都力求百分百正确,避免病人付出沉重代价。

     析因

     压力大,工作如同走钢丝

     想象中应该是挤破头的“铁饭碗”为何难招到人?王国平和袁静萍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一台手术半个小时就要出结果。”袁静萍说,一方面手术不能等,一方面结果不能错,这个切片看完,那个切片又来了,不能有一丝怠慢。除了在手术中起决定作用,更是患者在后期用药、化疗等方面的指南。如果误诊,又没及时得到纠正,病理医生首当其冲要承担责任。

     袁静萍说,技术再精湛的病理医生,只要经历过一次严重误诊,以后读切片都会小心又小心,有的甚至长达半年不敢再发报告。“简单说,病理医生要经历三个境界”,袁静萍说,刚开始独立发片时胆子很大,犯过几次错被上级医生纠正后就会变胆小,等到阅片无数、经验足够时,胆子又会变大,这个起伏过程,至少要熬十年,很多熬不下去的中途就会转行。

     门槛高,既要能熬又要聪明

     通常来说,医院临床科室和大部分医技科室新进一名医生轮岗两年后,就可在固定科室独立工作,但病理科不同,两年后只能在一旁学习,五年才能在老师指导下发基础报告,十年后才可独立发报告。

     王国平说,五年能在指导下发基础报告的病理医生算悟性高的。病理诊断是整个外检流程中最难的一步,他们不像其他医生,主要研究某一个部位,而是从头到脚都要研究透彻,绝大多数人五年根本无法全盘掌握。

     而且病理医生的培养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除了看片子还是看片子,因为读片数量决定了病理医生的水平。在病理界流传三道“门槛费”:1万例以上,发初步病理报告;经手3万例,才能复查下级医生的报告;5万例以上才能解决疑难诊断。以每天看20例切片算,完成5万例,需要心无旁骛地看上十年。

     待遇低,“金子”卖出白菜价

     病理科是公认的医院清水衙门,无法给医院创收,科室一年收入大约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不到,不挣钱,这恐怕是病理科难以发展的真正根源。

     在武大人民医院,做一个病理检验是220元,这其中包括80元的图文费、140元的诊断费,而诊断费里仅制作一块蜡块的成本就是50元,“属于医生的‘人工费’所剩无几,完全不能反映出病理诊断的技术含金量。”

     病理医生不挣钱,也直接影响到医学院学生的就业选择。同济医学院、武大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干病理科,即使干了,工作几年后也都转了临床或做老师。钟南山院士曾为《中华病理学杂志》题词:“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但是,业内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病理学专家认为,如果不改变收费标准、医院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病理科还将继续萎缩下去。

     来源:武汉晚报

    

     长按二维码,关注医学论坛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微社区讨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