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必须有付诸实践的理想
2016/5/3 G.P.A

    

    

     世俗的成功有千万种,但如果恰好不是你内心真正渴望的那种……

     PS:据说,公众号可以置顶了,你把G.P.A置顶了吗?

    

     成功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样?人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有人说想成为诗人,画家,作家……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并不能以此为生,却不得不局限于金钱的现实压力。可是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想干什么?哪一种生活是你想要的?你想要怎样度过你的一生?你又想要什么样的成功?……

     著名哲学家Alan Watts 晚期一段惊人演讲的短片:“What if money were no object?” 提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疑问,看完令人深思!

     1

     王小波曾说过,根据他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这个经验同样适合于我。

     记得年轻时的我对这件事很是头疼,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搂着心爱的姑娘还是睡不着,想到这一生要做的事还没考虑好就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像是一个初次拜访岳父却来不及准备见面礼的年青小伙子一样。

     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身边的姑娘叫醒聊个大天——当然,考虑到是大半夜的,而且人家第二天一大清早还得赶去上班,所以有时候非但不能叫醒,还可能挨一顿歇斯底里的臭骂,弄得整栋楼都能听到。

     当然,另一个办法就是爬起来去翻冰箱找啤酒,喝多了自然想少了,但如你所知,喝酒非但不能解决头疼的苦恼,还能带来第二天的头疼。

     所幸的是,我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身边的姑娘也较为固定了,头疼的时候自然少得多了。换句话来说,我对于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这个命题已经有了几分把握。

     2

     在中国,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年青人甚至中年人要不是太闲就是太忙,以至忘了问自己——我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

     往小里来说这是一个终生职业的取向问题,往大里谈则可以说是跟世界三大哲学问题所媲美的重大议题,其关键之处有两点:一是具备时效性,二是具备排他性。

     所谓的时效性就是说,你越早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就越早地无限接近它。就像是一个同性恋,越早知道自己是喜欢同性,也就越早能够获得心灵和肉体上的欢愉——当然,社会的尺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范畴。

     至于排他性则是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是你自己去回答,而不是希望你继承父业的商界大亨老爸给你安排,也由不得从小就逼你练钢琴的老妈说了算,更不是中学时候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我以后要做什么”的答案……它必须是你经过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脑中不断且在不经意的时候甚至在梦中所闪烁的答案。

     简单来说,就是你死后你希望墓碑上面刻着的生平履历。

     对此,最近因为热门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大火的岳云鹏在采访时谈到,自己从一个餐厅的跑堂坚持到今天,是因为非常害怕这样一个画面:

     就是他60多岁的时候,孙子依偎在身边,看着电视里的相声演员问:

     爷爷以前是做什么的啊?以前做过相声演员。后来呢?放弃了?

     接下来,他完全答不上来。

     所以他拼了命努力,只为了以后自己的名字(哪怕是到死)前面一定要加上四个字:相声演员。

    

     3

     我是一个不太看历史的人,中学的时候历史从来就没有及格过,当然现在去考也未必会及格——但这不是要说明我很笨,只是说明我对那些古代文明不太感冒而已。

     但现在我发现我错了,其实我并不是对那些古代的文明不感兴趣(恰恰相反,我非常喜欢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只是对教条式的死记硬背和枯燥无趣的阐述不感兴趣而已。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前些年非常畅销的一套丛书——《明朝的那些事儿》。我建议所有识字的下至五岁上至八十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不一定非得买,作者的博客上就有得看。

     记得在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子说的:人一辈子最不能缺两样东西,一是良心,二是理想。

     作为一个对历史非常了解的作家,他的话语势必有着较大的说服力——起码要比奥巴马,大富豪,房地产商或者宋仲基说出来有说服力吧。

     因为正如其所说的那样,一个王朝的建立和覆灭,不管是短短的十几年比如说南北朝,还是漫长的几百年,比如说明朝,在他的眼中都是多几页纸或少几页纸而已,“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然而,在这里粪土当中,却不断地重复诉说了同样的道理,而这正是作者希望呈现给我们的。

     在书的结尾处,作者不惜笔墨给我们讲述了徐霞客的故事。

     这个故事即没有宫廷明争暗斗那么刺激,又没有边疆敕马驱逐外敌那么奔放,但被作者特别安排在了最后,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这的确也是作者最想通过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4

     以前说到梦想,有这么一个经典的比方,说我们就像是玻璃瓶里的苍蝇,梦想就像是玻璃外的阳光,虽然梦想的阳光是一片明亮,近在眼前,但是不管怎么努力,始终无法获得,只能够不断碰壁。

     这个比方很多人用来自嘲可谓一流,用来自我安慰也是不错选择,但如果只是这样做的话,我们就等于自己放在跟苍蝇等同的地位,永远活在仰望梦想的封闭空间内,直到老去死去粪土去。

     曾经有一本很火的书,名叫《酥油》,讲的是一个安徽的女教师入藏当教师的事。

     她用了五年的时间去书写自己的梦想,其中的艰辛比如说强行吃屎尿混合物当药,睡觉的时候被大狗拽出来等等骇人经历恐怕非一般的即便是去那儿旅游过的人所能够体会。

     我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口口声声说以后毕业了要去到中国最贫困的农村帮助那里最贫穷的学生——换言之,要去到国家最需要她的地方发光发热。

     可是此女子暑假期间三下乡活动去到广东梅州呆了不到一天就受不了了,说这儿茅房简直臭得可以熏死重感冒到鼻塞的人,这里吃的东西让人以为一夜之间到了白毛女的旧社会,结果第二天一清早就找了个借口说月经来了然后冲回了文明而干净的广州大都市。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梦想的征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无数的挫折,有些人用行动去坚持,有些人则用口号去响应。这两者的区别其实不言而喻,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5

     最后,想补充的一点是,放在一个长期的时间段里,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种选择:

     你不幸其实有更多的人比你不幸,你飞黄其实有更多的人比你腾达,但不管是不幸还是飞黄都将终归于你自己的选择,可能是昨天的选择,也可能是明天的,但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是“我思故我在”,这意味着不间断地思考是人存在的一大特点。当然思考了存在了却不行动管个P用。

     管用的是我们既然活着,总该有自己的活法,不管是活在成功的巅峰,或是爬在成功的路上,都是一种“很给力”的精彩——最重要的是,这种精彩无需任何人喝彩。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

     @G.P.A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