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多家机构解读
2014/11/22 G.P.A

     G.P.A每天精选深度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寻求职业发展的你。文末为往期精选,更多精彩点击标题下方G.P.A

     ---------

     中国央行昨日(周五)晚间宣布实施非对称降息,虽然符合逻辑,但仍然令市场倍感意外。至此,中国央行的降息周期已经开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降息带来的最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房贷利率将出现下调

     对于打算贷款买房,以及已购房、采取浮动利率合同的家庭来说,能节省一笔利息开支。以此推算100万元贷30年,之前年利率6.55%,月供6353.6元。现在年利率6.15%,月供6092.3元,减少261.3元。

     二、银行存款利率极有可能上升

     银行存款流失是不争的事实,各家银行现在都将存款利率浮到最上限,以获得存款。原来这个上限是基准利率的1.1倍,现在变成了1.2倍。商业银行会开出更高的利息吸纳存款。

     三、推动A股短期之内上涨

     降息将促进资金面宽松,利好的消息也对人们心理带来正面影响。A股周一将出现上涨。有分析认为,不对称降息与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将压缩银行利差空间,利空银行股。

     四、宝宝类产品收益率将下行

     五、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下行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各家机构的经济学家、分析师是如何评价央行降息的。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钟正生表示:

     一、存款端利率下调至2.75%,上浮区间扩大至1.2,存款利率上限仍为3.3。考虑到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早已上浮到顶,而大行存款利率也上浮至3.25,因此这一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应该非常小

     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经提及,降息的核心在于降低存款利率。如果没有存款端利率的下调,只有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会通过提高上浮比例或者绕开监管的方式来维持息差,最终的效果非常有限。而这次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很小,大幅调降贷款基准利率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意义有限。

     三、非对称降息传递强宽松预期的同时实质意义有限,同时会遇到来自银行相关部门的巨大阻力,我们一直认为不太可能推行。但是现在既然推出了,可能意味着经济和就业可能陷入了较大的困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迫切性明显上升。如果是这样那么单纯价格工具是不够的,后续一定是需要数量配合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全面降准或者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概率都会大幅上升。

     四、另外一种可能是,如果将贷存比口径调整和非对称降息合在一起看,明年或许银行吸储的压力会相对较小,这样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用一浮到顶,会有所下降,这样对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是有意义的。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降息周期展开,宽松有望延续

     ①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标志着降息周期的正式开始。

     ②1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bp,有望大幅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③1年存款利率下调25bp,但上浮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助于银行利润向实体经济的转移,降低经济风险。

     ④预测15年GDP增速7%、CPI增1.5%,通缩是主要风险,泰勒规则下7天回购利率应在2.5%以下,判断未来仍有一次以上降息,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

     姜超还认为,降息对于债市有利好影响:

     降息周期展开,债券牛市延续:

     ①央行宣布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周期正式展开,我们预测未来仍有1次以上降息。

     ②将大幅缩窄贷款和债券收益率的差距,打开债券类资产收益率的下行空间。

     ③判断未来货币宽松仍将延续,7天回购利率均值有望降至3%以下,3个月目标2.5%。

     ④下调10年国开债目标区间至3.6%-4.0%,下调其目标中枢从4%至3.8%。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认为,这标志着降息周期的开启:

     ①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当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央行释放基础货币无法传导至实体,只能希望通过降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②但能否真的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短期看,降息或导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理财,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不一定下降。中长期看,43号文是否能约束地方债务扩张,国企改革能否提高国企盈利能力,中小企业风险盈利特征能否改变是中长期融资成本能否下降的关键变量。

     ③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未来继续降准降息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包袱,再考虑到存贷比调整带来的缴准压力,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一直会持续到社融余额增速拐头向上,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为止。

     ④无风险利率下降有利于风险资产(股市和房地产),降息也直接利好于债市,但考虑到市场预期充分,效果不会太明显。当房地产销售带动经济转暖,则股强债弱。

     瑞银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评论中国央行降息时表示:

     央行下调利率是绝对正确的行动。这不意味着这政策立场的改变,因为信贷量对于利率并不是非常敏感,而是受到定量和审慎规则的控制。央行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点评中国央行降息:

     中国房地产投资将显著受益于此次降息,降息将刺激房地产和基建行业,银行利差会缩小。

     中金研究团队陈健恒、范阳阳、唐薇等认为:

     此前关于降息和不降息的争论主要是降息可能会起到较强的刺激作用,担心可能重新刺激企业加杠杆和刺激房地产泡沫,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货币当局更倾向于使用定向刺激,包括定向降准、PSL、MLF等政策。但面对仍旧偏高的贷款利率和整体社会融资利率,经济增速和通胀仍有下行压力,最终倒逼货币当局只能采用最强烈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手段——降息。而且这次贷款利率下调幅度高于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引导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利率下行的目的十分明确。而且选择在年末降息,很多存量贷款会在明年年初重定价,对于降低企业存量融资成本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居民房贷的还款压力也会降低。

     1、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以压缩银行息差为代价

     贷款利率从之前的五档管理调为三档管理,最高降幅是40bp。尤其是5年期以上中长期贷款,降幅为40bp,从6.55%降至6.15%,居民按揭贷款将直接受惠。假设居民房贷100万,贷款30年,按照基准利率,每个月还款额将从6354元降低为6092,降低261元,降幅4.1%。大部分居民房贷会在年初重置利率。企业存量贷款一般半年到一年重置利率,也将随着基准利率的下调而下调。对于存量贷款,按照贷款期限结构,在贷款利率重置后,我们估计存量贷款利率将下调25-30bp。对于增量贷款,从最近银行贷款投放情况来看,贷款上浮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在基准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增量贷款利率也将有明显下降。

     存款利率普遍下调25bp,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保持0.35%,其中2年期存款利率下调40bp到3.35%。由于存款利率上限从1.1倍上调至1.2倍,活期存款利率实际上有所上调,而3年存款利率在执行1.2倍上限后,实际上也是上调。总体来看,我们估计存量存款重置后,利率微幅上升,5bp以内。

     总体来看,执行完上浮之后,存款利率小幅上调,而贷款利率下调20-30bp,银行息差会有相应幅度的缩小。2012年降息后,2013年银行息差也平均比2012年下降15-20bp。因此这次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以压缩银行息差为代价的。

     2、降息的影响

     从降息的影响来看,最直接明显的影响是企业存量贷款成本明年将有所下降,从而有利于缓解企业财务压力,企业利润也将得到改善,部分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也会因为降息而化解一部分。此外,在居民房贷还款压力降低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能力会得到提升,加上未来理财的利率会在息差缩小的压力下逐步下降,缓解目前理财实际利率偏高而鼓励居民储蓄而非消费的情况,推动居民将更多收入和存量资金用于消费。因此,降息是对刺激消费迈出了重要而正确的一步。受到降低的刺激,中短期内,居民的买房意愿也会提升,刺激房地产销量增加,从而化解房地产开发商库存。不过,我们一直认为,目前房地产放松政策仍主要集中在首套房的刚需和低收入人群,对于改善性趋势的二套房和三套房的直接放松政策仍未出台,房地产销量回升的持续性仍有待观察,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放松二套房和三套房的房贷。如果房地产销量回升持续性得到保证,则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需求会有所回升,可能使得房地产市场两年一个周期,单数年份是大年,双数年份是小年的规律得以延续。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小幅放缓,但尾部风险逐步降低。

     3、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对于债券而言,就本次降息来看,对利率债利好不明显,信用债收益更为明显,因为银行存款资金成本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上升。而贷款利率下降幅度更大,倒逼信用利差进一步压缩。从2012年降息经验来看,降息对债券市场不能算是完全利好,毕竟降息后,中国境内和海外利差将缩小,可能引发资金外流,近几个月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已经反映这种趋势,如果明年美国加息,进一步压缩中外利差,可能导致外汇占款持续偏少甚至流出。此外,降息的强刺激作用可能推动房地产销量回升以及稳定市场对经济信心,基本面上可能也不太有利于债券。2012年7月份降息后,央行没有再及时跟上更多放松政策,流动性逐步有所收紧,最终收益率有所回升。

     我们认为央行接下来会跟上降准政策,进一步放松流动性,下周开始,正回购操作利率也会继续下调甚至未来可能改为逆回购。因此外汇占款较少甚至局部的资金外流可能会被央行进一步的货币政策放松对冲。其次,在目前经济总体杠杆较高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央行一次降息可能不会完全解决经济的所有结构性矛盾,房地产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外部经济也依然障碍重重,而在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人民币相对于一揽子货币持续走强的情况下,CPI仍有下行压力,我们初步估计2015年CPI平均水平可能在1.8%-1.9%,略低于今年水平。而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和短期债券收益率相比于2012年和2013年低位仍偏高,未来政策在引导短端利率下行方面仍有继续放松的空间。因此,我们认为这次放松并不是最后一次,债券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放松仍会有预期。因此债券收益率并不会因为“利好出尽”而明显回升。但相对而言,我们认为中短期债券的下行空间可能相对更大,而长期债券收益率在对未来经济可能逐步走出低迷的预期下,下行空间相对有限(10年期国债可能回到2012和2013年低点3.2%-3.4%水平,10年国开债可能回到3.6%-3.8%),收益率曲线可能会继续牛市变陡峭。风险偏好继续提高的情况下,风险资产表现会更好于无风险资产,可以增加高收益债和转债以及股票资产的配置。

     预计后续可能回台的政策包括:下调正回购利率、未来将正回购转为逆回购、MLF到期后展期、调整贷存比口径并同时全面降准、明年仍会有全面降准和降息的政策、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同业存单明年可能会推出、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引入更便宜资金。

     申银万国陈康团队点评:

     1、降息是必要的,存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制约很明显,不降息,债券利率没有下降空间,贷款利率也下不去。

     2、不要担心利多出尽。一次降息如果不能降低融资成本,那么一定会有多次。

     3、非对称降息意味着政府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决心很大,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也没有停滞,保增长与促改革并行其实是这一年来政府政策的特征。但绝不能因为推进改革就忽略了保增长的目标,就认为利率不能下了。利率市场化利率也是会下的,只不过在存款和理财成本差异较大的现阶段,大幅下调存款利率只会引发负债更快的向理财分流,政府非对称降息的苦心可见一般。

     4、经济依然是后期的核心。强调目前经济最大的不确定性不是地产,是基建。在债务改革的大方向下,基建增速在短期持续回落的概率极大。经济不轻言见底。

     5、央行此次开启了降息周期,但是银行间货币市场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下重要性提升是必然。未来银行间释放流动性、降低银行间利率的趋势同样明显、利率曲线还是会保持平坦。

     6、利率品的下行空间是确定的,短期内中高等级信用品预计依然会跟随。

     7、最后想再次强调,在政策和市场的趋势中,试图去抓波动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能用主要仓位,不然踏空风险很大。

     中金梁红团队认为,降息还原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基本功能

     利率调整迈出关键一步,利率政策将在今后更多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未来货币政策效果将逐渐发挥出来。降息对实体经济将产生如下影响:

     1)有助于经济企稳。从中小企业PMI持续低迷看,央行此前的定向宽松对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效果并不显著。下调基准利率仍然是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手段,对未来几个季度的投资和经济增速将形成一定支撑。

     2)降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大幅下行的风险。降低基准利率直接降低住房抵押按揭贷款利率,结合9月30日的房地产政策向正常化回归,房地产销售和房价可能企稳,但考虑到商品房待售面积存量仍高,房价难以大幅上涨。

     3)有利于企业盈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对提高企业盈利增速有利。此次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基点,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3,600亿元(相当于GDP 的0.6%)。

     未来政策继续放松,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如果存款利率上浮到1.2倍,相当于不变,银行利差收窄,其信贷意愿可能下降,政策效果有待观察。因此,一次降息并不足以稳住经济增速,考虑到PPI通缩加剧,企业面临的实际融资成本仍然偏高,央行可能还会有进一步放松措施,包括进一步降息、降准或加大银行间流动性投放。考虑利率和汇率政策之间的互相替代关系,意味着央行可能倾向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避免人民币贬值。

     在有效利率传导机制建立之前,央行要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的功能,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未来仍然会降息,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随着CPI同比增速未来大部分时间均以“1”字打头,未来货币政策逆周期操作应当无后顾之忧。

     未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仍然较大。今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外汇占款净减少,基础货币投放量的下行压力凸显。因此央行需要反向操作,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另外,存款准备金对银行来说相当于税负,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政策利率向实体经济利率传导的效率。

     文章系转载,G.P.A诚意推荐,来自:华尔街见闻。

     ---------

     回复数字查看精彩文章,如“01”或“20”。

     资料

     【24】2015年名企校招时间+薪资+户口指标

     道路

     【04】正确的道路=高GPA+牛实习+社团+出国?

     【01】中国学生背景如此高度相似,活得太严肃了吗?

     【27】看了他们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比人与狗之间都大

     【05】你有什么资格,单纯得像个傻逼

     【10】当实习生,请准备好再来

     锦囊

     【20】30个面试常见问题,如何回答?

     【21】哈佛商学院对学生简历的四点要求

     【23】简历关过不了的10大原因(后附模板)

     【25】面试时不能说的13句话

     【G.P.A】每天精选深度而有趣的文章与资讯,适合求职阶段的你。

     寻求与G.P.A的合作,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