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医生命哲学》
2016/10/3 中医出版


导读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哲学讲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力图使人“心安理得”进而“安身立命”。“天人合一”是哲学的范畴,也是中医学的本源。中医和哲学到底有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1
基本信息

《中医生命哲学》
定 价:38
作 者:张其成 著
开本:16开
字数:164千字
页数:188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ISBN:9787513235587
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有关“中医生命哲学”荟萃,主要从中医哲学的内涵、中医生命观、中医天人观、生命养生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体现了作者对中医生命哲学的思考,立意高远,论证严谨,是近年来中医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3
作者简介
张其成教授,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教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带头人。张其成教授是中医哲学学科、中医文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较大学术影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4
图书目录
中医哲学内涵
中医哲学述论
中医哲学是东方生命哲学的代表——2010年12月9日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发言
中医哲学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中医学是基于生命和人文的医学
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
生命的本质
中医学的“气”与熵再探
人身的“六气”“四用
人身三宝精气神
人体经络及其研究误区
李时珍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中医天人观
《黄帝内经》天人观
《黄帝内经》天文医学思想
《黄帝内经》历法医学思想
《黄帝内经》“气-阴阳-五行”论
形神一体天人同源——谈《黄帝内经》中的整体思维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周易》循环律的特征及普适意义
开放的圆——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的哲学命题
中医学生命模型的特征和意义
生命的养护
天佑中华有中医
《黄帝内经》的保健思想
真正的养生需精气神并重
向婴儿学习养精气神
“长生不老”只须精气神并重
从练功之技到修身之道——气功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百日筑基,修炼精气神
调呼吸,调动生命本源——调呼吸法门
顺天应人,自有心中好风水
修五心能长寿
5
在线试读
《中医生命哲学》:
中医哲学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①
受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的委托,我想就中医哲学谈两个问题。
第一,中医哲学要研究什么,第二,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哲学。
中医哲学要研究什么?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医哲学要研究的当然是中医的本原问题、本质问题、终极问题,因为哲学就是研究终极、本原问题的,就是刨根问底的学问。那么中医学的本原问题、终极问题、本质问题究竟是什么?我想是不是可以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中医学的本体论和生命观的问题。
研究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什么中医学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是这种样子,而不是西医那种样子?中医为什么要用整体综合的方法,而不是分析还原的方法?就是说为什么中医要用象数、用阴阳五行来构建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证候学说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学说、方剂的君臣佐使学说?中医学的这套认识生命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意义?按照这种认识方法究竟能不能揭开生命的秘密?这是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中医哲学所要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问题就是中医的本体论和生命观,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生命,中医学有一套不同于西方医学的生命学说、生命观,中医生命观问题涉及生命的终极问题、本原问题、本质问题。中医关于生命的一个重要学说就是“气”,中医讲了各种“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有药物之气、病邪之气,等等;中医讲气化、气机,讲气的升降出入。五脏六腑是气的系统,经络是气的运行通道,病证是气化、气机失调的反映,中药有四气五味……与“气”密不可分的是精、神,精气神是生命三宝。实际上可以说中医就是将生命分成精气神或者形气神三个层面。“气”是生命的本原,是精和神的中介,介于有形和无形中间,并且更偏向于无形。这三个层面是递进关系。在“形”的层面上,中医最早是讲解剖的,后来更强调功能了,就超越形体了,“形”层面的生命问题是可以用科学解决的,这一点中医比不过西医,中医无疑是处于劣势;在“气”的层面,还有很多现代科学所解释不了的地方,而这一块恰恰是中医的精髓。在“神”的层面包括了“心神”“神明”等学说,是无形的,这个层面超越了辨证论治,是辨神论治。扁鹊“望而知之”就是辨神论治。这一部分更是为现代科学所排斥。
这三个层面中,中医最重视“神”,最轻视“形”。这和西医恰恰相反。“气”和“神”究竟能不能用科学来解释?我看很困难。这两个层面的东西用形态学方法做实验,恐怕做一万年也做不出来,也解释不了,比如中医讲“左肝右肺、心上肾下”,你做一万年的实验,能从人的形体上找出来吗?这恰恰是中医的精华,是中医的传统,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一直在退化。所以中医的生命观和本体论应该是中医哲学研究的重点。
……
6
样书展示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中医生命哲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其成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推荐发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这些人正在浏览此文章……
中医出版 · 每日一书
新媒体编辑:郭青丽


戳原文,好书等你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