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纳入慢病管理:为青岛市的举措叫好,对复方利血平提出质疑
2016/6/20 医学论坛网

     作者:天津市泰达医院 李青 来源:医学论坛网

     据《青岛日报》6月16日报道,日前,青岛市人社局、青岛市卫计委联合出台《青岛市高血压医保慢病管理试点方案》,根据《方案》,青岛将在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市先行开展为期三年的试点,依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每年免费测量血压一次。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

     对自愿接受医保慢病管理的高血压参保患者,享受药品优惠、健康指导、跟踪防控、咨询诊疗等相关服务。并免费向参保患者提供复方利血平片、氢氯噻嗪、卡托普利、尼群地平、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五种基本药物。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根据国家卫计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报告,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血压的知晓率为46.5%、治疗率为41.1%、控制率仅为13.8%,治疗控制率为33.6%。从以上数字不难发现,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高血压的认知不够,治疗和控制率更低。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数据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过癌症成为我国人群第一大死亡原因,其中,罪魁祸首就是高血压。此外,高血压也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如脑出血引起偏瘫长期卧床,不仅患者丧失劳动力,而且还需要家庭成员的长期陪护,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巨大负担。有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此花费约3000 亿元。

     高血压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可是,单靠医患双方的努力还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尤其是政府部门的主导,无疑对控制和管理高血压起到一个巨大的作用。青岛市人社局和卫计委从政府高度管理高血压,绝对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为此,我对青岛市的此项举措点一万个zan。

     但是,我对免费提供的降压药物首推的复方利血平片提出质疑。

     复方利血平片原来叫复方降压片,主要成分是利血平、氢氯噻嗪、盐酸异丙嗪和硫酸双肼屈嗪。其主要成分利血平通过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肾上腺素,心、脑及其他组织中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来达到扩张血管和降血压的目的。

     正是因为利血平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所以,该药在降压的同时还引起嗜睡,故驾驶车辆、操作精密机器的高血压者不宜应用。长期应用还引起抑郁情绪,还会出现腹痛、腹泻、胃酸分泌增加、消化道出血、新发胃溃疡等副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副作用。此外,该药的降压效果不理想,药效维持时间断,血压易波动等。

     当然,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只是利血平的副作用更明显。所以,近30年随着许多新种类的降压药上市,利血平已极少使用。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一共有六类:地平类、沙坦类、普利类、利尿剂、β和α受体阻断剂,利血平不在其中,而各国的高血压指南也早就不再推荐利血平制剂作为降压使用。

     20多年前,许多临床医生就呼吁停止利血平的使用,但是有人抬出复方降压片是中国特色的民族品牌而将其保留。其实,不只是利血平,现在临床上许多药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疗效或者副作用非常明显,但因为是民族品牌、民族工业而在临床上大行其道。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民族工业重要,还是国人的身体健康重要?发展民族工业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这个话题扯的有点远。

     再回到复方利血平片(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片的主要推广者、上海瑞金医院赵光胜教授20多年前曾经说:“在无更好的取代药出现以前,要允许复方利血平片继续服役于民众”。赵教授也是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的这个药物。在这20多年里,三大类、几十种降压药物陆续上市,这些新药无论从降压疗效,对心脑肾大器官的保护,还是药物的副作用等各方面,都明显优于利血平。不能因为复方利血平片便宜就紧抱不放,应该大力推广这些新药,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医学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而且许多新药国内药厂仿制生产后药价也已经很低,何况,还有什么比生命与健康更贵重?

     即使免费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应该选择优秀产品。

     否定利血平,并不是否定青岛市政府的此项举措。我仍然认为青岛市政府是一个更有责任、更有科学意识的政府,能从政府层面率先制定科学管理慢性病的举措,也就能在细节上更加完善自己。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回复您想要的内容,我们将快速推送给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