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结构化面试很难?一文全解读
2014/11/6 G.P.A

     G.P.A每天精选深度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寻求职业发展的你。文末为往期精选,更多精彩点击标题下方G.P.A

     ---------

     (一)前言

     楼主在2013-2014年的秋招春招中历经了些许以结构化面试著称的知名公司的面试环节,并且几乎都走完了终面。在此把个人心得分享与诸位,希望能有助于后来人。

     在正文开始之前,楼主需要明确:

     1. 这篇心得不涉及谈心理素质与着装礼仪。尽管这两项对于求职乃至走向社会至关重要,但试图通过一篇文章来反复强调其重要性是无意义的。没有人可以仅凭看过一篇文章就能在面试/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并且着装得体。这需要长期沉淀和学习。

     2. 这篇心得不涉及谈面试流程。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诸多的经验贴已经有足够的流程描述,另一方面楼主认为知晓他人的面试流程对于提高个人在面试中的竞争力意义不大。实际上,楼主期望这篇文章能给诸位一个助力,帮助激发自我潜力,从而在面试中发挥出完整的实力。

     (二)解构

     楼主认为,半结构/结构化面试通常会关注面试者三个点:

     (1)语言表达方式;

     (2)表达内容本身;

     (3)由表达内容引出的行为动机(个人潜力)

     首先,语言表达方式。通常,在面对半结构/结构化面试时,有所准备的同学会非常熟悉的按照STAR(情景-任务-行动-结果)法则来进行描述。STAR法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逻辑框架。熟练运用STAR法则可以有效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效率,用最少的话表达最精准的意思。当面临一个广泛的、自由发挥程度很大的问题时,STAR法则帮助我们从过去经历中提炼出关键点,以便面试官更加清晰的判断出面试者的适格性。因此它应该被熟练掌握。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STAR法则运用栗子,在之后的讨论中我们会常常看到它。

     Q:Describe an instancewhere you set your sights on a high/demanding goal and saw it thoughcompletion. (网上盛传宝洁八大问之一)

     小明:我举一个大三时备战托福考试的栗子吧。

     当时的情况是:我在大三时确立了出国读研的目标,但当时英语不好,只 过了四级,而留学申请的时间又紧迫,所以我计划在三个月内将英语提高

     到托福100分的水平。(Situation &Task)

     备战托福的困难有两个:

     一是英语基础不好;二是时间紧迫。(Difficulty)

     因此我首先制定了复习计划,上午练习听力口语,下午专攻阅读写作,晚

     上总结错题,零散时间背单词。具体而言,前两个月夯实基础。听力用高

     于考试速度的材料做听写练习,口语积极找外教陪练,写作大量练习,反

     复修改不下50篇,同时不断扩大阅读量和建立错题集。最后一个月大量

     练习真题和总结错题。(Action)

     通过这样有计划的艰苦复习,三个月我顺利把托福考到了100+。(Result)

     以上例子只是对STAR法则最为基本和简单的应用,但却可以看出这个回答方式是有逻辑而简洁的。这里需要说明:在STAR法则里原本是没有Difficulty和Re-think这两点的,但是楼主认为其非常必要。Difficulty 蕴含在背景介绍中,值得被单独提出总结一下(备战托福的困难有两个:一是英语基础不好;二是时间紧迫。)其目的在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小明的栗子中,很明显,为了解决两个困难,小明就要展示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这两个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Re-think通常出现在有遗憾,部分失败的栗子中,目的在于展示自己对于经历的反思和总结,这一点对于个人成长和做事能力提高都至关重要,各位想必都清楚,不多说。

     通过小明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逻辑性的,简洁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通过一个人的表达方式往往就能看出很多东西,一个拖沓,兀余,语音语调毫无起伏的人,在非理工科领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低效的。因此,逻辑而简洁的表达,是面试几乎一切职位的必备先决基础。

     关于语言表达的方式的第二个问题叫做:思维即时转换为语言的能力。简言之,思维和语言同步输出,并且输出的简洁有逻辑。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在应对突发的,无法准备的任务时(比如即兴演讲,压力型提问)效果明显。楼主曾经历过3-5分钟的即兴演讲(拿到题目立刻开始,没有准备时间或准备时间非常短暂),可以明显看出拥有此能力的人一定会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各位可以随意自测一下:随便选取一个题目,开始做3分钟演讲,用录音笔记录下来之后回放。恐怕很多人在听回放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说的是坨SHI....当然这不怪大家,我们的基础教育并没有教授这个重要的能力。至于如何提高这项能力,楼主只能提供几个简单的建议:

     (1) 参加一个有规模的,不扯谈的辩论队或演讲组织;

     (2) 学习有关“人际交流”的任何方式、眼神和手势;

     (3) 用即兴演讲不断自测和练习;

     (4) 最重要的:交流时保持真诚!

     第二个问题:表达内容本身。其实这一点楼主无法给大家以真正的帮助,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对于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从这个角度说,一个人能够面试成功怎么样的公司,与他在大学时期的经历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面试的成与败,在三年前就决定了。

     这里楼主只是举个例子,大家随意感受下所谓“表达内容本身”是什么意思。这个例子来源于小说《米娅快跑》中的一段,对宝洁,联合利华这类要求“领导力”的公司有执念/怨念的同学务必看看这本小说...

     “...我们把北大的学生会主席给拒了,倒是招了个只在高中当过寝室长的。”

     “学生会主席被拒的原因是什么呢?”

     “说起来有点滑稽,我们觉得他没有真正的领导能力。他在任期内整个就是无为而治,所组织过的大型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两类:要么就是北大每年都会举行的传统项目,例如十佳歌手大奖赛什么的,这些咱们N年前在学校的时候就有;要么就是上级领导要求承办的,类似跟迎接奥运有关的活动。”

     “那寝室长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她举的所有例子都是小事,但都落到点子上。例如学校组织宿舍卫生比赛,奖品是一面落地镜,她觉得她们宿舍正好缺那么一面镜子。但同屋的人都忙于学习,对搞卫生的事没什么积极性,她就一个一个地动员别人,还制定了比赛期间的值日时间表和检查制度什么的。最后她们终于拿到了那面镜子。”

     大家随意感受一下就好,能够领悟多少全靠个人。

     第三个问题:行为动机(个人潜力)

     楼主知道很多筒子对于知名外企、私企以及年薪10W这样的光环深有怨念。可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给一个几乎没有什么真正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开出年薪10W的筹码,说白了,企业看中的还是这个人的潜力。所谓潜力,往大里说可以是言行举止,穿着谈吐,往小里说可以归为快速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如何看出一个人的潜力,除了通过上述因素,以及本文最开始提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思维快速转换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就个人行为的动机。动机这个因素,无论当事人对其行为编造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考量动机总能看出些什么。

     比如,在上述小明的栗子里,面试官顺势做如下提问:

     Q:你为什么要准备托福考试?

     小明:为了出国。

     Q:为什么要决定出国?

     小明:XXXX

     Q:这个决定是你自己做出的吗?你父母在你做这个决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面试官的这三个问题都是针对动机的,但程度由浅及深。无论小明如何回答,面试官总能看出:1)候选者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能力;2)候选者对自己的个人定位;3)在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候选者的态度和其家庭的态度。以及更深层次的个人价值观,家庭价值观。当然,具体能看出多少取决于小明具体的回答以及面试官的能力。

     再举一个例子:

     Q:Summarize asituationwhere you took the initiative to get others on an important task orissue, andplayed a leading role to achieve the results you wanted. (仍然是网上盛传宝洁八大问之一)

     小明:我举一个大二时我作为辩论队队长带领全队获得校级别赛冠军的例子吧。

     Q:你作为队长,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团队的?

     小明:我认为辩论队应该是一个以XXXX为目标的团队,因为XXXX

     Q:你的队员对于你这个定位持什么态度?都赞成吗?

     小明:不是的。在团队定位和发展的问题上,我和队员是有过争议的。他们认为XXXX,然而我说服了他们,XXXXXX(说服的过程)。

     Q:我注意到你这个说服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做什么?

     小明:XXXX

     在这个例子中,面试官的问题不仅仅考量了小明解决团队分歧的能力,更考量了小明作为领导者,对自己团队认知的能力,以及反思总结的能力。无论小明之前所陈述的带队经历是否属实,面试官的追问都能迫使小明做出回答。

     楼主以为,几乎所有使用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方式的企业都试图招募到高潜力的员工,于后期加以培训使其成长,而不论申请者申请的职位如何,公司希望所有高潜力的员工都能成长为具有带领团队能力的佼佼者。而一个面试者如果号称自己有很多带领团队的经验,却在团队定位和发展方向这两个问题上含糊不清,很难说他是一个高潜力的面试者。

     当然,这个例子是楼主根据自己经历改编而来,尽量做到简洁易懂,而省略了面试官提出的其他问题,还望大家理解。

     以上两个例子只是结构化面试问题中的沧海一粟,还很直白简单。第一个栗子中面试官旨在考察面试者对自我的了解,第二个栗子中面试官则看重面试者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认知程度。

     一个人是否活的认真,看他在做人生重大选择时的态度就知道了(求学,求职,婚姻等等);而一个人是否做事认真,看他是否真正用心对待过往的经历就知道了。因此考察面试者动机,楼主窃以为,是结构化/半结构化面试中很重要的一环。到这里,楼主不必多说,体会多少,全看个人。

     (三)其他

     以上就是楼主在这大半年的求职中,针对所谓技巧的一点体会了。楼主试图与大家分享一些指向性的问题,但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每个人的道路不同,所感所悟千差万别,楼主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感悟就一定是正确的,只是希望分享出来,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至于楼主背景和OFFER就不报了,觉得文章有帮助的楼主很开心,觉得文章不咋样的请一笑而过就好。

     最后分享一点,楼主身边有工作了的朋友时常觉得工作or生活不是理想中的样子,总有些不如意。其实,工作就是工作,即使我们没有赋予理想,工作也可以做的很好。

     但是生活不一样,如果生活无法成为理想中的样子,那么我们肯定一团糟。所谓理想的生活,其实是对工作以外时间的利用,如同我们在校园时对课余时间的利用一样。在毕业后真正决定生活是否理想的因素,并不是大家在工作时的表现,而是对工作以外时间的利用。

     每到休息时,你可以选择逛街购物,看电影刷微博,可以选择看书听音乐学一门技巧,可以参加慈善公益NGO,可以外出运动做户外。楼主无意评判这些生活方式,实际上,无论选择哪种,我们能做的,是对每种生活方式负责,无论是喜是悲,少抱怨,多改变。谢谢。

     文章系转载,G.P.A诚意推荐。

     ---------

     回复数字查看精彩文章,如“01”或“20”。

     道路

     【04】正确的道路=高GPA+牛实习+社团+出国?

     【01】中国学生背景如此高度相似,活得太严肃了吗?

     【27】看了他们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比人与狗之间都大

     【05】你有什么资格,单纯得像个傻逼

     【10】当实习生,请准备好再来

     锦囊

     【20】30个面试常见问题,如何回答?

     【21】哈佛商学院对学生简历的四点要求

     【23】简历关过不了的10大原因(后附模板)

     【25】面试时不能说的13句话

     资料

     【24】2015年名企校招时间+薪资+户口指标

     【G.P.A】每天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求职阶段的你。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