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偶像做了啥,你大概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2016/6/16 G.P.A

    

     小编闲时也爱娱乐爱八卦,这两天一刷微博发现娱乐圈很是热闹,L姓小鲜肉被爆出吸毒被抓,吴亦凡粉丝爆料约炮床照,粉丝纷纷举证辟谣,仍是众说纷纭一片,其实无论如何,无论偶像做了啥,你大概还是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这也许就是人的荒诞之处。大多数人,并不能分清楚“客观真相”与“主观信念”的区别,与其说是给那个公众人物辩护,不如说是在为自己辩护。我们不过是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已。

     ''We are all capable of believing things which we know to be untrue, and then, when we are finally proved wrong, impudently twisting the facts so as to show that we were right.....''

     —— George Orwell (1946)

     “哪怕我们知道这不是事实真相,我们也许还是会选择相信。当我们最后被证明自己是错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厚颜无耻地扭曲事实来证明我们是对的……”

     ——乔治·奥威尔(1946)

    

     乔治·奥威尔: 《1984》和《动物庄园》作者

     无论是人生守则,道德规范,又或是宗教政治信仰,终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已。

     那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人性。

    

     你眼中的权威与不能挑战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不容置疑的就是自己眼中的权威。就像追随的公众人物一样,权威也是一种不能挑战的个人信仰。

     最近我正在看一些关于种族歧视以及种族大屠杀的书。在看到犹太人大屠杀被德国纳粹人数杀害人数达到600万人,又或是卢旺达大屠杀中近百万人被杀害的时候,好奇的就是,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能够趋势这么多人,明知道屠杀是错的时候,仍然去追随完成错误的事情?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一个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可能给出了最有可能的答案。他找到了一些美国普通市民来帮助他完成这项试验。这些市民被他告知这个实验是由著名科学家发起,用来测验电击是否能够提高人的IQ测试成绩(其实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结果,65%的参与人当被告知需要给被实验者施加电击的时候,都同意了。当他们按下电击的按钮的时候,他们能听到被电击的人惨绝人寰痛苦的哀嚎。30%的人在被实验者电击的时候,按住他的双手保证电流能够通过身体。

     实验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坦然接受,甚至表现出了折磨控制别人时候的快感,大部分人都看到被电击人的痛苦的时候都非常困扰。但是尽管他们遭受了心理以及道德上的折磨,他们还是选择了服从给对方施加了电击,因为他们不能违抗他们眼中的权威。米尔格拉姆并没有让电流真的通过被害者的身体而是让他假装痛苦哀嚎,但是这一实验却足够证明普通人在遇到他们认为合理的绝对权威的时候,会失去判断能力,做出甚至残忍杀人的行为。

     这就是你眼中不能挑战的绝对权威,而你会义无反顾地相信这样的绝对权威,因为这是你愿意相信的事情。

     偏见与双重标准

     其实说到底,人不过是双重标准带着偏见看其他人与这个世界的动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大部分事情上,很多人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如果你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某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遇到了和自己相悖的观点或事实,就很难产生认同。无论最后发现真相如何,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换句话说,一旦人形成了偏见,再想纠正这种偏见是非常困难的。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个移民的女生吐槽她的父母的帖子。女生原来是个留美学生,后来父母也移民到了美国。父母在中国的生活还不错,家庭小康,供得起女生留学,她自己也会做点兼职补给家用。但是去了美国之后,爸爸做了装修工人,妈妈做护理,生活环境和在中国天差地别。然而父母来了之后却在不停地给国内外的人灌输美国有多好,中国相比起来就是“渣”。女生想要反驳却被父母攻击,说她还小,什么都不懂,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她好。

     接下来,女生说她的生活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生在中国谈了一个男朋友,暑假想回国顺便旅游,却被父母极力反对,还各种攻击她。说她是不是怀孕了这么着急回去,又或是那个男生和她在一起肯定只是为了拿绿卡等等。不仅如此,去了美国之后妈妈变得连十几美金的衣服都不舍得让她买,说她乱花钱。要么就是要她给美国人打工,说这样才有前途,回中国都是因为混不下去的。女生觉得很辛苦难过,却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在美国已经变得非常极端的父母。

     其实这个女生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的例子。对于他们来说,其实移民已经是断了后路的一个选择。他们一直坚信去了美国之后自己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却没想到受到了更大的打击。但是他们强烈的心理自我防卫系统让他们活在了非常严重的自我纠结当中。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只能一味地为自己辩护。

     就像Carol Tavris在书里提到的,“撒谎是一回事,自我辩解是另一回事。人们不仅会编造各种谎言欺骗同类,还会编造各种借口欺骗自己。心理学家认为,导致我们努力地为自我辩护的心理机制是认知失调:当事实和我们的信念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宁可相信自己的信念。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这种自我辩护机制维系着我们的自信、自尊和社会认同。”

    

     Carol Tavris: UCLA社会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

     而人形成的偏见和双重标准主导了人的信念和观点。这样的例子几乎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当中,这也和信息不对称有关。

     如果你考试考的不太好,你会找出各种各样的证据为自己辩护。比如是因为我最近身体不太好没法好好看书,比如是老师讲得不够仔细,又比如,是这次卷子太难了和我本身水平无关。总之你会觉得自己没有错。但是如果别人考差了呢?也许你会觉得,他就是懒,肯定没有好好学习……

     又或是,你在大学毕业之后过得不太好,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同样会给自己辩护。比如,一定是体制的问题,比如,是我的运气不太好,又比如,我没有平台没有钱,如何能在这样的社会里成功?但是假设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而你作为不了解全部的旁观者,则更有可能认为对方是因为不够努力,或是资质太差。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内因,却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外因。

     “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强调情境。解释别人的行为时,我们强调本质。” 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人更加熟悉,而对其他的社会群体(别的阶层、别的种族,别的国家等)相对陌生,因此,我们容易缩小自己部落内部的成员的差异,同时夸大不同的部落之间的差异,这也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偏见。

     著名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甚至断言下一次世界大战会是因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异,换句话来说,就是双重标准与偏见带来的冲突。而这个世界,却是注定充满了双重标准带来的悲剧。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了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做的没有错,我们不仅会修改记忆,甚至还会创造记忆。比如在Carol的书中提到,有心理学家诱导病人自己会有精神疾病是不是因为从小有受到过性侵犯。而诱导久了,即使从没有受到过性侵犯的人也开始潜意识地认为自己变成这样,都是因为童年的阴影。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如果谎言说多了,自己都会相信这就是真的。而人一旦形成了偏见,再想纠正这种偏见就非常困难,因为它已经根深蒂固到你的意识形态当中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说,每个人会形成今天的性格,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生长环境以及你受到的教育。而如果你下一次和别人想法不同起了冲突,试着想想看你们的争执是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偏见形成的。如果真是无法融合的观念问题,那也试着不要卷入冲突, 因为你并没有办法说服对方。

     永远不要试图说服一个带着有色眼镜和双重标准看待别人的人,因为人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终其一生,我们不过是在证明自己没有错。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抹茶与晴天的生活意见(ID:LifeBook2),作者晴天,留学中东美国英国的奇葩。现居英国,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微信公众号:抹茶与晴天的生活意见 /旅学小简 ,微博 @蒋清嘉。

     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拖延症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百日梦想家”招募

     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远远不止爱情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