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悟岐黄——《黄元御伤寒解》
2016/9/25 中医出版


导读
仲景所著《伤寒论》,研究者甚多。清代黄元御,发四圣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理必《内经》,法必仲景,尊古崇圣之特色,至为鲜明,清乾隆帝甚至亲题“妙悟岐黄”匾额赐之。黄元御对《伤寒论》到底有何见?
1
基本信息

《黄元御伤寒解》
定 价:28
作 者:清·黄元御 著,孙洽熙 主编
开本:大32开
字数:310千字
页数:443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ISBN号:9787513208369
2
内容简介
《黄元御伤寒解》为《伤寒悬解》与《伤寒说意》之合编本。世传之、《伤寒悬解》版本较多,有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阳湖张琦宛邻书屋刻本(以下简称“宛邻本”),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1861年)长沙徐树铭福州刻本(以下简称“闽本”),同治七年戊辰(公元1868年)江夏彭器之成都刻本(以下简称“蜀本”),同治八年己巳(公元1869年)长沙黄济重庆刻本(以下简称“渝本”),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排印书(以下简称“集成本”),公元1934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以下简称“石印本”)等。“宛邻本”虽刊行较早,刻刊甚精,惜仅存前八卷,非系完本。“闽本”虽刊行稍晚,然系足本,刻刊亦精,可谓善本。此次校注,以“闽本”为底本,其内容不删节,不改编,以保持本书之原貌。补入汉·张机“伤寒杂病论序”,清。张琦“伤寒悬解后序”,以资识其精蕴及版本源流。以“宛邻本”、“蜀本”为主校本。以“集成本”、“石印本”为旁校本。以《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据明。赵开美翻宋版影印本)为他校本。以《重广补注黄帝愉经素问》、《灵枢经》、《难经集注》、《金匮要略方论》之通行本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出版之《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繁体竖排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出版之《黄元御医学全书》简体横排本为参校本。世传之《伤寒说意》刻本、抄本亦较多,有乾隆年间黄氏得意门生金陵毕武龄(维新)精抄本(以下简称“毕本”),咸丰十一年辛酉长沙徐树铭福州刻本(以下简称“闽本”),同治七年戊辰江夏彭器之成都刻本(以下简称“蜀本”),同治八年己巳长沙黄济重庆刻本(以下简称“渝本”),光绪二十年甲午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排印本(以下简称“集成本”),公元1934年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以下简称“石印本”)等。其中“毕本”最为精善,学术价值最高。此次校注,以“毕本”为底本,其内容不删节,不改编,以保持本书原貌。补人清。赵汝毅“伤寒说意跋”,以资识黄氏医书版本源流梗概。以“闽本”、“蜀本”为主校本。他校本、参校本同《伤寒悬解》。校勘以对校、本校、他校为主,酎情运用理校。具体问题的处理,见以下各点。
3
作者简介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乾隆皇帝御医。黄元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志向远大,“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雍正十二年(1734年),黄元御因目疾被庸医所误,造成左目失明。清代五官不正,不得为官。黄元御从此便“发愤学医,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皆有注释,凡数十万言”。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医术高超,博得青睐,乾隆皇帝亲题“妙悟岐黄”匾额,以示褒赏。黄元御在二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著述宏厚,医术高超,后世称其“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
孙洽熙,山东省安丘市人,承黄元御五代传人麻瑞亭之学。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名老中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文献医史分会副主任,陕西省政协七、八届委员等。1967年毕业于西安市中医学徒班,大专学历,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已40余年。主校《黄元御医学全书》、《麻瑞亭治验集》等。
4
图书目录
伤寒悬解
伤寒杂病论序
伤寒悬解自序
伤寒悬解后序
卷首
仲景微旨九章
寒温异气
传经大凡
解期早晚
寒热死生
营卫殊病
六经分篇
六气司令
一气独胜
篇章次第
卷一
脉法上篇三十一章
脉法上篇提纲
卷二
脉法下篇五十二章
脉法下篇提纲
……
伤寒说意
5
样书展示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黄元御伤寒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清·黄元御著,孙洽熙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推荐发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这些人正在浏览此文章……
中医出版 · 每日一书
新媒体编辑:郭青丽


戳原文,好书等你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