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刷朋友圈竟刷出抑郁症,朋友圈“有毒”?
2016/9/6 医学论坛网

    

     导语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热衷于现实交往的年轻人群相比,花费很多时间在流行社交媒体上交流的年轻人其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要明显高于前者。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小闪 (整理)

     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干的是刷微信朋友圈。而纵观大家的朋友圈,90%以上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看看这些是种消遣娱乐,可我们绝不能忽视还有另一部分人,看完人家晒的幸福之后,他们真的会羡慕、嫉妒、恨。

     “每次刷朋友圈时,我都问自己,为什么别人过得都比我好?”洛阳姑娘小睿告诉记者,每次看完朋友圈,她就会焦虑沮丧,最近甚至开始失眠,“我肯定是得抑郁症了。”

     这其实是一种分享的假象。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人与人的交流并不是重点,自我表达和对自我的关注才是重点。”高级心理咨询师晋欣华认为,“所以,如果把这些别人想要你看到的‘精彩生活集锦’当做真实生活的全貌,自然会出现心理失衡现象。面对虚拟社交的副作用,最好的方法是尽量让自己远离它。”

     沉溺于朋友圈有很多典型症状,其背后又有多种成因,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热衷于现实交往的年轻人群相比,花费很多时间在流行社交媒体上交流的年轻人其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要明显高于前者。

     研究指出,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多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最少的人的1.7倍。

     该研究的作者认为:尽管两者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但是这种联系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这些人很可能是先有了抑郁症,然后才登录社交媒体,希望填补内心的空虚。还有一种可能是,社交媒体导致了抑郁症,而抑郁症又导致人们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

     据心理学家说,人的视野和接触的范围越窄,就越容易幸福,圈子越大,焦虑和担忧就越多,幸福感往往就越低。

     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社交媒体依赖症?

     挪威卑尔根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团队给出了6个标准:

     总是挂念着社交媒体,或想着打开社交媒体。

     对社交媒体的依赖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加。

     使用社交媒体是为了忘却个人的烦恼。

     尝试减少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却徒劳无功。

     当无法使用社交媒体时感到焦躁不安。

     使用社交媒体的程度已经对工作或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数字时代,完全脱离网络社交显然是不科学的,我觉得最科学的做法应该是:使用而不滥用,享受而不沉溺。

     具体怎么办?我肿么知道!我自己都还是重度依赖症患者呢!!!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