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发布 你该知道些什么?
2016/6/24 医学论坛网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上周五,《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该会议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是事关全球每个人的营养报告发布会。这份将在全球七大城市发布的报告表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肥胖和超重率继续上升,世界各国采取的对抗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的行动进展不足;几乎所有国家均未实现减少妇女贫血症及预防糖尿病进一步增加的行动目标。

     营养不良成为“新常态”

     《2016年全球营养报告》表明,在可获得相关数据的国家中,有44%的国家(129个国家中有57个国家)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营养不良和成人超重及肥胖挑战。尽管一些国家的情况稍有改善,但全球整体发展趋势仍不容乐观。营养不良成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所面临的一大核心经济和人类发展问题。

     《全球营养报告》联合主席Emorn Udomkesmalee博士指出,“世界上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已成为一种全球‘新常态’”。

     为什么这样说呢?来看看营养不良的表现形式,你就明白了:成长发育不良的儿童;消瘦或易受感染的人群;超重或血糖、盐、脂或胆固醇过高的人群;重要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人群。

     营养不良加重经济负担

     “血糖过高的人群”目前全球每12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这可真不是件离我们很远的事儿。营养不良也不只是自己身体的事儿,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来说,营养摄入不均导致的疾病会直接加重经济负担。比如,在中国,一位糖尿病患者将需要花费16.3%的年收入来支付医疗费用。而高收入家庭年收入的14.3%都将被消耗在各种形式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上。

     最新发布的《2016全球营养报告》也直接指出:由于营养不良,非洲和亚洲每年将流失11%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度全球GDP流失额则超过了2008-2010年金融危机时期。

     全球营养报告的目标

     减少40%的五岁以下发育迟缓儿童的数量。

     减少并将五岁以下儿童的消瘦率至少保持在5%以内。五岁以下超重儿童的数量保持零增长。

     减少50%的育龄妇女的贫血症。

     减少30%的低出生体重。

     将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至少提高到50%。

     阻止成人超重、成人肥胖及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长。

     减少成人30%的盐分摄入量。

     总结下来,就是要从“吃”上开始专注于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营养和健康。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办? 一句话,消除营养不良需要通力合作。

     营养不良导致了近一半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与饮食不良共同构成全球疾病负担的头号驱动因素。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需要跨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改善营养不良导致的问题,在2030年前消除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

     《2016全球营养报告》指出了采取跨部门方法来解决营养不良问题的必要性。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和水、清洁卫生等部门是维持良好营养状况的重要驱动因素。Emorn博士在主持专家讨论会时指出,“非洲和亚洲30%以上的政府支出分配给这五大部门。如果这些部门的支出更够更好地用于维持良好营养状况,那么将对非洲和亚洲地区的营养不良负担产生重大影响” 。

     《全球营养报告》联合主席Corinna Hawkes 指出,“目前,全球每近20亿人深受肥胖或超重困扰。为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力挽狂澜”。

     现场会议中专家组经讨论后也一致认为:尽管面临巨大挑战,但消除营养不良最终是一项必然选择,需要亚洲地区的领导人做出相关决策。

     中国对营养相关慢性病

     采取行动

     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提出,营养工作亟待全面的政府干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实施了多项政策并启动了若干多层面的营养干预项目,以解决营养不良问题。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这些政策和干预项目成效显著,为其他面临相同问题的亚洲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及本次发布会联合发起人杨月欣博士说: “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营养不良仅仅指的是成人和儿童营养不足。然而,报告发现,目前世界各国必须战胜的是多种形式的营养不良,而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日渐加剧的营养相关慢性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的挑战,并开始着手采取相关行动。”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赞同Emorn博士的观点,并指出“消除营养不良的成功有赖于多部门协同合作”。同时他强调了对营养政策和干预措施的评估是消除营养不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回复您想要的内容,我们将快速推送给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