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用不到!对付“医闹”,不怕挂科,就怕没攻略!
2015/4/20 医学论坛网

     【导读】现在,暴力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千万不要说你遇不到,大大小小的“医闹”可是遍布各个医院,根本不是什么丢人和稀罕事儿!

    

     有些精明的医生,会化腐朽为神奇,将医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有的菜鸟医生,可能没事,也会摊上大事儿!

     所以小伙伴们,请认真阅读本文,对付小纠纷、大医闹,绝壁应该掌握这门临床心理学的进阶教程!

     第一课:心如镜

    

     1. 足够的自信。

     在诊室中,你是最能够帮助这个病人的人。

     2. 不卑不亢的态度。

     医患关系不是服务商与消费者的关系,医患关系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的关系。

     他不缺你这个医生,可以立即去看其他的医生;你不缺他这个病人,这辈子有足够多的病人给你看。

     如果不能建立信任-帮助的关系,掰了就掰了,不必强求!

     3. 保持平静的心态,及时处理交谈中的负面情绪。

     你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如果突然感到需要防卫,说明对方有攻击性;如果突然厌恶对方,说明对方也在厌恶你。

     因此,将注意力放在问题上,而不是放在负面情绪上!比如你突然很讨厌对方,就应及时找到厌恶的原因与去除的方法,而不是一遍遍地在心里抱怨、讨厌他。

     所以,“微笑服务”是错的。微笑只发生在初次接触打招呼的时候,表示友好。后面问诊的时候,病人一脸凄苦,您还乐呵呵的,对方的火就上来了。

     第二课:默认值

    

     人们的谈话内容虽然不可预知,但是谈话的背景和目的却是可以预知的,要安排谈话的策略,确定默认值。

     对于医生和病人,默认值很明确。

    

     患者的默认值,是这个医生要负责治好我的病。虽然我们知道治好病是很高的要求,“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于是,医生对患者谈话的策略就是,将医生的任何行为都描述为对患者的治疗有利,也就是说“让患者感觉到医生在为他着想”。

     比如,你已经给患者做了初步的检查和诊断,开好了检查单,想让患者尽快离开:

     NO.1 后面还有很多病人要我看,请您快一点,不然我看不完了。

     NO.2 做检查的病人过一会将会很多,您赶紧去,不然您上午检查结果出不来。

     还要降低复杂性。比如急诊,带孩子看病的,男性家属留下,果断的将女性家属关在外面。

     第三课:火线的同侧

    

     和病人站在火线的同一侧,一切矛盾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和病人直接或者间接对立,所有该你承担、不该你承担的怨气,都会出到你身上。

     所以站队很重要啊!

     医患确实是有矛盾的,而有时候,这些矛盾并不是他们引起的。

     原本生病就是一件飞来横祸,自己抗了几天,抗不住了,请假要受气,还要被扣钱。来的时候堵车,到了以后排队挂号,好不容易排到了,突然说要办卡。再排办卡的队,回来又重新挂号,专家号已经没有了。假已经请了,奖金已经扣了,好不容易来了,那就挂个普通号吧,一看已经150号了。上楼看病,先排队查视力,再排队等着分诊,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有个加塞的……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又有个加塞的.......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等啊等……终于叫到自己的名字了,推门一看,是个巨年轻的小大夫。

     给我一个他不生气、不郁闷的理由?

    

     不过大家都不容易,我上午已经看了二三十号了,早饭已经消耗干净,后面还有几十个待分病人。普六去急诊缝合了,普二陷在一堆放射体检的病人之中,普四门口一串孩子在追跑(还有人比我惨,略微欣慰一点),现在能消灭剩下的号码的只有三个人了。啊,普一的灯关掉了,一束头灯的光晃了一下,散瞳看眼底的,不知道要多久。普三的医生突然从屋子里出来,带着一个病人走进普一。完了,疑难病人,要请示领导。这时你的门口出现了一个红着眼睛、青着脸的病人。

     给我一个你不着急的理由?

    

     当你面对一个满腔愤懑的病人,即将或者已经对着你大倒苦水的时候,务必、务必把自己和对方划到一条战线之内,站到火线的同侧去,千万不要为前面其他人的错误买单。

     方法很简单,树立一个共同的第三方的敌人,这个敌人与自己周围的人们没有联系。比如,一起声讨一下交通,一起抱怨一下停车难,一起抱怨中国人多或者愚蠢的电脑。碰上个做IT的,骂骂windows操作系统,会显得很有身份。作为假想敌的对象,应该是和病人糟糕的体验略有相关而又不至于伤及同伴的。

     上面的三堂课不知是否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加宝贵的经验,希望能共同分享。医患关系的解决是门复杂的学问,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来源:环球医学

    

     长按二维码,关注医学论坛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微社区讨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