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患者满意,不顾医生感受,什么道理?
2016/4/17 医学论坛网

     导语??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组组长刘远立教授指出,我国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不低,但医患双方获得感有明显差异。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出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门诊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1.4%,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6.2%。

     作者:吴帅

     来源:华医网

     据悉,这两个患者满意度指标都比2013年第五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高。与国际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比较,也不逊色。比如,英国住院病人2014年的满意度是84%,而同年国内的住院病人满意度为96.2%。

     虽然这个数据很漂亮,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患者满意度”有了,“医护满意度”到哪里去了呢?这个内容在这份报告中没有予以体现。

     常识告诉我们,医疗服务的主体是患者和医护者,两者缺一不可。甚至医护者可能影响更大,医护者如果对行医环境不满意,这种消极的情绪会悄悄带给就医者,不可小视。

     虽然这份报告没有专项的医护满意度调查,但也提供了另一个相关的数据。65%的医生认为其工作负荷过重,仅有34%的医生反映睡眠是充足的;35.8%?的医生觉得身体还不错,15.4%的医生有时间锻炼身体。专家说,医护人员的获得感亟待提高,负荷过重、薪酬待遇不符合行业特点。

     所以看起来,医生们为这种超高的满意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好消息是,关于患者满意度的数据漂亮得惊人。坏消息是,医生为此累得趴下了。因为太累,曾经有调查数据称,医生们普遍对当下执业环境很不满意,有8成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医。日前,某医学专业网站发布的《2015医生流失情况调查报告》明确指出,随着医生流失现象愈演愈烈,未来可能只有20%的医学院学生会成为医生。

     一项调研显示,急诊病人中只有11.1%是需要马上处理的,12.5%需要住院,3.4%从急诊室直接进手术室,88.7%的病人是根本不需要看急诊的。医生肯定会先处理11.1%真正需要治疗的病人,于是那88.7%的人就得等很长时间,就很不满意。医疗系统的急诊室是不可能让这88.7%的人满意的。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单方面一味强调病人满意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医护者的感受和意见,这会变成一种医护者的不堪重负,带来过高的心理压力及隐蔽伤害。

     在国内,因为被这种单一和片面的价值观绑架,很多最美医生评选更像是最惨医生PK,医生伤害透支得越厉害,越容易被亢奋的满意度绑架上道德祭台,医生好的标准经常被解读为——那些医生牺牲自己的健康而为病人的健康做贡献。

     患者的满意度不是不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患者心理情感上的需求,但不应该被人为过度拔高到错误的位置。“以病人为中心”指的是以病人生命健康利益为中心,而不是病人满意度,更不应该靠一昧牺牲医生来拔高实现这种病态的满意度。

     好的医疗服务,要“患者满意度”,也要“医护满意度”,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以此来评价医疗管理,这才是理性的做法,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回复您想要的内容,我们将快速推送给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