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对孩子的大脑,到底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2016/6/12 知乎日报

     关于贫穷的神经科学研究

     知友 | 周不润

     刚看到思家写的儿童节的不快乐——大脑发育和关爱 - 神经科学 - 知乎专栏,深有感触,虽说智力不可能完全由发育决定,但谁知道发育过程中的缺失会不会带来大脑永久的遗憾。就像日本小孩分不清英语 R 和 L 的读音,中国中南部部分地区分不清汉语拼音 L 和 N,一小部分人长大以后可以努力矫正过来,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远不如小时候那般轻松写意。思家在一年前的文章贫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 神经科学 - 知乎专栏,也介绍了儿童发育过程中,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教育水平与孩子大脑面积相关性的 Nature Neuroscience 文章。仅从这一点上看,公平这种东西也是生来就没有的,无论是基因,还是生活环境。

     今年初,PNAS 上有一个不错的新闻特写,简要介绍了目前对贫穷的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困惑和措施。

     过去两年对贫穷的研究让很多人震惊。不仅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甚至连大脑发育也比不上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孩子。是不是不公平从小时候就开始了?贫穷是不是在塑造贫穷儿童的大脑,继而塑造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永远摆脱不了贫穷?这种生理上的不公平带给人们很多的担心。

     经济贫困并非没有钱那么简单,经济贫困还会造成母亲产前营养和产前护理质量更低、父母的教育水平更低、交往的人社会经济地位更低,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如压力的差异等等。从成绩角度来说,贫穷家庭孩子成绩更差、上大学的数量更少,这已经是确定的事实。(中国也一样,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北大清华已经不是农村孩子仅凭努力就能上的了。)

     贫穷带来认知和大脑结构的差异:

     对贫穷的早期研究显示,贫穷家庭的孩子记忆、阅读、听觉注意、决策和自我控制等少数认知功能相对较差,但并非所有认知水平全线不如富裕家庭孩子。Pollak 实验室的著名研究发现,家庭收入的差异带来了海马大小的差异。Noble 等人进一步发现,不仅海马体积有差异,皮层的表面积也有差异,父母的教育水平与孩子的皮层表面积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很可能意味着贫穷家庭的孩子语言、阅读、自控水平较低,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很类似。

     但结构差异不见得能说明什么:

     家庭收入造成孩子大脑结构的差异,但是研究也发现这种差异并非一直保持到成人;此外,这种结构差异只是对群体而言,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地位低家庭的孩子海马体积、皮层表面积的平均数低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孩子,但是,单拉出来两个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孩子,未必就能看到这种差异;Pollak 的新文章也发现,大脑结构的差异只能解释成绩差异的 20%。所以贫穷可能造成大脑结构变化,然后呢?还没人知道!是否应该过多关注这个问题?意见分为两派,反对的认为可能会让政策制定者错误的认为,贫穷带来永久的损害,从而不正确地改变政策;支持派反而认为神经科学就是应该在政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搞清楚因果:

     相关不代表因果。贫穷与孩子成绩相关,贫穷与孩子海马体积、皮层表面积相关,但这些结果是不是贫穷造成的?说都说不好。因此需要外界干预来搞清楚因果关系。例如有研究在拿美国 1000 个有新生儿的低收入家庭进行试点,部分家庭会每个月收到 333 美元的借记卡,部分家庭只有 20 美元。研究人员将会评估家居环境、家庭的文化活动、家庭压力、家长的心理健康,以及,孩子的认知水平。通过这种干预,未来我们能看到,贫穷是不是真的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发挥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作用。

     References:

     Katsnelson, Alla. "News Feature: The neuroscience of pover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51 (2015): 15530-15532.

     题图来源:《霸王别姬》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知乎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