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不让公立医院扩张,可老子就要扩张了,翻一番:三甲医院之强势令朱恒鹏绝望
2016/8/17 医学论坛网

    

     导语我们再看现在三甲医院的院长仍然告诉你我的病床不够用,所以我不得不扩建,然后你再去网上看看刘玉村的讲话,卫生部不让公立医院扩张,可老子就要扩张了,国务院批准的,翻一番。本文为朱恒鹏在2015年10月24日“互联网医疗学术系列研讨会”上的演讲实录。来源:搜狐健康、院长在线

    

     朱恒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1969年生,山东莱芜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为什么我一上来就讲我不主要讲政策?每个人都走过一个历程,我也跟大家一样,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是一个计划经济者,说每个人也不对,只说99%。因为每个人头脑中的认识都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设计的,有那么一群,或者说至少一个,伟大的头脑,能够设计出未来的一个康庄大道,然后又有那么一群或者一个伟大的决策者或者执行者,按照这样的蓝图进行执行,这个世界就会非常美好。相当多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设计者,甚至是决策者,我是这么来的。高中的时候就感觉如果让我当总理中国应该比今天好,大学的时候稍微谦虚了点,觉得当副总理还是可以的。到了今天,坦率的讲,当处长很难,处长这一关就很难熬,混到司长也很累,过了司长就很好干了。

     1 所谓好的政策,无非是跟趋势较为吻合而已

     为什么谈到这一点?为什么讲政策和趋势哪个重要?当大家关注政策的时候,甚至对政策抱着希望的时候,其实在你的脑海里就是有这么一个幻想,希望有那么一群伟大的专家,能够设计一个让我们未来非常好走的路,然后又有那么一个伟大的总理,执行这个设计。

     但事实不是这样,当你相信有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的时候,或者有一套非常好的政策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就是一个计划经济者。更关键的其实是趋势,所谓好的政策无非是跟趋势较为吻合而已。所以当我们讲有些人的决策非常伟大,他的政策成功了,其实背后的原因是他对大势的判断成功了,再伟大的决策者,再有权的决策者,如果他的政策和大势不符合,都行不通。当然,孙中山那句话已经说烂了,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亡。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座好多是搞互联网医疗的,刘谦说他是做医药产业,知道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是一群自认为伟大的设计者和一群自认为有权的决策者,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孙志刚强推的结果,其实推到今天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当然我不去讲人民公社了。

     在座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应该知道,那就是股市。半年前新华社还讲四千点是起步,这也是一个或者几个伟大的设计者和一些有权力的人结合以后,本希望能把这个牛市持续下去,至少持续到2017年,但是原来形势不是如此,最关键的是看趋势,当然,还要看现状。

     所以我的经济学的朋友告诉我,关于问题两个东西最重要。第一个是约束条件,你的期待是什么,你的特长是什么。第二个是看动态趋势。今天的主题是分级诊疗,我就围绕着这个讲,我想讲一讲我对分级诊疗的理解。

     2 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这就是分级诊疗

     看病难和贵这个毫无争议,不要看网上有些医生讲中国看病基本不难,也不贵,老百姓的认知不是这样的,医生再怎么说都没用,中国的看病难和看病贵有普遍特征,也有国际的普遍规律。

     比如说,谁都希望自己的东西越贵越好,谁都希望自己需要的东西越便宜越好,这是人性。看病贵对于中国来说有一个永远通过医疗体制改革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通过其他的问题,比如发展,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和技术,咱们的人均收入是美国人均收入的七分之一不到,可是咱们用的CT,咱们用的核磁,咱们的肿瘤用药和他是一样的。

     美国用他人均GDP的六分之一来支撑他的医疗,而我们人均收入还达不到美国人均收入的六分之一,可我们和美国享用一样的医疗技术,怎么能不贵?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这就是分级诊疗,到社区看病不难,甚至你在下午到县医院看病也不难,看的是到协和难,到积水潭难,到宣武难,到天坛难。而且我们不但大病去医院,小病也去。北京的孩子打篮球伤了脚都要去积水潭或者北医三院。当然了,这么小的病要到最好的医院去看不但难,当然也贵,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的三甲医院是分专科的体制,我们没有一流的全科医生。

     所以尽管你可能是个小病,当然也可能是个重病,你只能根据蒙去决定挂哪个科室。比如咳嗽你挂了呼吸科,结果医生告诉你不是这个问题,我再推荐你挂哪个科,然后你挂了五个科,运气比较好,最后知道是什么问题了。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很悲催,挂了五个科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说算了吧,既然还没死等等吧。这就是医患错配,本来一流的专家就少,结果我们一流的专家70%看的还是他不擅长的,一个一流专家一天看200个号,六点半站起身来叹息今天看的200多个号最多有30个是我需要看的,其中60%不是我的专业,其中20%尽管是我的专业,但是根本不值得我这样的大拿来看。这就是我们没有分级诊疗。

     所以我们没有分级诊疗,好多人理解是没有全科诊所,没有一流的全科医生,这个理解对了一部分。我们是没有一流的全科医生,没法进行分诊,但是没有分级诊疗不仅仅是没有一流的全科医生。即便是这个问题我们不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也很明显,在专科方面,我们也不得不小的毛病到大医院去,做一个阑尾炎手术来北京都要来三家,你到北京儿童医院看相当一部分孩子的病实际上是可以在当地解决的。你去北京的三甲医院去看,相当一部分ICU病房的老人根本没有治疗的价值,在有一个很好的分工协作体系的国家这样的老人不会是在三甲医院住着的,因为咱们这种叫三甲医院的,特别是综合性三甲医院在欧美称为急诊医院,是短期住院患者。咱们现在不但没有好的全科,专科也没有好的分工体系,导致不管什么病咱们都去三甲医院。当然,不光是医疗,教育也是如此,清华北大号称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他们也在做在职教育,也在做函授,这本来应该是社区大学该干的事。所以现在就形成了三甲医院通吃,我看大家看一个数据。在春节我干过一个尝试,过去十年,三甲医院不够用的扩张病床,病床不够用的只能挖社区、诊所、民营医院、企业医院,所以两年三年就能扩张病床,但是两年三年培养不出成熟大夫,只能挖基层大夫,大夫去了患者就去了,病也就跟着去了。

     3 ”卫生部不让公立医院扩张,可老子就要扩张了“

     这个是我的调研,大家可以看看三甲医院多牛,就诊费用已经达到90%,这是沿海的一个发达城市。如果由此来看,大家会觉得绝望的,为什么绝望?三甲医院强势如此,怎么可能变革,所以在今天你会看到我们好多三甲医院的院长志得意满,网上传的北大医院刘玉村讲话就代表三甲医院的心理,如果我们今天的论坛请到的不是我和廖总、汤总,如果请大的三甲医院院长,基本上我们这些都是瞎蹦跶。看到这样的数字一般人都会绝望的。当然,我们再看现在三甲医院的院长仍然告诉你我的病床不够用,所以我不得不扩建,然后你再去网上看看刘玉村的讲话,卫生部不让公立医院扩张,可老子就要扩张了,国务院批准的,翻一番。

     今年我全国调研,到处是三甲医院扩张。一群不懂医疗市场的社会资本,也包括煤老板和房地产老板也纷纷拿着重金要进大医院,500张病床不好意思,怎么也要1000张。前几天有个房地产老板请我去给他站台,告诉他2017年至少要建十多家医院,然后再有两年就上市。我说你以为这是开馒头铺呢,他说我请了美国的团队,301的院长。我说没用,他很生气,他说我给你钱请你来给我站台,结果你砸我牌子,我说三年后你会再请我的。

     但是告诉大家一个绝望中的希望,北京和全国不一样,全国的医保统筹资金中65-75%用于医院,只有30%用于门诊,北京的住院率只有6%,全国平均住院率有15%,好多城镇职工住院率达到25%,北京职工住院率只有6%,所以北京对住院管的很严,北京的医保统筹资金65%用于门诊,让我们绝望的是,门诊中有88%去了医院,特别去三甲医院。

     那个微弱的希望是,北京在严格控制住院的情况下门诊指数占比开始增加,而门诊恰恰是现在分级诊疗和社会资本应该抓住的机会。如果打一个不恰当但形象的比方,这就像中共,如果互联网医疗是中国共产党员的话,不要瞄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那是三甲医院,你要到井冈山去。这是刚才我说的某市,让大家很绝望,三甲医院占90%。大家可以继续绝望,门诊费用也是大比例的向三甲医院去,但是微弱的希望是在社区进行初诊的占比开始提高。三甲医院的大是靠门诊支撑的,而容易攻破的恰恰是门诊这块。

     我再讲另外一个,即便把三甲医院门诊拉出来了,这么大,这么牛,我们社会资本互联网医疗仍然没有空间。三甲医院的住院业务相当比例也是门诊业务,比如华西医院的院长曾公开说过这么一个数据,他在欧洲考察的结果,发现华西医院70%的手术在欧洲是日间手术中心做,这就意味着按照国际通行做法的话,我们现在医院的好多住院也可以拉到门诊机构,也可以拉到小型机构,小型专科医院不需要太打扰,康复护理医院不需要太大。我们现在像北京的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干部人次不到北京三甲医院人次的3%,但是住院床占了21%,这部分人大部分都可以拉到三甲医院来,分级诊疗不仅仅是社区全科医生。

     3 一系列的医疗文件没有什么新意,这些政策为什么行不通?

     【从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到今年出台的一系列的医疗文件没有什么新意,这些政策为什么行不通?】

     只告诉大家现行政策的问题。在这八项政策中除了第八个政策是今年新的,第四个政策、第五个政策算是09年以后新的,其他的政策97年的医疗文件就有,从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决定到今年出台的一系列的医疗文件没有什么新意,这些政策为什么行不通?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明显的,错把目标当成手段。降低药品价格,降低药品费用,实行医药分开,这是改革目标,这不能作为改革手段。而97年到现在,甚至到2017年,一个错误是一直以打压药作为手段,十八年,在医药改革路程上毫无进展,一点成就都没有,不但没有,反而越来越恶劣,它只反映了一点,方向错了。道理很简单,我经常和一些官员讲,据说我们八年作为中流砥柱打败了日本,据说我们又用了三年消灭了800万国民党,然后我们用了十八年一个小小的药价没降下来,不能说政府无能,只能说方向不对。

     第二个问题,这八个药完成先别说本身工具方向有问题,即便没问题,这八项完成需要十多个部委往一处使劲。大家要知道这个事是做不到的,好多人说怎么一个药价解决不了,很多人认为他要去当总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说过,我上高中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现在不是这样。还是讲股市,六月份股市暴跌,救市,大家看看一行三会,四个机构,心往一处想了吗?劲往一处使了吗?没有吧,好不容易救市了,刚救完又挖出一大群腐败分子。所以大家想,这个事情很难干。刚才刘谦讲到了前段时间的一篇文章是不是阴谋论,有没有咱们不讲,但千万不要相信阴谋论,在座年轻人,如果你坚信阴谋论你就废了,这个世界的阴谋论是幼稚的,甚至无知的表现。关于股市就有两个阴谋论,一个是美国阴谋,美国人和中国人是一样的,对中国看不惯,想遏制我们,这个我们可以不去争论。但是美国没有能力多部门协作打一场如此漂亮的战,比我们更不团结,他连个医改都改了近百年还没说清楚。另外一个阴谋论大家听说过,某一个退休的大佬耍的阴谋,好多人告诉我,我说你歇歇吧,那个退休的大佬在位的时候医改都没搞成功,他都退休了还能搞这个。所以不要用阴谋论。

     4 现在很多三甲医院院长都认为自己很有本事

     现在讲趋势。过去十年三甲医院发展的很好,医疗行业非常好,不是院长有能力,现在很多三甲医院院长都认为自己很有本事,说朱老师,我当院长的时候我们医院的收入不到两个亿,我现在已经二十个亿了。这种院长比比皆是,但其实不是因为他有本事,是因为2003年到2013年的形势太好了,谁去当院长都能达到每年平均20%的增速.

     如果你当了十年院长,你们医院一直没有业务收入扩张,并且到现在还发不起工资,这个人绝对是人才,这么好的形势都能压得住,为什么?

     2003年到2013年,中国人的收入高速增长,10%,衣服不愁,吃饭不愁,房子、轿车都有了,然后就开始关注健康了。好多人讲毛泽东时代没有看病难看病贵,这样的人就属于没脑子,饭都吃不饱的时候看病当然不贵,当你有大房子,开着车,漂亮衣服,茅台、肉随便吃的时候,你忽然发现健康太重要了。所以医疗需求急剧释放,有钱。

     中国医疗需求释放的第一个原因是大家开始有钱了。有人说不对,是政府的功劳,医保。你别扯蛋了,跑到北京来看病住院的人,即便有医保能报30%就不错了。到301去住院的那些地方上的不管是土豪还是农民,回家医保能给他报30%就不错了,当然也有人能报80%,那是部分违规违法的。所以到301来看病的基本没指望医保报销。第二个是医保,当然,财政也有钱,为什么收入增长那么快,医保80%来自于财政,现在不用我详细解释了。第一是收入增速大大下降,已经达到6.9%,昨天又降,这就意味着经济形势已经很差了,政府也没钱了,医保已经吃空了,我们现在的住院率由4%到25%,我们现在的医保基金新农合基本空了,没钱了,但是胃口养起来了。

     还有一个,老百姓开始刁了,为什么医患冲突很激烈?原因很多,我说一个最简单的,作为一个在这里年龄比较大的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落后的生产力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为什么医患冲突?就是主观原因。今天的患者要的不仅仅是安全,还要服务态度好,还要隐私权等等一系列。而我们的医生现在满脑子还是只要我的技术和质量没问题你就不该对我有意见。所以现在的患者太坏了,道德水平下滑,医患冲突的原因归结于患者,这样的医生你赶紧学习,如果不学习你会被淘汰的。中国人已经到了跑到日本买马桶盖的时代了,你还告诉我只要技术和质量没问题你就不该对我有意见,你这还生活在老奶奶的时代,万恶的旧社会,生孩子是鬼门关,现在还危险吗?现在女人生孩子太简单了,无痛。

     公立医院没有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每次医患冲突出来,一边倒的医生说怨患者,凡是把责任归咎于患者的说的客气是落伍了,说的不客气是没脑子,医患冲突99%是怨医院和医生,包括杀医的也怨医院。让医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暴露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出了问题还没法解决,这是院长的责任。当然,我要讲的不是这个,是患者对需求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患者现在越来越有知识的,特别是在座的,大家都有微信,微信查资料很方便,原来医生告诉你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现在大家都去查了。百度是不可靠,但是互联网是进步的。以我的感觉,把Google给封了以后百度是很难查文献的,但是现在百度文献的水平越来越高了,我当年就抱着电脑,带着一个文献,到协和医院找医生讨论我父亲的病情,把医生给呆的,说还有这样的患者。我急的没办法,癌症,快递太慢,我找了几个文献这个病症治疗方法有几种,这个医生跟我讨论了40多分钟,当年也是没办法。

     所以美国人提出医疗体系的好坏三要素,中国也开始到了这个时代了,信任的医生还要方便,我稍微解释一下第一条。我们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困境是医生不愿意流动,所以前段时间有一个得医生者得天下的争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养老金。

     在今年六月份之前,如果按政策文件,是去年10月1号,今年7月以前,有事业编的比民营医院高很多,比如在广州,一个民营医院主任退休金只有四千多块钱,而市医院主任退休金就能拿到九千,省医院的主任退休金就能拿到一万一,但这个退休金有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必须是公立医院的编制内才可以,如果你是没有编制的医生,你和企业医院的主任医生是一样的。

     第二,你必须一直在公立医院,直到退休,不能离开,46岁的时候,哪怕58岁的时候,你离开了公立医院,丢掉这个事业编,你就没有退休金了。当然,有人说我46岁去了民营医院,我交了社保,对不起,交费不满15年是没有退休金的。所以医生不敢动。

     退休医院的工资乘上系数就是你的退休金,假设我是医生,退休工资是一万,我工龄满三十年,乘以0.9,所以退休时候的支撑很重要。但是今年1月14号国务院出了一个文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改掉了这个制度,从中央部委到学校到医院,所有的医生都交28%的基础养老金,2%的年金,只要今年7月份交了就视同此前也交了。所以一个46岁的医生七月份他的院长给他交的养老金,就大于他从03年、04年以后一直都交了,15年是没问题的。所以他现在流动出来养老金就没问题了,另外支撑变得也没那么重要了,这个很关键。按现行交费是按照你的四项工资之和交40%,而医院思项工资中绩效工资是大头,只要绩效工资多交的就多,绩效工资和支撑并不完全挂钩。所以这个制度对医生流动影响是很大的,当然现在99%的医生不知道这个政策,99%的院长也不了解这个政策,我跟他们一讲,他们说朱老师,这个政策是你设计的?我说我参与过,但不是我设计的,因为再不改就撑不住了。

     5 医保资金快吃光了,三甲医院胃口还那么大

     医保资金快吃光了,三甲医院胃口还那么大,还在建病房,所以政府说控费,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于公立医院这些方法都没用,所以医保部门控费只能是一个办法,今年三个亿,一个医院一个亿,我也不玩什么花招,就这一个亿了。因为社保法有个规定,医保赤字,财政兜底,大家想想,市长债都还不上谁给你兜底,所以市长说绝不能超支,社保局长和医生讲就给你一个亿,医生说这个太简单粗暴了,又玩其他花样,发现被医生玩了,最后又退回老方法了,我就给你一个亿,我不管你玵什么花样。政府还在推的是分级诊疗,今天让我解读上上个月卫计委出的文件,我一句话就告诉你,那个文件行不通,不要听他们的,没用。当然我说那个文件没用并不是说分级诊疗的方向不对,分级诊疗不靠那个文件,因为那个文件巨大的错误在哪里?它的错误在于那个文件通篇下来是这么说的,医生应该怎么样,患者应该怎么样,医生应该下基层,患者应该去社区就诊,患者就不去社区就诊你还敢怎么样?说一定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分级诊疗应该怎么做?想想医生喜欢什么,想想患者喜欢什么,然后去投其所好,患者喜欢什么?可靠的医生在身边,谁都不愿跋山涉水来协和,如果协和大夫在我们家门口,这就是我希望的。这个方向是对的。

     医生喜欢什么?好多需求,但是他不好意思说的,在哪里挣钱多我就愿意去哪里,这是要点。第一,挣钱多,第二,钱要合法,第三,还要受尊重,找到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办了。现在三甲医院将会很困难,黄金时代过去了,病房扩张,用了很多钱,03年到2013年的小数据分析表明,只要建大楼三年就收回投资,只要买核磁十八个月就能收回投资,所以他想的是三年加十八个月就会收回投资。但是我想说的是历史已经过去,这个不可能了。因为03年到2013年住院率由4%涨到20%,如果再有三年社会投资,20%涨到40%,大家在大街上每遇到三个人其中有一个人是在医院里住着的,这样的住院率怎么可能。所以好多院长是用历史考虑现在,又加上医保现在控费很严,03年到2013年政府财政有都是钱,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谁哭给谁钱,连南美那些国家也是,咱们现在没钱了。可是大家胃口都长大了,所以现在院长都讲没钱了,不敢闹了。

     还有一点,我刚才给大家提了一句,院长现在开始给医生交社保了,原来医生是不交社保的,有的地方一分不交,有的地方至少不交养老和医疗。40%的养老,9%的医疗,这两个合起来就是50%,你想想医院的人工成本是多少。

     分级,为什么我说卫生部出的这个文件不可行呢?因为他上来就错了,不是分级,其实是分工。这个我不讲了,互联网对中国的优势最大的是中国和美国相比,互联网来了以后中国开始可以赶超美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基础很烂,没有基础,所以没有可甩的包袱。美国当年修高速公路是很痛苦的,因为铁路发展了40万多公里,拆铁路修高速公路,这个是很心疼的。咱们六万公里的铁路不够用了,上高速公路什么负担都没有。所以咱们现在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是咱们没有成本,可以跨越式发展。但是互联网医疗有好多困境,有好多难处,壁垒很多,我这里讲了制度、观念、利益、路径。

     制度,人事部门既有观念,人事部门认为医生作为人才要管住。利益,人事部门有观念的壁垒,医生要管住,也有利益的壁垒,我们调研好多地方,发现事业编是可以卖的,一个事业编能卖到20万-30万,事业编这个东西和牌照一样,是可以凭空造的。大家想想,随便增加十个事业编就能卖出300万来,这样的权力一般是不能轻易放的,卫生局往往也是如此,这是观念。对于人才来说,我今天想重点讲的不是制度,我认为制度很重要,但是很难通过政策突破,是讲观念。前段时间黑春雨的那个医生就是观念问题,他代表着大多数医生的观念,朱老师刚开微博的时候在网上整夜整夜和医生吵架,所以我认为我了解医生这支队伍,那就是他们的观念。好多医生经常会说出这样的外行话来,你一个学经济学的不懂医凭什么研究医改,我说按你这个逻辑,只有产妇才能当妇产科大夫。我说你们怎么学的西医,知道专业怎么划分吗?一点科学思维都没有。但我们的医生好多就是这样。所以自由职业,放掉事业编,利益之外好多人就是观念。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路径,路径是什么意思呢?在笼子里住惯了,打开笼子不愿意出来。公立医院好不好?不好,那你离开吧,不走。为什么不走呢?打开门我不知道怎么过日子。当年美国废奴的时候好多奴隶是反对的,这是真的,当惯了奴隶不愿意出来,可能很多医生觉得我这是冤枉他们。

     这是民营医疗对互联网医疗很大的制约,咱们国家没有一个发达的私人诊所个人行医的体制和传统,所以今天骤然放开,坦率的讲,现在假如中央英明决策,笼子打开,你觉得大家适应吗?不适应,老百姓适应吗?不适应。别的不讲,我讲第二条,中国人是认庙不认医生的,这是体制形成的传统,是官方背书的,大医院,级别高的医院,大夫水平就高一点。但这个叫滥竽充数,确实总体水平不错,但里面烂水平的也不少,但这是单位作担保的。所以这套东西都要做,这套东西也是我们互联网医疗的机会。互联网的特征是成名容易,过去没有十年奋斗成不了名,有了互联网,朱老师研究国企改革八年你们都不知道,朱老师研究医改三年,现在已经成了大拿了,这就是互联网的好处。但是互联网的又一个好处,败坏名声也很容易,现在人肉搜索,微信微博太厉害了。所以互联网带来很大的好处是好人,水平高的,自律的,品德高的,成名容易,因为知道败名也容易,所以他也自律了,比较严。

     市场认可不佳,我是一个特权阶层,什么意思呢?我是公费医疗,是咱们国家比较稀罕的一个品种了,咱们国家现在公费医疗进入中央部委和少数省份的省政府,所以我的住院费用超过一定费用是不掏钱的,所以我不会买医保。我尽管看病免费,可是我去协和也要排队,排了一天一夜队,等上半天,医生给我看了三分钟,他都不知道我长的什么样。我的定点是北京医院,在北京医院住两天不掏钱,但是排三个月排不上病床,这就是我的痛苦。

     政策,刘谦请我可能也是这个目的,政府有没有放开的可能,我告诉你有,去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还不叫有吗?克强总理前段时间讲,我们真诚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这还不叫有吗?但是咱们看看滴滴打车,看看UBER,出租车这个行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据说Google已经做无人驾驶了,出租车这个行业还没有什么产业链,它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出租车这个行业它不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恰恰是放开了我们党的名声更好。但就这么一个行业都放不开,然后你告诉我出台了什么政策,医疗这个行业的产业链长度,既得利益,比出租车深多了。我说怎么连滴滴打车和UBER都放不开,有人告诉我,前段时间交通部官员出来发言,我们在微信群里和学生讨论,说这个司长的学历是不是买的,当然不是,他是大学副校长出身,怎么可能是买的呢。后面的利益,既得利益很难突破,所以你非让朱老师预测一下政策,我干吗预测政策呢。

     互联网医疗靠大家,靠你们,靠我。靠什么呢?第一,还是要技术,谁都打不垮比尔·盖茨,美国司法部,美国的法院,美国的一大群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我相信可穿戴设备放在医院小型化以后这个谁都挡不住,不光是我们讲,UBER和滴滴打车出现以后对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前两天我用滴滴,最近用UBER了,支持一下。第二,舆论引导。第三,形势倒逼,财政困难了,医保资金困难了,养老金困难了,当政府没钱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改革了,所以不要宣经济形势不好,经济形势不好就是你们在座年轻人的机会,经济形势一旦好你们一点机会都没有。当我们财政没钱的时候中国真正的改革就会到来。第四,这个很关键,咱们别光说互联网好,我们要干出老百姓非常喜欢,老百姓哭着喊着就是要来,他就不去三甲医院,这个时候领导就认可了,大领导一认可小部委就要认可。所以你没干出一个让老百姓认可的方式来,你就告诉我只要放开政策我就能探索出方式来,大家还记得光伏吗,政府够支持了,到现在他也没探索出来。所以还看咱们干,干不好真的不能怨政府。

     民营医疗也罢,互联网医疗也罢,这几条都很重要。第一,声誉机制,强烈的品牌意识。一定要好好的建立品牌,而且不要是假模假样的,包括知错承认,并且改正,其实是能够树立品牌的。第二,服务意识,咱们国家有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年我去医院调研,农村老头老太太去了,一口一个大娘,一口一个大爷,这对农民的杀伤力太强了。我去看一个专家,他不请我坐我都不敢坐了,你们有这个感觉吗。当然,如果是院长介绍我去的,一般是我坐着他站着,这是咱们体制的问题。我说钟院长,你的护士怎么这么好,他说我的护士是培训过的。这个农民说朱老师,我去过广州中山大学医院,他们那手术要十万,这的手术只要六万。当然,护士的服务态度也很重要。你们要向外资药企学,外资药企在中国之所以卖的这么好,第一,产品硬,第二,他不是给院长和医生送钱,他投医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培训和学习等等。平台思维,我不展开讲了,但是这里大家有很多可学的,全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我们都可以学的。

     最后,因为我讲政策,所以我把政策和所谓的模式探索、创新结合在一起,做个梦。假设现在政策放开,第一,网上处方药零售完全放开,这个政策不难,这个政策有成型的文件了,只是因为人事变动没出。第二,网上诊疗合法化。假设这两个政策放开了会出现什么局面?大家知道阿里健康去年在石家庄的试验是失败的,处方不能外流,为什么?院长不让外流,因为医院靠药活着,医生只有开了方在本院拿药,然后医药代表才能统方,拿到20%-30%的回扣,所以一个医生开500块钱的药,不管谁统方,统了方他就能拿100块钱的回扣。当然也有医药企业配合。咱们现在不管院长,他们是大佬,如果现在医生愿意让处方外流,比如我去医院开病,医生开方,如果有人有办法,比如说加个微信,晚上有空了再给你开方,那么医生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他在本院开方卖药,医药代表给他100,如果他把处方释放出去,有人愿意给他100,并且是合法的,他会不会愿意处方外流?愿意,毫无争议,院长是挡不住的。谁给他这100块钱呢?我不讲医保,医保有难度,当然有个别地区会试点。药企如果和商宝公司合作,药企购买商保公司一个健康险,平安也罢,泰康人寿也罢,外流一个处方付100块钱的处方费,商保是合法的。处方药允许网上销售,允许网上流动,商保又能设计出一种支付方式,互联网医疗如果再发展不起来你真的不能怨政府了。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