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跪》——我深深相信,老天爷让我们穿上这白衣,赋予我们的责任绝对不是只有治病与救命!
2015/5/27 医学论坛网

    

    

     一个肝硬化末期的爸爸,全身腊黄,肚子胀的大大的,插着鼻胃管,由三个女儿连扶带撑着,一路喘进医院。医生一看病人情况不对,马上进行急救,准备插气管内管,没想到病人那个国中生年纪的二女儿立刻出言阻止,“医生叔叔,不要帮我爸爸插管,他是末期病人”。

     医生听了很不高兴:“这样还不插管?那你们来医院做什么?”像高中生的大女儿哽咽的说:“如果医生你判断我爸就要死了,那我们就带他回家,我们还能帮忙他撑着,好好的陪在他身边,如果说我爸还有一段时间,三四天或一两个礼拜,那我爸爸喘成这样,我们姐妹没有专业医学知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变才好,医生你可不可以先打个吗啡,让我爸舒服一点就好?”

     “你爸爸现在这样,不急救,不插管,直接要打吗啡,万一一针下去出了人命,那是要算谁的错?”

     喘得说不出话的爸爸眼神绝望,吃力的揣着大女儿手不停摇晃,大女儿再怎么装镇定,也掩饰不了害怕:“我爸说他受够了折磨,再也不要这样喘下去了,该签什么放弃急救的文件,我们都同意签。”签完DNR后,医师说:“那我帮你们爸爸找间病房好了。”

     电话打到内科问,内科说:“他都已经这样了,到安宁病房比较适当吧!”打到加护病房,加护病房说:“满床吶!一时之间也调不出床位来。”医师从病历上看到外科曾帮这个爸爸开过刀,打电话把状况说一说,然后问我可不可以收这样的病人?

     “好吧……我收”

     我心里也不忍那垂危的父亲和三个年纪不大的女儿们,只能窝在急诊的走廊上,眼睁睁看着爸爸受苦,却又束手无策的抹泪干着急。

     病人送上来了,住院医师一个头两个大:“主任,你收这样的病人啊?我们真的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要怎样照顾啊,现在要写住院病历,待会儿就得写出院病历了!”资深的护理长更是直言:“这种病人,不用四小时就走人了。”

     “这种事,请大家勉为其难吧,别让三个姐妹太难过……太无助了。”我硬着头皮说。

     住进一间三人房的床位,其他两床病人和家属一看,流露出的眼神,让三个女儿难堪又不安,护士看了也觉得很不妥,又回头找我想办法,总算空出一间隔离病房来,让他们可以单独相处。

     “爸爸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们就在这里好好的陪陪爸爸吧!”我实话实说,虽然为了他们爸爸,我被同事唸到臭头,但也不能丢下撒手不管。

     我们的资深护理长还真神准,三个半钟头后,那位爸爸过世了。住院医师忍不住摇头:“看吧……收这种病人,住院病历才刚写完,现在又要开始写出院病历了……”

     太平间的推车来了,简单的遗体整理后就往外推走,三个女儿跟在车后嘤嘤哭泣,经过护理站的时候,姐姐拉着两个妹妹跪下去,向护理站的医护人员磕头:“谢谢医生叔叔,护士阿姨,没把我爸爸丢在急诊走廊上等死,没人管,没人理,谢谢你们,谢谢!”

     护理站里的医护人员,被突来的震撼,震到寂静无声,刚刚还在抱怨的医生悄悄低下了头,护士眼眶泛红,护士长忍不住跑出来,抱着三个女孩,轻声的安慰,眼泪,却也跟着掉不停。

     黄胜坚说:“我们虽然救不了爸爸的生命,但却救了他的三个女儿,给了他们人性最可贵的温暖——雪中送炭。他们就算孤贫一身,也不曾被遗弃、被忽略。我深深相信,老天爷让我们穿上这白衣,赋予我们的责任绝对不是只有治病与救命!”

     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早已预言现代医学的三大弊端: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种疏离随着科技进步而愈演愈烈。虽然各种医学设备的进化帮了医生很多忙,可是人文关怀却在流失。但医学需要人文精神!

     “我们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55年的从医生涯中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人文精神正是医学的核心价值。人文精神讲的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

     本文节选自台湾著名医师黄胜坚所著《生死谜藏》

    

     长按二维码,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cmt590853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