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丨你说我是你的骄傲,我也一直以你为荣
2016/5/8 G.P.A

    

     今天是母亲节,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你送了什么礼物给妈妈?其实最好的礼物就是你出现在她身边!即便没有,安安静静打一通电话也是一种幸福!妈妈,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会了我们太多道理,妈妈经常会说我们是她的骄傲,我们又何尝不以她为荣?谁说爱一定要说出口,但还是要忍不住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今天分享两位作者和妈妈之间的故事,与君共勉!

     她是一个信命的人,她觉得自己命不好。她在二十几年前去算命,算命先生送给她一句话,预判了她的一生: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她笃信不疑。

     而我不信命。我甚至是个抵抗命运的人。我执拗,我心气高,我和所谓的命运抗争,我不信别人的一句预料可以决定我的一生。

    

     不过,她的命确实不好。

     她出身穷苦。高中时的体育课上,老师要穿白球鞋,全班只有她买不起白球鞋,穿着破布鞋,深深埋着头,丢脸得恨不得打个地洞钻进去。和她同路的姑娘,每天上学路上吃一个苹果,她只能看着眼馋。在她的世界里,只有几分钱的青菜汤,苹果那种奢侈品,是要全家人分着吃的。

     成绩优异,考上了大学,她爸已经买好了火车票,但因为听了别人两句劝,“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最终把火车票退了。她乖乖地服从了家长的安排,没能读大学。

     她去当学徒,雕刻石头,石料冰冷坚硬,寒冬腊月里,她被冻得满手是疮。住的地方是大通铺,她去的晚,女孩子们把离男生最近的位置剩给了她。中间只隔了一层布,无耻之徒半夜伸手就能碰到她。

     她嫁得也坎坷。原先已经订婚,突然有一天,订婚对象对她说:对不起,我有更爱的人,悔婚,离她而去。大龄,被悔婚,岌岌可危。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哥哥要结婚,家里要装修,没地方给她住了。匆匆相亲后,她就嫁出去了。

     结婚前,她和我爸在菜市场遇见,因为太不熟,连招呼都没敢打。

     婚后,她发现自己遇上一个心狠的婆婆。她刚生下我,就不得不一手抱着我一手拿铲子烧菜。所有困难,都得她一个人捱过去。受过的委屈,一言难尽。

     婚姻也不算幸福。我爸是个好人,却不是一个有上进心的男人,愚孝,心地善良但脾气却极其暴躁,不会说甜言蜜语,常常大吼大叫后摔门而去。

     我常在心里对自己说,将来我宁可不结婚,也不要组建这样不幸福的家庭。

     跟我交朋友,有两个禁忌,一个是不要跟我谈钱,另一个是,不要跟我谈家庭。我不想提及,不愿意提及。

     小时候,我甚至劝我妈离婚,不是我意气用事,只是觉得大家在一起不开心,就分开算了,何必彼此折磨?我妈说不离婚是为了我好,我不信,糟糕的婚姻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她总是那么擅长忍耐,可是这世上,很多事情,是不应该忍耐和顺从的。面对不顺意的事情,你从不反抗,只是顺从和妥协,你把它叫作“命运”。可我觉得,这不是命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选择了认命。

     我会痛恨于她的懦弱,也会感动于她的坚强。

     多年前的一个夜晚,电话铃声毫无征兆地响起,她接电话,得知我爸出车祸。全家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她的身上。

     她跑医院、跑交警支队、跑劳动局,心力交瘁,一下子瘦掉十几斤。

     我爸的病情堪忧,医生皱着眉说,不动手术,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动手术,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她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索,北京上海有什么大医院和名医,可以转院治疗。

     突如其来的灾难,她就这么默默承担下来。为人妻,为人母,她都可以说得上优秀。

     她总是比我更擅长承受。

     我高考的时候,第一门考得极差,语文作文走题,当晚哭得几乎崩溃。我说,我好不甘心,寒窗十年,竟然在最后关头出了这么严重的失误。我不能想象再复读一年是怎样痛苦的体验。

     我妈搂着我,安慰我,说最差就是读个二本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那在我眼里是根本无法接受的。我生性要强,无法接受失败,无法接受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我很强硬,也很脆弱。她很柔软,却有着一种韧性。

     我意识到,违抗命运需要勇气,而接受命运也需要勇气。

     或许,没有孰对孰错,只是各有各的选择,我们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和我不熟的朋友会觉得我看起来很温柔,但其实,我骄傲、倔强、横冲直撞、甚至离经叛道。而我母亲,却是最中规中矩的传统女性。我们经常无法达成共识。

     母亲希望我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领着五险一金的生活,安逸而保险。而我却不愿意整天坐在格子间里,被上司指派着完成我没什么兴趣的工作,像机械的算盘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我想做自由职业者。

     我妈问:做自由职业者是做什么?

     我说:写文章,四处走走。反正饿不死。

     我没想好未来。我规划不了十年后,我也不想过着一眼能望到十年后的生活。

     我妈说:别不务正业。

     我妈觉得写文章是不务正业,做公众号是不务正业。

     在她眼里,所谓正业,是老老实实做一个领五险一金的职员,安全无虞地度过一生。而于我而言,我受够了循规蹈矩,我就是不想去做别人眼里很不错而我没几分兴趣的事,在最好的年纪里,让父母放心,让自己死心。

     我和母亲,这么多年来,在大大小小的事上,总是很难相互理解。

     可是,爱是一件无解的事。

     我在台湾的时候,让她帮我在家附近的书报亭帮我买一本样刊。她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买到了。后来我才知道,她在附近的几家书报亭没买到那本杂志,于是,她为了买那一本样刊,走了一两个小时,问了好多个书报亭,才买到了那本杂志。

     我的文章被别的大号转发,她都会收藏起来,还转发到朋友圈,很骄傲地宣告:这是我女儿写的。我女儿是入江之鲸。

     有人把我的文章录成音频,她便每天晚上听着别人读我的文章睡觉。

     她和我爸都不玩微博,在知道我在一个叫“微博”的软件上有几万关注后,她专门下载了一个微博,拿我的小名注册了一个账号,连头像都没设置,只关注了我一个人。这还是我回家见到她,和她聊天后才知道。后来有一天我看微博粉丝的互动指数排名,她和我爸,两个没有头像的人,排在第一和第二。

     这个嫌弃我不务正业的人,同时也在别扭地以自己的方式,支持着我的事业。

     爱不等同于理解。爱未必是能百分百理解,但一定是百分百盼着你好。

     无论你是以她认为对的方式生活,还是以她认为错的方式生活,她都希望你能活得比她好。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要标榜母爱有多伟大。

     我只是觉得,母亲和我是一样的人。不完美,有性格的弱点,也有她令人动容和让我感恩的一面。她也曾是少女,她也和我一样爱过错的人,她也有着自己的伤痕、遗憾和秘密……

     母亲和我又是不一样的人。我倔强,她柔软;我不信命,她深信命运。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人能完全理解另一个人。朝夕相处,不可能毫无摩擦。我们有过不和,有过大大小小的争吵,但还是会在气消了以后,心无芥蒂地相互拥抱。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每次我回家,她总一边嫌弃我长胖了,一边又给我准备各种美食,一个劲儿地往我碗里夹菜,哄着我这个多吃点那个多吃点。

     这像是对我们关系的一种隐喻:她嫌弃着你,也深爱着你。

     来自公众号入江之鲸(ID:rujiangzhijing001),作者:入江之鲸,简书签约作者,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坚持原创,写认真的、温情的、自省的文字。微博@入江之鲸。

    

     母亲节丨妈妈教我的三堂课

     文/李奕

     这周末就是母亲节了,大家都在讨论给妈妈送什么礼物,我人也不在国内,想了想好像只能写篇文章送给我妈,于是就有了以下。

     我常跟我妈开玩笑,以后我有了小孩儿也要给她带,因为“你培养我就培养得不错嘛”(怎么有我这么大言不惭的人,哈哈)

     1有条件的信任

     从小到大,我妈从来不属于那种时时刻刻陪在身边的妈妈,因为她工作忙,饭都很少在家吃。有时候我也奇怪:我妈基本没时间管我,效果反而不错。反观很多孩子被管的很严,却常常特别叛逆,这是为啥?

     现在回头看看,我好像明白了一件事: 我妈知道怎么抓大放小,把握大方向的同时,给我有条件的信任让我自己做决定。

     比如小时候学钢琴,第一堂课之后她问我想不想继续学(所有兴趣班她都让我自己决定要不要上)我说想。她说那好,你现在自己做了决定要学,如果你以后想放弃,你要写一封保证书保证放弃也是你自己的决定,将来不怪爸爸妈妈没有督促你。那时候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她就开始告诉我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跟所有小孩儿一样,我在六年的练琴生涯中无数次吵着闹着不学了,但是一想到决定是我自己做的,又没脸去写那封“放弃书”,就坚持了下去。

     后来初中毕业,我搬去南京上学。刚开始在学校寄宿,可是我不喜欢宿舍每天晚上六点就门禁,就提出要搬出去自己住。我妈居然也没拦着我,真的帮我租了房子,搬出学校,前提还是要我保证要负起独立生活的责任来。

     那三年里,我学会了自己通马桶、逛超市比价格、洗衣机漏水把楼下教授家淹了拼命道歉、和小区里卖早饭的叔叔阿姨唠嗑。我现在跟美国人说我15岁开始就租房子自己住,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倘若没有高中那三年离开家独立的经历,我初到美国一定没办法那么容易地适应新环境。

     我妈老挂嘴边的一句话是“大方向我把握好了,小细节你自己决定就行了。偶尔走偏犯点错也没事,不然你没法成长。”

     从选大学到找工作,我妈都没参与(也没时间),让我全权作主。开始写一些留学类的文章后,向我咨询最多的不是孩子,反而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我常常劝家长们:你把小孩该自己做的事都帮他做了,那他当然不用自己努力了。

     也许比起亲力亲为的操心,孩子们更需要的是信任和自由发挥的空间。

     2尊重自己的事业

     我妈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少,而且二十多年没换过工作,全在一家单位打拼。

     我问她在一家公司那么久不会觉得无聊吗,她的答案永远是:“留在这里是因为喜欢这里的文化,觉得还有发挥余力的空间。”

     受她影响,我自己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把公司文化放在第一位。曾经选择去我完全不熟悉(当时也不感兴趣)的医疗公司实习,完全是因为那家公司的文化吸引到了我。后来我发现,在对的公司,逐渐也会培养出对行业的兴趣。

     她教我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即使在不那么积极的大环境下,也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做好工作中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一间大企业工作,遇到困难要去责怪体制、埋怨上级不行动下级没能力很简单,但是我妈却是难得的不抱怨,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正能量这个词好像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但我目睹我妈身体力行这个词已经十几年了。她让我看到:有自己事业追求的女人,特别有魅力!

     3平等沟通和交流

     我还没出生,我妈就躺在医院待产室的床上给我写了一封信。

     信里她写:

     “宝宝,你在我腹中孕育了快9个月了。我想我们将互为朋友,因为做妈妈的我也还年轻,很长很长的一段人生路我们将一起渡过。伴着你的成长,妈妈也走向成熟。希望宝宝成为一个具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充满爱心、正直的人,而这也是妈妈一直所期望成为的人。

     爱你的妈妈”

     这封写于1994年7月23日的信我保留至今。

     虽说我小时候不听话也被打过屁股扇过巴掌,但我妈基本做到了她22年前的承诺:把我当成平等的人来交流。

     这种平等反映在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她问我的的不是权威式的“考试考了几分”,而是朋友式的“你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呀?”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她去开家长会,班主任批评说“英语老师课上只有五个小朋友没有讲话开小差”,言下之意课上分心的孩子们都犯错了。只有我妈站起来说“如果全班孩子都没法集中精神,老师是不是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镇住全场有没有!

     她不认为年纪小就势必意味着孩子是犯错的一方——这一点我今天意识到,还是为我有这样的老妈骄傲。

     但是年纪小也不意味着我可以逃避责任。小学的时候我去同学家玩,打水仗把她家客厅搞得发洪水,地板全湿了,我妈知道不光让我写了保证书、道歉书、还亲自押送我上门给对方父母道歉。有段时间我好像犯错太多,以至于小伙伴到我家来玩,随便翻开一本本子,第一页都是“保证书”,吓得他们都觉得我妈是灭绝师太一般的存在。

     后来每隔几年我妈还是会给我写一封信,聊聊她自己的成长和想法。其实十几岁的我未必都能看懂,但是她依然不遗余力地跟我分享。现在我明白了:当时不懂的,以后可能会懂。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断的沟通。

     看这篇文章的家长们,或许以后少一些口头说教,你们也可以试试与孩子用书信沟通:)

    

     我妈说她退休之后的梦想就是开间学校,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家长们怎么当家长。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送这篇文章给我妈,希望妈妈不要因为我的一点小表扬就翘尾巴,再接再厉,有一天真的开一间“家长学校”出来!

     来自公众号李奕在哪儿(ID:whereisyi)。作者李奕,毕业于福布斯排名全美第一波莫纳学院的经济专业,后就职于麦肯锡战略咨询,从事商业分析师一职。21周岁周游21国,足迹遍布世界。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

     @G.P.A 保留所有权利

     “金融行业0.1%的精英社群”招募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精英的圈层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