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那么多明星抑郁自杀,他们凭啥坚强走了出来?
2016/9/21 医学论坛网

    

     导语明星向来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专家指出,明星之所以容易出现抑郁问题,甚至走上绝路,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来源:医学论坛网整理自寻医问药网、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小易(整理)

    

     9月16日晚,年仅28岁的男星乔任梁在上海的住宅中突然去世。很多人猜测,乔任梁是因为抑郁而选择了自杀。明星向来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在中国,主持人崔永远、歌手张国荣、陈坤、郑秀文都曾被曝有抑郁倾向。韩国相关统计显示,40%的韩国艺人患有抑郁症,30%的人甚至表示曾想过自杀。

     那么,明星为什么容易抑郁呢?

     专家指出,明星之所以容易出现抑郁问题,甚至走上绝路,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压力过大。很多明星看上去很光鲜,但其实都是属于“自由职业者”,没有固定的收入,如果长时间没有签约拍片,就会陷入困境。加上演艺圈行业竞争异常残酷,许多艺人压力过大,持续处于紧张应激的状态,容易诱发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

     容易失落。没名气的想出名,出了名的害怕过气。为了保持高人气,很多明星过分追求完美形象,对自己的外形极为敏感,一旦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就容易产生失落、挫败、负罪感等不良情绪。

     情绪压抑。许多艺人因为工作原因,难以像普通人一样拥有正常的家庭和朋友,因此,在情绪出现问题后缺乏支持系统,难以找到倾诉对象,缺乏合理的情绪宣泄途径。

     此外,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认为,在娱乐圈中,如果有明星因为心理问题到医院治疗,会被拿来炒作,因此许多明星出现抑郁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

     这些明星是如何走出抑郁症的?

    

     崔永元

     崔永元有时也会想,2002年时自己为什么会患病?他坦言,干《实话实说》以后,天天绷在心里的念头都是“知耻而后勇”。更苦的是,到演播室的嘉宾都才华横溢,不要说对话,能听懂对方说什么就不易,毕竟隔行如隔山。“就是老想不该想的事。现在为什么快乐,就是不想那些事,只想怎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可能大家会说以前我在电视上很光鲜,做口述历史成为了幕后者,会很孤独。其实做起来就知道,这件事意义。

     2002年得的抑郁症,2004年康复,崔永元说,两年来他一直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至于为什么选择两年后将这件事公诸于众,他说是因为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只不过就是一个人小心眼,想不开,“但确实有这样一种病,我希望大家都能知道”。如今崔永元走出抑郁症,还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结合自己曾患抑郁症的经验发表看法,网友都纷纷为崔永元能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点赞,并称:“得抑郁症的人心底是很善良、很柔软的人!”

    

     周华健

     总是满脸笑容的周华健,曾经有过三四年的抑郁岁月。大概是2000年前后,已经年过四十的周华健体能突然变得很差,一大堆天灾人祸更严重影响了他创作的心情。那段艰难的岁月,周华健曾经一度不敢出门,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好友觉察到,就约他吃饭,像成龙、李宗盛等。“我没有去看医生,也没有去吃药,就是一路在研磨。当时我就有一个信念,我的心力跟我的智力可以解决的。”通过思索和调整,周华健逐渐看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慢慢的我不再为凑齐十首歌去写歌,不再去抢排行榜的前几名,我不会去问唱片的销售怎么样……我开始真正享受在台上唱歌,以前从来就没享受过。”

    

     陈坤

     几年前,李少红执导过一部悬疑惊悚片《门》,这部电影令很多人看不懂,但这部票房不佳的电影却令主演陈坤患上抑郁症。据悉,陈坤因性格内向又容易入戏,在演完后始终沉浸在剧中角色状态中难以自拔,精神状况出现不稳定的征兆。后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坤承认自己需要药物来治疗抑郁症。

     之后,陈坤放下一些包袱,行走在路上,从演员的身份跳出来,从了自己心中所想,出了《行走的力量》这本书,并致力于公益,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回归荧幕的陈坤更加成熟,《寻龙诀》《火锅英雄》中出色的表演让他获得了更深的认可。

    

     郑秀文

     在遁迹娱乐圈到2007年复出开唱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郑秀文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改变和内心历练。今年8月,她带着新书《值得》与歌迷和读者见面,真诚地自我剖白,讲述那场“忧郁”的“非常时期”。

     郑秀文在书中透露,早在拍摄《长恨歌》之前内心已有“无力感”和恐惧。拍摄期间,因剧情需要,她扮演中年王琦瑶时,不得不猛吃增肥,导致腮腺炎暴病一场,后来病愈返回片场,又因要重现少女时期的王琦瑶,而必须在短时间内疯狂节食和运动,郑秀文只好完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迎接挑战。

     拍完《长恨歌》后她放了长假,其间传言四起。她坦言面对各种不怀好意的报道时受到很大压力,只能选择不说。两年间,她仅仅通过在《明报周刊》上的一个小专栏与外界交流。除了文字外,绘画也是她的一剂良药。期间,郑秀文游历了许多国家,并去各地参与公益援助,包括老挝、四川、蒙古和埃塞俄比亚等,她将经历和感受都记录了下来。

     至于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郑秀文站在一个更高的抽离的地方,去回顾那段“非常时期”,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状态做出总结,去发现为什么会把自己推到死角,又是如何在信仰的指领下,摆脱忧郁,重新站起来。她在书中最后说,“当你越过苦难,当你回望,你往往会在当中找到那口非常值得的甘甜。在这场试炼里,我所得到的,远比所受的痛苦更值得记住;对于苦难,我有种崭新的体会。”而经历这场忧郁,对她更是“值得”。

    

    医学论坛网cmt59085300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医学论坛网微信号,回复以下关键字,即可接收最新文章及科研进展

     心血管 | 肿瘤 | 糖尿病

     内分泌 | 神经 | 感染

     妇产科 | 儿科

     全科医学 | 医学人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论坛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