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靶标多少合适?盘点近期指南和研究进展!
2015/4/20 医学论坛网

     【导读】近期最受关注的血压领域进展之一为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发布的《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管理科学声明》,声明对冠心病患者高血压血压靶标、药物治疗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缺血性心衰患者的血压管理均有明确推荐。

    

     美国三大学会发布《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管理科学声明》

     首先,近期最受关注的血压领域进展之一为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发布的《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管理科学声明》,声明对冠心病患者高血压血压靶标、药物治疗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缺血性心衰患者的血压管理均有明确推荐。

     什么,又是美国发布的,之前的JNC8高血压指南不也是美国发布的吗?这么多血压指南,到底该信谁的呢!而且光血压靶标的推荐建议,两部指南就有所不同。

     其实呢,在JNC 8高血压指南发布后不久,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均明确表态并不认可。如今,三大学会对这部饱受争议的指南作出了反击。

     该部指南发布后不久,河北省人民医院郭艺芳教授在其微博上发表了题为《近期降压治疗领域的几个关注点》的文章,这几个关注点其中就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靶标。

     我们都知道一般高血压人群的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以下,但对于60岁以上人群,各国指南都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年龄≥80岁的患者,各国指南均以<150/90 mmHg作为血压目标值,而60~80岁患者的目标值则存在分歧(<140/90 mmHg或150/90 mmHg),国际指南更多地支持60~80岁患者血压<140/90 mmHg。这一分歧有待今后更多的研究来解答。可别小看这收缩压10 mmHg的差异,这点差异可能造成患者的预后有所差别,正因为如此,好多研究也都围绕着这点差异展开!

     下面就为您带来几项最新研究!

     老年人收缩压靶标升高增卒中风险

     近期举行的国际卒中大会公布的一项研究(NOMAS研究)表明,在无慢性肾病或糖尿病的老年人群中,与收缩压<140 mmHg相比,收缩压为140~149 mmHg时卒中风险较高。相关论文发表于《卒中》(Sroke)杂志增刊上。

     老年痴呆患者日间收缩压低与认知下降快独立相关

     近期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 Med)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降压药治疗的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者中,低的日间收缩压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较大独立相关。

     与日间收缩压处于129~144mmHg和最高≥145mmHg的患者相比,日间收缩压处于最低(≤128mmHg)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更大。

     卒中后收缩较低或与预后差有关

     另一项近期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的一项研究还表明,与卒中后收缩压正常(120–140 mmHg)和高(≥140 mmHg)的患者相比,收缩压较低(<120 mmHg)与死亡转归恶化具有相关性。

     可见,降压也不能太过啊!

     说完老年人,该说年轻人了。

     年轻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增其心血管死亡风险

     近期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研究表明,与血压水平正常者相比,较为年轻和中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的心血管病(CVD)和冠心病(CHD)的相对死亡风险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定义为收缩压(SBP) ≥140 mm Hg而舒张压(DBP)<90 mm Hg的一种高血压,其患病率在较为年轻人群和中年人群中越来越高。

     好吧,疾病重在预防,来了要趁早治,大家都知道这个观点!这个观点也被近期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简称BMJ)的一项研究所证实。

     强化降压治疗要趁早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等到患者的收缩压水平超过150mmHg才开始强化降压治疗,或在患者收缩压升高后延迟强化药物降压治疗超过1.4个月,以及强化药物降压治疗后至开始随访血压的时间延迟>2.7个月,均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该研究结果提示了及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管理和随访的重要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靶标

     以上都是国外的指南和研究,那么中国高血压指南是如何推荐的呢?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推荐,65岁及以上患者血压目标为<150/90 mmHg,若能耐受可降至<140/90 mmHg,其他年龄目标值为<140/90 mmHg。

     最后,再奉上一部指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的科学声明

     美国心脏学会(AHA)在2月份于《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发布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的科学声明》。二级预防自然少不了血压管理!错过的小伙伴们火速下载学习吧!

     来源:医学论坛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医学论坛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