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医织茧——来自暖医的故事
2015/4/23 医学论坛网

    

     【导读】从小的理想一直是当老师,尽管外公、舅父、伯父全是医生,在我幼小的字典中未曾埋下做医生的笔画。但或许,冥冥中有某种注定,13岁那年,同学的母亲因经济困难,外伤后未及时处理伤口,破伤风去世。

    

     因农村的民俗认为中年病逝,易阴魂不散而招惹和她接近的人。所以,没谁去给她穿衣服。当时,一腔的悲愤冲淡了对鬼魂的恐惧,冲上去,和同学两人笨拙的,费劲儿的,为她穿戴整齐,送她入土为安。

     那晚,恶梦连连,却又心怀感叹,第一次如此零距离的接触生与死,能够如此坦然,有理由相信自己,具有一种天然的禀赋----不畏生死更敬重生死。 阴差阳错的进了医门,阴差阳错的进了肿瘤科,我与生死缘定今生。

     第一位患者是74岁老婆婆,肺癌晚期,与同样古稀的老头子相依为命,独女儿远在法国。当年的全身化疗禁忌放在70岁,婆婆起病便没了强化治疗的可能,对症支持治疗延长她的生存期,改善她的生活质量,是做为医生的我们能给予她的最佳的方案。

     老头子千叮万嘱不要告诉婆婆病情,只说是胸膜炎就好。婆婆很精明,从来不在有人的时候问病情。

     有一天在我值夜班时等老头子睡着之后出现在医生办,“蒋医师,其实你不用隐瞒我的病情,从第一天进你们医院,我就清楚我的病情。我和老头子感情深重,他的一个表情都很难逃过我的眼睛,这么大的事怎么瞒得过我?我这么大年纪了,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唯一放不下的是老头子,我装着不知道,是想让他看到我没有恐惧的模样。我已做好最坏的准备,你就放手去处理吧,我只希望别太痛苦”。

     那夜,我陪她聊到很晚,从他们恋爱到培养女儿出国。年青的我被婆婆真实的生活故事深深的打动,暗暗的下决心,一定尽力在无痛苦的基础上延长婆婆的生命长度,在同样生命长度之时拓展婆婆 的生命宽度。

     此后的日子,婆婆依然装着不知道,老头子依然不让医护明说病情,我也从来不说破。只是偶尔老头子会嘀咕,老太婆怎么从来就不问自己的病情?胸水多时予行胸腔内灌注,疼痛时予止痛,食欲差是予营养支持,婆婆没有太多痛苦的生存1年,其间女儿回来探亲一次。

     婆婆逐渐消瘦,最后恶病质,呼吸衰竭而逝。看着她小巧的身躯在老头子的掌心停止颤动,我未做过多的临终抢救,只象征性推注些许呼吸兴奋剂。更多的时间用在安慰经受痛失伴侣的生者。告诉他,婆婆生前知道的一切,婆婆生前的愿望和担心。

     老头子,慢慢从痛苦中扬起头,有条不紊的安排婆婆 的后事。临行,非要送我一瓶法国茉莉花香水,说是婆婆的遗愿。我将其置于书柜中,至今仍馨香尤存。将自己的情感漫延到患者的生命之中,与患者的生死相染,无异于吐丝成茧,最终将自己囚于其中。

     最让人纠心的是一位睾丸癌患者,来自农村,年方30,一双未过十岁的儿女,一个呆呆笨笨的妻子。患癌是不幸之事,患生殖系癌是不幸之中的大幸。生怕他因为经济原因不能正规的完成治疗,错过根治的机会,所以,交待病情时不敢给予他过多的打击,只能给予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激励。

     5年生存期的百分率告之,对于这样的患者有多大意义?结果只有两种情况:治或者不治。治疗不是百分百的生存机会,不治疗却是百分百丧失机会。

     我看着他兜里的钱,精打细算,与上级医生反复磋商制订尽可能完整的治疗方案。生怕超出他的经济承受力半途而废。患者也真的坚强,为了节约10元床位费,每次都住过道里的加床。为了节约一支强镇吐药,他宁愿吐得翻江倒海,可恶的博莱霉素和足叶乙甙,常规止吐药只能闻吐兴叹。

     我知道 ,当时买一支镇吐药的钱,他得买掉一担粮。每次化疗一结束,他立即出院,休息三两天便去工地做工,筹集下一个疗程的款。他清楚的记住我的医嘱,不在吃上节约钱,放松心情好好睡眠,按期将化疗疗程做完。

     面对这样坚强的生命,面对这样来之不易的钱,谁能忍心滥用一分?我明白接诊这样的病人医院无利润可谈,我知道,不给患者充分交待风险,也许会给科室和医院招惹麻烦。可那情那景,那样做法完全出自心念。为了避免给科室惹麻烦,我能做的是付出更多的关心,更细的沟通,让患者感知道我的付出,从内心认可我。

     当年,我给患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相信你顽强的生命力,你花的每一分钱,你都有机会挣回来“。确实,经过放化疗,那位患者一直活着,现在应该当爷爷了。

     很多朋友说我过于固执,固执在所有行业抛弃底线的时代,仍坚持:宁可天下患负医,不可医负天下患。因为,选择做蚕就只能吐丝织茧,纵然因茧自缚有何防?终有一日,总有些蛹,会破茧成蝶舞翩跹。

     作者:肿瘤医师蒋金妍

     来源:医学论坛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