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9岁儿童自己注射胰岛素成家常便饭!
2016/8/23 医学论坛网

    

     导语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个病和天真活泼的孩子联系起来……然而,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来源:医学论坛网综合整理中山六院、医学界 作者:森先生

     今天上班小编跟往常一样,先打开电脑登上QQ,看看腾讯新闻,当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中国人的一天】挣扎在“糖水”里的童年》的时候,顿时一种心酸涌上心头,孩子才9岁啊!

    

     图片来源(腾讯—中国人的一天)

    

    图片来源(腾讯—中国人的一天)

     “如果能给我孩子治好病,就是卖房子卖地卖血,我都愿意。”2014年年底,山西阳泉的张晓军(化名)被查出患有综合性肾病,没过几天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如今,全家为了给张晓军治病已经耗尽了所有积蓄。长期的治疗,年仅9岁的张晓军学会了自己测血糖、注射胰岛素。每天三次注射胰岛素,数次测量血糖已经让他习以为常了。

     “小糖人”为什么越来越多?

     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被重视,吃什么喝什么都有非常多的讲究,特别是每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子把小朋友宠上天,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小胖墩……

    

     其实,也很有可能“好心做坏事”!家长们埋下的隐形地雷,稀里糊涂让孩子成为“小糖人”!家长们一脸着(meng)急(bi),糖尿病,不是中老年人疾病吗?!

     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个病和天真活泼的孩子联系起来……然而,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在中国,曾经被称为“成年型”的2型糖尿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几何级化发展的趋势。

     那些胃口好又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小胖墩”已经逐渐成为抢占成年糖尿病“地盘”的主力。

     细想中国糖友幼年化现象,一是也许和节俭基因有关,再者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人肆意饮食不加节制的后果。

     生活可口可乐化:在祖父辈生活中没有可口可乐等碳酸带气饮料的年代,温饱也成问题,那个时候糖尿病三个字对于整个国人都是遥远的事情。

     但今天,从婴幼儿开始,解渴这件简单的事情,有太多机会被可口可乐、雪碧等代替了我们原来“甜蜜的井水”。等成年工作以后,不是快速以鸡腿堡等各种快餐而解决,就是常常出入高档酒店开会、吃饭,将满桌的珍馐佳肴收入肚中。这样的生活,谁都无法抵挡。

     “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青少年的三吃生活,也是造成糖尿病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原因。

     久坐不动的一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带给中国人的不但是饮食结构的改变,也是出行方式的改变。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普遍开始享受家庭小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不知不觉间,就给人体带来了改变。

     据统计,一位男性在拥有小汽车以后,体重将平均增加1.8公斤,达到肥胖标准的可能性将增加一倍,而中国的小胖子比例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好几倍了。

    

     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令中国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有调查显示看电视这件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也和糖尿病的多发密切相关。哈佛大学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项目”发现,每天看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4%。分析认为,看电视是所有静坐活动中健康风险最高的一种,原因可能是看电视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很容易吃东西、喝饮料。

     火箭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教授说,由于肥胖儿童越来越多,2型小糖友的队伍越来越大。在我国,目前每10个糖友中就有1个是青少年,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是2型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的大多数。

     然而,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如何要正确注射胰岛素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胰岛素包括速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等类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儿童的学习生活作息规律来确定使用胰岛素注射方案。一天两次即早餐前和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比较适合学龄糖尿病儿童,对孩子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小,但对血糖控制稍差。具体方案可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血糖控制目标来确定胰岛素注射方案。

     2、未开封的胰岛素一般储存于2-8℃冰箱中,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应在室温、阴凉、避光处保存,一般可以保存1个月,不要将已经开封的胰岛素储存在冰箱中,因为热胀冷缩可能影响胰岛素剂量的准确,甚至是胰岛素失效。身在上海的番茄表示,今年的高温人都Hold不住,胰岛素的保存还是需要多留个心眼。携带胰岛素外出可以选择适当保温设备,譬如水冷袋、保温杯。XX冷藏盒还是算了吧,毕竟这烧烤的季节背个冰箱在身上不是啥好办法,而且充电5小时,保温5分钟还是省省吧。关于胰岛素保存的问题,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3、胰岛素注射部位可以选用上臂、大腿、臀部及腹部。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一样,建议固定部位如腹部。腹部注射较好,一是腹部有较大的轮换注射部位,二是受运动影响小,吸收更加稳定。应按顺序、成排轮换注射,每针间隔1~2cm,3天内不要重复同一部位注射。

     4、注射胰岛素需注意注射针头的选择。除了应注意胰岛素注射的普遍原则,如规范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轮换、针头一次一换等,选择恰当的针头也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减少注射疼痛,还能降低直接注射到肌肉的风险。由于儿童的皮肤细嫩,胰岛素注射针头应尽量选择5毫米及以下的针头。较瘦的孩子或是在上臂和大腿进行注射时,即便使用5毫米或6毫米的针头,仍需要捏起 皮肤注射或45度角进针,以避免发生肌肉注射。使用4毫米的针头时,大多数情况下不用捏皮,可90度垂直进针,过瘦孩子除外。

     对小朋友来说,针头越细,痛感越小,针头越短,注射到肌肉的概率也越低。 关于针头的规格:一般长度都是按mm来计算,那么自然数字越小针就越短,粗细是用G来表示的,数字越大,针反而越细~目前最好的针应该可以算是BD的4mm32G的针了~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图~

     5、胰岛素注射可选择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笔、胰岛素泵、无针注射器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笔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注射无痛、剂量准确,可以增加儿童治疗的依从性,可考虑使用。不建议使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因为很难精确抽取所需剂量,可以使用具有0.5ml剂量的儿童胰岛素笔。

     选择注射工具时,一定要考虑注射精度(如最小注射剂量),疼痛与否其实笔或者泵关系不大,而且注射针头有关。无针注射器不适合偏瘦的儿童使用,且并不能有效减少注射产生的疼痛,但其吸收率较好。目前某品牌的无针注射器最小注射剂量为4U,不适合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少的小朋友使用。

     6、胰岛素的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应根据患儿的血糖水平、活动量及进食量等灵活调整,1日4次,来估计儿童每日普通胰岛素的需要量。

     7、胰岛素使用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由于儿童大脑对低血糖特别敏感,更易受到损伤,应尽量避免,家长应反复告知儿童低血糖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症状如饥饿感、手抖、出汗等,孩子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以备低血糖发生时食用,严重者须去医院及时就诊。

     8、有运动计划时宜将胰岛素改为腹部皮下注射,以免运动时吸收过快,从而引发低血糖。对在运动时或运动后易发生低血糖的孩子,可事先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一般减少原剂量的1/3左右,需根据每个人的运动量具体情况调整)并备有25~50克食品和糖块(以备急需)。再有,孩子参加运动应结伴而行,不要单独活动;运动后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也很重要。

     预防儿童糖尿病从控制体重开始

     儿童糖尿病预防重于治疗,

     家长们监督孩子,应做到以下几点:

     01

     不要暴饮暴食,应少食多餐。

    

    


     家长不要看到孩子喜欢吃什么就无限量让孩子吃,以免把孩子的胃撑大了,这样会使孩子吃得更多。一般两顿饭的间隔期可以让孩子吃些水果、酸奶,免得吃饭时孩子由于饥饿吃得过多。

     02

     多喝白开水,少喝甜饮料。

    

     肥胖的孩子大多爱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或含糖饮料,这些饮料含糖多、含热量高,喝多了不发胖才怪。平时,家长应尽量用白开水来代替饮料,饭前可以让孩子喝点不含糖的鲜榨果汁。

     03

     均衡饮食,吃肉也要吃蔬菜。

     肥胖的孩子大多喜好吃肉,而不喜欢吃蔬菜,因此父母应逐渐培养孩子什么都吃的好习惯。在让孩子多吃蔬菜时,父母自己也要做好榜样。

     04

     少看电视玩电子设备,多户外运动。

     很多家庭会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吃饭过多。另外,爱看电视、少运动的孩子大多比较胖。家长应多陪孩子在小区里散步或做其他运动。专家建议,要克服孩子的惰性,应鼓励而不是强迫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05

     糖尿病饮食控制基本原则:

     淀粉、脂肪及糖分含量高食物要少吃。

     因为这些食物很容易转化为葡萄糖,可以快速提升血糖水平。专家建议,食用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可避免血糖的剧烈波动,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控制。包含全麦面、荞麦面、黑米、通心粉、藕粉等主食,大白菜、黄瓜、苦瓜、芹菜等蔬菜,黄豆、豆腐、豆角、绿豆等豆制品,苹果、水梨、橙、桃、提子、沙田柚等水果都是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适量补充蛋白质,坚持做到有粗有细、限盐少油、少吃多餐。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相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儿童糖尿病患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未来!中六君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千万别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成了“小糖人”!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