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宝宝牙龈上的小白点是什么?
2016/8/8 医学论坛网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cath

     细心的妈妈可能有这样的发现,几个的婴儿牙龈上出现了像小米或大米样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那么这种颗粒是什么呢?小编也是位新妈妈,最近就遇到了这种现象,小编高兴地以为是宝宝要出牙了,一经咨询结果不是要出牙,而是我们俗称的“马牙”。那么“马牙”到底是什么呢?

     人们俗称的“马牙”常见于刚出生的新生儿或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有的在口内牙床的牙龈边缘或上腭中缝两旁,是一种像小米或大米样大小的白色球状颗粒,少则数个,多则10余个不等,看上去很像一个个小牙齿,但“马牙”既不是真正的牙齿,也不是病态,而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所形成的牙板。最初牙板和口腔上皮粘连,乳牙牙胚发育到一定的时候,牙板破碎。破碎的牙板一部分被吸收,没有被吸收的逐渐增生角化,在牙床上形成白色小球状颗粒的上皮珠,即“马牙”。

     “马牙”一般无任何症状,对口腔颌面部的发育和健康也没有任何影响,无需任何处理。随着时间的进展,通过进食、吸吮的磨擦,“马牙”便可自行消失。

     对婴儿“马牙”,切不可用针乱挑,或用手巾、粗布乱擦,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新生儿的口腔黏膜很娇嫩,血管极为丰富,如果乱挑、乱擦就会损伤口腔黏膜,增加孩子的痛苦。而且更可怕的是,由于口腔黏膜损伤,有利于细菌侵入,可引起口腔黏膜发炎,甚至导致败血症和破伤风。所以,即使当“马牙”影响了孩子吃奶,或是孩子哭闹得厉害时,也不可乱挑乱擦,而应当去医院请口腔科医生诊治。

     与“马牙”相似的一种口腔疾病叫做鹅口疮,又称白口疮,俗称白口糊,是一种真菌性疾病,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

     与“马牙”不同的是,鹅口疮可以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舌、颊、软胯、口底为多发部位。开始为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常伴灼热、刺痛及干燥的感觉。1~2天之后,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的雪片佯的斑点。略为突起,很像奶瓣或凝乳,不久这些白斑逐渐扩大成形状不同的斑片,最后再进一步融合,以致覆盖在整个舌面以及整个口腔粘膜,这种白膜琴渐变成黄褐色,它和口腔粘膜粘连很紧,不易擦去。婴儿常常哭闹不安,拒绝吃奶,还可伴有低烧。少数严重者可蔓延至咽喉、食道或呼吸道,造成吞咽或呼吸困难。

     鹅口疮感染途径有多种,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也可通过妈妈的乳头或橡皮奶头感染。菌群失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时,菌群之间的平衡性被打破,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由此引起鹅口疮。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