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吧!跟国外比,中国患者是否幸福太多!
2016/7/11 医学论坛网

    

     导语关于国外免费医疗的庐山真面目,有赞赏者、有贬低者。真相究竟如何,看看知乎上亲历过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外医疗的网友是如何回答的。希望这些回答能还中国患者一个真相,也还中国医生一个公道。来源:医学论坛网综合整理院长在线、知乎网友、网络

    

     ▲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2007年拍摄的纪录片《医疗内幕》,反映了美国医疗体制的痼疾,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还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提出严厉批评。因为此片的拍摄,摩尔被政府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理由是违法进入关塔纳摩和古巴。

     美国

    

     ▲美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奥巴马推出的医疗新法律 PPACA, 对如何控制高昂的药费,只字不提。

     @FatUncleCat:医生看了我十分钟,告诉我他不知道怎么治

     我在美帝有次咳嗽了两个月,学校里的医生把所有药都给我试过了所有能做的test 都做过了每次见我都要google 半天最后见到我都怕了,然后把我refer 给了一个专科医生。

     然后我边等边咳排了一个半月终于见上了。

     医生看了我十分钟,告诉我他不知道怎么治。要是没咳血的话就不要来见他了。然后给我开了全套的我在校医院已经做过的检查让我去做。

     然后我暑假回国,去医院挂了个专家号,等了半小时就看上医生了,开了药吃了一星期就好了。

     等我十天之后回学校,发现邮箱里躺着一张四百刀的账单,是那十分钟的钱。还有几张加起来两百多刀的账单,是那些重复检查的钱。要不是有保险cover 了一大半我就要哭给他们看了。

     所以以后谁再跟我说国外医疗比国内好我就拿这件事打他脸。

     @匿名网友:美国医生看过的病人数量远不如中国医生,所以经验也比不上中国医生

     公司内部有仅限员工预约的诊所和牙医。几年前诊所只能约到第三个工作日的,后来医生多了通常能约到当天或下一工作日。牙医一年前可以约到两周后的,但现在只能约到一个月后。洗牙最变态,要约到三四个月后。

     外面的医疗服务也约过几次。Stanford Medical Foundation 约耳鼻喉科是一周内。Valley Radiology 约超声波也是一周内。总的来说我对预约时间没什么可以抱怨的。

     对我来说,预约制度的最大问题是导致美国医生看过的病人数量远不如中国医生,所以经验也比不上中国医生。一个预约 30 分钟,美国医生一天能看几个病人?怎么能跟中国医生一天几十上百个号比?

     另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医生倾向于 under treatment,在不是十足确信这需要治疗前先别治疗,在不是十足确信这是大病前先当小病来治。这可能跟法律责任有关。你有病,他没治好,没责任。你没病,但他治出问题来了,他就有责任了。所以对医生来说,如果病人要死了,病死好过医死,under treatment 才是对医生要有利的做法。(中国医患关系这样子搞下去,迟早也会搞成这样子的。)

     英国

    

     ▲2015年10月17日至18日,英国首都伦敦爆发了一起风波。2万多“初级医生”(junior doctor),据说在英国医学会的幕后黑手指使下,上街造反了。惊动了首相卡梅伦。

     @邓妍:感冒就不要去NHS了,这是共识,同学们……药店买药不排队

     为什么我看 NHS 最多就等几天……orz 我在伦敦住了七年(Canary Wharf)。

     得过一次耳膜炎,预约等得比较久,好像不到一个星期,不过这病比较煎熬,我真是一天都不想多等。做产检的那几个月,都能约到我想要的时间,当然啦,一般提前一星期约。

     感冒就不要去NHS了,这是共识,同学们……药店买药不排队~你住哪,你的作息时间,你附近的资源分布,都有关系。我当然不能代表广大群众。可我觉得约了俩月才能看病的,也代表不了。

     在纽约住了一年,医疗保险非常贵大家都知道了,然而医院里的医生也是很不好约的。但诊所里的医生几乎随时能约到(很多医生一周几天在医院,几天在诊所)。

     Again,你住哪,你的作息时间,你附近的资源分布,都有关系。

     @土肥圆贤二:不要认为所有的医生都是理所应当任劳任怨,不信你到资本主义国家来试试?

     我在英国,重感冒高烧,去预约,告诉我最快下个礼拜才能见着医生,建议我去药房买药。腰疼,床不舒服,打电话给医生,建议我买点止痛药。这搁天朝分分钟被病患家属削成肉泥。所以不要认为所有的医生都是理所应当任劳任怨,不信你到资本主义国家来试试?

     澳大利亚

    

     ▲2016年,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呼吁各州就医疗教育拨款达成协议。

     @王小美:老太太听了很高兴说,好快,两个月就能做上核磁了!

     大学期间去墨尔本最大的医院交换,第一天跟神经科一个consultant出门诊,遇上一个老太太,临床症状和查体都符合多发性硬化,已经出现了一侧肢体的瘫痪,consultant对她说,得做个核磁,估计得约到两个月以后。老太太听了很高兴说,好快,两个月就能做上核磁了!然后对大夫千恩万谢的~我在一旁都看傻眼了……

     加拿大

    

     ▲加拿大医生马丁在美国参议院一间委员会作证,捍卫加拿大医疗保健体系。

     @丁唱:已经等了一年半了,现在连预约时间都还没定下来,病都已经自愈了

     地点:加拿大,全民医保。人口约3000万

     Clinic (小诊所): 里面的医生水平一般,属于什么都懂一点但是不专,负责对你做简单的检查和帮你安排医生或者安排去医院做重大的检查。 一般等候时间1-3个小时没有预约的话。

     家庭医生:需要预约,一般提前几天预约就好,医生水平等同于小诊所。

     专科医生:如果小诊所认为你的病情较为严重,会安排专科医生,也是需要预约,预约时间1个月左右,上不封顶,一年也是可能的,也会看病人病情来决定。

     各种检查:一般提前1周-1月左右预约即可,特殊情况也可以紧急就诊,一般由医生安排。

     医院急诊:直接去医院,看的医生也是比较好的,不过会根据严重程度来排队,排一个通宵也许就排上了,但是如果你说你脚扭了估计等上一天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还有一些特别的诊所,医保是不报销的,这部分就等候时间较短了。

     即使同样是手术,如果等待时间久对病情影响不太大,而且又是常见病的话,等待时间较长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指定医生(很可能是名气较大的),等候时间有时候会会恐怖。

     我约的一个负责肠胃调节问题的专家,已经等了一年半了,现在连预约时间都还没定下来。病都已经自愈了。

     德国

    

     ▲德国汉堡,医生与患者沟通。

     GLin:医生的话也要自己先出钱,然后去找保险公司报销,很贵;一般预约也不用等多久

     在德国,有医疗保险(免费的)和私人的。那种免费的医疗保险是所有人都要有的,从工资里扣,收入不够的话国家会补贴。私人的要自己出钱,去看医生的话也要自己先出钱,然后去找保险公司报销,很贵。我有次手擦破了,要包扎一下,诊所收了我二三十欧元。

     一般情况去看病都是先去家庭医生那里看,看情况,一般预约也不用等多久,而且也看是在哪里。去医院除了急诊,都是要通过诊所那里开证明才可以和医院的医生预约。一般也是看情况,什么地方,什么病。急诊的话挺快的。

     私人保险的好处是预约时间快些,而且在医院有优先权(病房也会好点)

     诊所没预约的话,我们小地方人不多,等个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差不多。不排除退休的阿公阿婆反正有时间,又不花钱,去诊所坐一坐,还可以和其它的阿公阿婆聊聊天,成了一个他们聚会的据点。

     法国

    

     ▲2014年12月23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前往法国圣皮埃尔-密克隆岛的圣皮埃尔医院看望病人。

     @狗不理狍子:我眼睁睁地看一个满脸血的小女孩排了一小时的急诊

     在法国,我眼睁睁地看一个满脸血的小女孩排了一小时的急诊。

     前一阵我去了一家私立医院,等候室里那个小女孩,三四岁,脸都开了,鼻梁好大的口子,一脸血。挂号的人不慌不忙地给了她爸一点纱布,又让他们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排到我已经两小时开外了。下午做了个简单的外科手术,由于有医保,医药费是全免的。

     如果情况真的紧急你就挂急诊吧,虽然是你急不是他们急。

     西班牙

    

     ▲2013年,西班牙行为艺术家用“光屁股”控告公共医疗。这些“病人们”脚穿便鞋,身着医院的袍子,手抓输液架,在马德里街上和地铁中游荡。他们请求可以得到医疗关注或是能够买到药物。

     @倾城:估计要是当初等信的话,我就真面瘫了

     坐标:西班牙。全民医保免费

     去年突发性嘴歪眼斜,去看急诊,查了一个小时,开了一盒药,告知“再不行,一星期后约家庭医生”。一星期后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说需要约神经外科,具体多长时间,等信(这俩字用黑体)。

     我查百度说这是急病,需要赶快治疗。我也急啊,自费做了三次针灸治疗,好了。然后把信这回事给忘了。

     重点来了。上个月,信来了。让我去检查。

     收到信时我只想呵呵呵···估计要是当初等信的话,我就真面瘫了。

     反观国内的医疗,一般的专科门诊当天即挂即看,知名专家提前预约,CT、核磁、超声等检查一周内怎么也能做上,跟国外比,中国患者是否幸福太多???

     比利时

    

     ▲2012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国际针灸医师水平考试。

     @Sophia:求他好歹给点看上去有用的药吧,继续被温柔和蔼地拒绝,让我多喝水,多休息

     几年前在比利时,我咳嗽,连续咳了一个月,白天咳晚上也咳。但每次经过家门口的诊所都有排队,法语又不会说,觉得应该慢慢会好起来的,就忍了。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家门口的诊所预约,被告知5天后来看医生。回去继续咳……

     五天后,准时去看医生,医生态度特别好,英文也不错,询问记录病情很久。然后用听诊器听了听胸部,给我开了类似于止咳糖浆的东西。

     我要求拍X光,他很和蔼地说,不需要的,咳嗽会自己好的。

     乖乖回家吃药,药吃完了,我仍然不停咳嗽,继续预约,继续5天后,这次我强烈要求X光,继续被和蔼温柔地拒绝。退而求其次,求他好歹给点看上去有用的药吧,继续被温柔和蔼地拒绝,让我多喝水,多休息……

     回去继续咳嗽,两个月后,咳嗽好了。一年后回国正好体检,X光显示肺部有一个很小的钙化点!!! 咨询医生,这个钙化点可能是由肺炎或者结核痊愈后形成的,于是心里一面痛恨那个总是和蔼温柔的医生一面庆幸自己命大,心有余悸。

     后来,我慢慢习惯了,电视收不到信号,保修,被告知10个工作日后上门;叫外卖,要自己开车去取………

     在经历这些以前,我也会想当然觉得欧洲干净漂亮,福利好、医疗好。那些年的经历生生地给我上了一课,永远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有事情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 而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医疗

     一个在中国做外教的澳大利亚网友David曾在秒拍视频中讲述了他深爱中国的五大理由,其中提到的中国的医疗真的让很多中国人都颇感意外。

     原文是这么写的:

    

     网友回复:

    

    

    

    

     David的这段视频迅速引起了很多中国网友的共鸣,很多没出过国的网友与患者天天吐槽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进而将怨气都撒向医生护士,医闹医暴不绝于耳……而跟一些在国外生活过的人交流,却发现他们对国内最满意就是医疗:跟欧美发达国家比,中国看病又快又便宜,一般的专科门诊当天都能即挂即看,即使是知名专家,也不用花几个月提前预约还约不上,而CT、核磁、超声等检查一周内怎么也能做上;跟不发达国家比,中国医疗水平很高。中国患者是不是幸福太多?

     那么,中国医闹们是不是要收敛起自己的戾气,还医护人员一个职业尊严,给他们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