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这就是投行!
2016/6/17 G.P.A

    

     投行,这个金光灿灿的招牌是很多金融专业学子的向往之地。但真实的投行是怎样的?有成就的兴奋,有竞争的残酷。无论怎样,投行赢得很多人前仆后继,因为,那里也有梦想……

     投行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么忍,要么恨,要么滚。”

     衣冠楚楚、永远的头等舱和五星级酒店、甩你几十倍的工资单……你所看到的诚然都是事实,但也仅仅是投行的一隅。

     你不知道的是,家庭背景能给投行带来多大的好处,投行高管们有多么热爱“sons and daughters”项目。以至于就算白花钱都要养着他们;你也不知道草根背景出身的人是如何度过他们辛酸的头三年,刚刚被主管骂哭一分钟后就要对客户陪笑,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从螺丝钉开始一点一点往上爬。

     大部分人没有一个厉害的爹。为了这样一个高薪高平台的工作,草根出身的他们,如何步入投行的大门?他们有着怎样的辛酸?他们为何留下,又为何离开?

     北京三环,房价在六万到八万之间。120平方,700万左右。

     普通上班族,月薪一两万,一年24万。

     投行分析师,月薪三四万;年底分红一般是年薪翻倍。一年100万。升一级,工资翻倍;再升,继续翻倍。

     所以,谁才有底气说,北京买房不是梦。

     没有物质实力,哪里来梦想;没有收入和地位,哪里有资格谈梦想。校园中的天之骄子,往往被现实的一个巴掌直打脸上。

     有一条捷径是,进入投行——高薪、高平台、高地位、世人瞩目。

     杨舒怡的梦想就是进投行。她出身普通家庭,但却有着过人的智商和情商,大四的她刚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硕士录取。春光如豆,在其他学生正在纠结毕业旅行是去韩国还是日本的时候,她正在自习室里日以继夜地准备六月份的CFA(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以国际公认、含金量高、通过率低而闻名。

     只有优秀到能够碾压众人,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内,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投行的HR一般非此四校金融系前10%的学生不要。在国外,非常春藤名校不要。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种入行的途径,有个厉害的爸妈。对于关系,投行并不避讳。某投行前高管曾在一封邮件中非常直白地写道:“你们都知道,它与得到咨询业务‘几乎成线性关系’”。

     录取多少草根,往往根据关系户的数量而决定。但为了保障工作的完成,HR会和老板平衡关系户和草根的数量,并在其中取一个中间值——否则,活就干不完了。比如,如果一届招10个新人,可能7个人是干活的。

     对于杨舒怡来说,这不妨碍她继续为之努力。这值得她的努力。哪怕无法平等竞争,争取到一个投行的工作依然能够给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我知道我不能依靠任何人。投行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而且能保证我尽快实现财务自由。”

     “进投行是每个金融系学生的梦想。”杨舒怡说。

     在投行的世界,每个人的量级是如此不同。

     举个例子,曾经在北京做投行的刘妍清楚地记得,她进入投行工作的第一年,与她同届的一个关系户子女年末拿分红,“你猜多少钱?”

     “可能一两百万?”笔者推测。普遍意义上来说,投行如果生意好,底层分析师又跟了一个好项目,年底是可以拿到这个数目的。

     “不,整整一千万。”刘妍不置可否地笑笑。“投行需要花钱去养着这些人,他们的作用就是去maintain这些relationship。钱并不是给她的,其实是给她背后的那层关系的。”

     对于投行而言,接到生意是第一位的。关系户在投行比例一般不会太大,他们可以干活,虽然不来也没有很大的关系;对着上司吹鼻子瞪眼也不会被开除——反正生意来了就可以。

     对于草根来说,世界或许更辛酸一些。

     “给投行工作?就是7*24小时卖给了投行的体验。”作为某投行部的前员工,大卫回忆起自己的投行时光,仍然历历在目。

     “老板要东西是不会分时间的,他现在要,就是要。我老板曾经给我同事打过一个电话,说要打印一份文件——完全不管那时候是周末晚上六点,我的同事正在香港出差,他坐在办公室里,而打印店就在办公室楼下。做不到?就开了你。”大卫说。

     这一点都不夸张,对于投行新人来说,工作大于一切。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了投行当了分析师,头三年一般就是底层的螺丝钉,基本的任务无非是做Pitch book和各类备忘录,做港股业务的每天打各种电话会和建模估值,做A股业务的每天在写招股书和搜集底稿。

     而通常的情况是,招股书四五百页,可能你已经准备了一年,改了七八十遍。路演前一天的半夜一两点,往往还在改。一周工作120-140小时,再正常不过。

     一周工作140小时,意味着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4小时。对投行人来说,周末与朋友聚餐郊游是一种奢望,因为就算约了,也往往会泡汤。“老板要东西是不分时间的。如果邮件联系不到你,他会毫不犹豫地打电话,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你在干什么。如果你刚好在约会,老板叫你回公司,那你是去呢?还是不去呢?”大卫说。

     “以后找一个做投行的男朋友吧,钱多事儿少死得早。”大卫笑称。

     投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但光环比较集中的“前台部门”,一般只有三个:投资银行部(Investment BankingDivision),销售交易部(Sales& Trading Division)和资产管理部(Asset Management Division)。

     IBD部门(投资银行部)是投行光环积聚之地,这一部门负责企业的融资上市然后收取承销费。为了接到生意,高层的董事总经理对着客户有求必应甚至到了曲意奉承的地步。巨大的压力层层下落至底层分析师们就是,疯狂地工作以及通宵达旦地熬夜。

     分析师是投行最底层的螺丝钉。虽然辛苦,但替代性强,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而所谓螺丝钉们的任务,就是投行家们所谓的“脏活累活”——处理好各种paperwork,做好Excel、PPT,写好Memo还有做好Model。

     “如果你不是单纯因为VIP背景而招进去的话,那么这个状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小型的投行工作的头3-4年,在更大型的投行工作,这种状态会持续5-6年。”在香港做了四年投行的Abby说。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陆家嘴投行(ID:LjzBerg)。

    

     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

     @G.P.A 保留所有权利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拖延症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金融行业0.1%的精英社群”招募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精英的圈层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