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细胞标记预警预测,筛选高危患者达到“精准预防”
2016/4/30 医学论坛网

     导语近日,国际临床肿瘤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课题组完成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基于危险分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细胞标记预警预测,筛选高危患者进行“精准预防”,使高危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大幅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移植安全性,为“精准医学”走入临床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式。来源:医学论坛网

     通讯员:付东红 吕萌

     近日,国际临床肿瘤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课题组完成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基于危险分层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细胞标记预警预测,筛选高危患者进行“精准预防”,使高危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大幅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移植安全性,为“精准医学”走入临床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常英军教授、许兰平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黄晓军为通讯作者。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北大-清华生命科学中心等项目支持。

     专家介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即骨髓移植),是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移植物抗宿主病(俗称“排异”)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移植物中的T淋巴细胞,识别受者体内“非己”成分,以受者靶细胞为目标发动细胞毒攻击,其中皮肤、肝及肠道是主要的靶目标,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移植物抗宿主病按照移植后100天为分界线,分为急性(aGvHD)、慢性(c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30%~70%。

     单倍体移植,即以父母、子女等“配型不合”作为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其广泛的供者来源,成为需要移植患者的生命的希望,但国外长期以来未能在保持单倍体移植疗效的情况下解决移植后GvHD问题。黄晓军开创发展的“北京方案”单倍体移植体系达到与同胞及非血缘等“配型相合”移植一致的疗效,全面超过化疗,解决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匮乏问题。“北京方案”推广至我国60余家主要移植中心,并被意大利、以色列等欧美国家的许多移植中心应用,覆盖全球50% 以上的单倍体病例,为人人都有移植供者的新时代做出了贡献。

     如何进一步降低“北京方案”的GvHD,提高移植安全性?尤其是能否实现“上医治未病”,即在GvHD发生前将高危患者筛选出来?黄晓军课题组近10年系列研究发现移植物细胞中“CD4淋巴细胞与CD8淋巴细胞比例超1.16”、“CD56brightNK细胞的数量超过1.9 x10?/kg”等标记可对GvHD风险进行预警预测。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设计了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228例患者,根据移植前分子标记分为“高危”、“低危”两组,高危组进一步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结果显示高危预防组aGvHD发生率(21%)较对照组(48%)明显降低,与低危组类似(26%);同时高危预防组中-重度cGvHD发生率也较其他组降低,移植后100天以内糖皮质激素总用量减少,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等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发病率降低,且未增加感染比例。上述结果证实根据每个患者危险分层进行“个性化”精准预防策略的有效性。

     《临床肿瘤学杂志》特邀哈佛大学丹娜法伯(Dana-Farber)癌症中心Edwin P. Alyea教授针对本文撰写述评。Alyea教授指出:“本项临床研究利用基于危险分层的干预策略,有效降低了aGvHD和cGvHD发生率,同时避免了低危患者接受过度治疗。这项原创性研究所提出的细胞标记应该推广至其他移植类型中予以验证,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种可借鉴的创新研究模式,为开发新的GvHD防控策略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回复您想要的内容,我们将快速推送给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