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PUDF】冉兴无教授:糖尿病与外周血管病变的中国证据
2015/5/20 医学论坛网

    

    

     2015年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中国证据”专题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的冉兴无教授介绍了“糖尿病与外周血管病变的中国证据”。

     冉兴无教授从外周血管病变(PAD)的定义和临床意义,糖尿病性PAD的流行病学,糖尿病性PAD的临床特点认知和诊断,PAD的治疗四大方面进行了讲解。

     PAD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PAD是指周围动脉(除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外的其它动脉)的狭窄、闭塞,使远端组织出现相应缺血痉挛或坏死,最常累及下肢动脉,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增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

     PAD临床意义包括:1.本身的临床症状(间歇性跛行)及后果(截肢);2.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下肢血管病变越严重,生存率越低。PAD患者每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率与已发生心脑血管这再次发作风险相当,约50%PAD患者将患心血管疾病,PAD被多个指南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糖尿病性PAD的流行病学

     美国1998-2000年国家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研究发现,40岁以上普通人群中,随着年龄增加,70岁以上PAD发生率大概在15%左右。

     200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PAD的流行远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我国2003年进行的一项7个城市15家医院参与的研究,共纳入1397例糖尿病患者,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PAD患病率在20%左右。

     2006年上海第六人民院的调查显示,PAD在糖代谢异常人群的流行约7.7%,糖尿病人群中达到15.1%。

     糖尿病性PAD的临床特点认知和诊断

     亚洲糖尿病人群调查显示,PAD发生的危险因素是BMI>25m2/kg、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病程长、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差。

     PAD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香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不管性别年龄种族收入和教育的情况,四分之三知道有卒中,三分之二知道冠心病,但只有十分之一知道PAD。普通人群不到30%的人群知道PAD的危险因素,大概2/3的人从网络知晓PAD。医生对PAD的诊断率只有30%。四川17家医院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不管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的程度和收入,只有30%知晓PAD的患者,不到50%知晓PAD危险因素,只有40%知晓PAD的防治措施,比如说戒烟、规律的运动、合理的膳食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在中国的证据中,医生和患者对PAD认识不够,诊断不够,所带来的治疗也不够。

     PAD的治疗

     PAD治疗目的不在足部,是要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PAD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应该防止和延缓PAD的发生,缓解症状,延缓PAD的进展。

     PAD一级预防主要是干预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如戒烟、限酒、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PAD或者间歇性跛行明显的增高,吸二手烟的患者PAD发生率也是明显的增高。戒烟是PAD预防的第一要素。新疆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酒60克以上,酒精量和PAD的发生明显相关。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450ml绿茶,连续一年,会改善动脉的僵硬度。

     二级预防非常重要的是运动,强化步行运动,能改善PAD患者最大步行距离,改善无痛性行动距离,增加六分钟的步行距离等。另外,也可以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只能延缓轻到中PAD进展,不能改善症状。

     三级预防,降低截肢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一般针对比较严重的肢体缺血,需评估是否可以血运重建和外科手术治疗,干细胞治疗也是未来的一个希望。

     总结

     我国还没有全国性PAD数据,临床医师对PAD的重视不够,缺乏多中心的研究,糖尿病性PAD的防治任重而道远。

     来源:医学论坛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的二维码”,下载轻盈医学APP!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专注医学新媒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