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电影院后悔语文没学好
2016/5/25 醉美上海

    

     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不少朋友说:

     像上了堂语文课,似乎导演在暗示我们要多读书

     语文没学好,可能听完就蒙了。

    

     今天,高考600+的Sir(嗯哼)——

     也借这篇文章,与你们一起,重温那些遥远的文字之美。

     由于男女主角在对话中常谈及爱情,和彼此状态。

     引用的诗句,多跟感情状态有关。

     两人第一次聊对爱情的看法。

     大牛说,爱情中,从没有矫情这一说。

     恋爱中的人,无论怎么作,都是发自一片真心,所以自己一点都不觉得有问题。

     你听没听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这是金末元初的作家,元好问的《摸鱼儿》。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这首诗是元好问看见一只大雁被捕杀,它的同伴并不飞走,而是在上空盘旋悲鸣,最终投地而死。

     生相伴,死不离。

     金庸《神雕侠侣》为情所苦的李莫愁,临死之际念的就是这两句。

    

     不过,听到这回答,焦姣觉得大牛的爱情观很装。

     现代人哪有这么轰轰烈烈的爱情观?

    

     大牛回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轰轰烈烈只是向往,这才是他真正的爱情观。

     它出自辛弃疾的《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说的是,如果没有亲身遭遇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

     但,所有的亲密关系终会结束,人最终仍会回归孤独。

    

     后来,大牛就听到女友要嫁人——

     因为跟他一起没有安全感。

     那时他还是没看透,也放不下。

     所以他说——

     相比于《陋室铭》,我更喜欢刘禹锡的另一句诗:

     长恨人心不如水。

     这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意思是,常遗憾人的内心不像水。

     瞿塘峡险,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

     但水流湍急是肉眼可见,而人心猜不透。

     总平白无故,就起波澜。

     似在暗喻女友说变心就变心,人与人之间很难维持一段稳定的关系。

    

     与此同时,焦姣为了还债,决定陪富豪邓先生去拉斯维加斯。

     骑上摩托车,她一口气引用了三部作品。

     有人去国怀乡,满目萧然

     有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我两种都不是。我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分别引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东坡的《定风波》,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岳阳楼记》里,范仲淹被贬,看啥都是一片灰暗,觉得人生没有希望了。

     《定风波》则是苏东坡淋成落汤鸡,还能笑得出来的豁达。

     而焦姣在生活的步步紧逼下,没办法忧愁或是豁达。

     她只能像王昌龄一样,披上铁甲,向前冲。

    

     在拉斯维加斯,焦姣跟邓先生坦白了自己缺钱。

     邓先生说借给你没问题,但分五天付。

     她才发现,邓先生只将她当一笔交易。

     她哭着走出酒店,想起和大牛的对话:

     你老早就告诉我“做人勿惮劳,勿恃贵”,别做白日梦。

     可惜我瞎了我狗眼,全当耳边风。

    

     这话来自张之洞的《诫子书》。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说的是做人要踏实守本分,不怕操劳,不趋炎附势。

     再之后,两人都成了孤家寡人。

     后来,过年了,大牛去唐人街买饺子。

     突然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说心里话,我真的不喜欢过节。

     这两句话,相信大家都秒懂。

     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大年初一,大牛在爷爷家吃饭。

     晚上,他在房间写信,说起自己的生活:

     我14岁到美国,就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生活。

    

     这话来自李密的《陈情表》。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

     这一点,他既是说给焦姣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既在说自己,也在说焦姣。

     而片中老夫妇的对白,说的大多是怀乡

     爷爷在美国呆得年头不短,没出过几次唐人街,是个融不进去当地文化的他乡人。

     他跟大牛的对话,基本上都是诗词冲口而出。

     爷爷:去国怀乡,文正公(范仲淹)说的就是我们这些人。

     大牛:苏东坡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

     爷爷:没错,趁少年,把家园弃了,海上来游。

    

     范仲淹、苏东坡,都是被当权者贬谪的诗人。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前面说过,是对当下处境的悲观。

     苏东坡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则恰恰相反,是他被贬岭南后,用歌妓柔娘的话治愈自己。

     最后一句,取自吕洞宾的《沁园春》。

     休休,及早回头,把往事风流一笔勾。但粗茶淡饭,随缘度日,任人笑我,我有何求?

     限到头来,不论贫富,着什干忙日夜忧。劝少年,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看透世事,付之一笑。

     除了对话,爷爷写信用的是文言文。

     比如这句“家中悉好,不必展读,不欲分汝心”。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家里都挺好,不唠叨了啊,别惦记。

    

     他连骂人,都用古诗。

     他去考车,结果因为不熟悉车况,差点出车祸。

     被印度考官挂了科。

    

     在回来的车上,老奶奶在车后座偷笑,老爷爷却郁闷地说:

     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

    

     来源是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长。加以罪犯至重,忧惶渐悸,死亡无日。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

     这是韩愈被贬到潮州之后,给唐宪宗写的书信,说担心自己会死在那里。

     在老爷爷眼里,美国始终是异乡。

     而无法交流的印度人,就像妖怪。

     之后在饭桌上,爷爷得知大牛原来是想拆了他的房子盖新的,才来接近。

     忍不住怒道:

     男人啊,要仰不愧天

    

     来自《孟子·尽心上》,里面提到了“君子三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的是君子的快乐并非来自服天下,而是父母仍健在、兄弟没灾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接纳到优秀人才,将毕生所学授予他们。

     后来爷爷病倒,吴秀波去医院看望。

     爷爷写了一张纸条给他: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

    

     这是西晋诗人陆机《猛虎行》的开头两句。

     说的是志士处世,都用心谨慎,爱惜身名。

     听起来像是在责怪大牛没有洁身自好。

     但其实整篇诗词想表达的是:

     一位正直的志士,因为生不逢时,不得不违背初衷参政,但功名难就,进退两难。

     当中有句“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反用乐府古辞《猛虎行》“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句意。

     说的是不得已

     由此可推断,爷爷虽然对大牛的做法有微词,但其实已经理解,并原谅了他。

    

     之后,爷爷去世。

     奶奶把他的骨灰带回老家。

     大牛问,要不要给爷爷立块碑,奶奶说:

     你爷爷常念叨,“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这句来自苏轼的《屈原庙赋》。

     是他经过屈原生活过的旧地,叹惜屈原被流放到南方,离家千里,生无归宿,死无墓地。

     老人家一生漂泊,从宜昌到上海,又到了美国。

     儿孙远游,自己又不识外语,感觉处境跟屈原一样,所以从给孙子写信开始,就一直引用跟屈原有关的诗。

    

     将房契交给大牛以后,她说:

     原来爷爷一直舍不得卖房子,是因为觉得卖了,就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

     以前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儿女在,父母不远游。

    

     大牛拒绝了。

     大牛:这房子是您跟爷爷住了一辈子的家。

     奶奶:人在哪儿,家在哪儿。

     大牛:那人不在了,家在哪儿

     这时,一向柔弱的老奶奶什么都没说。

     只是抬起大牛的手,放在他心口。

    

     这动作,说的就是大牛此前安慰爷爷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其实,大牛当时并没有理解。

     直到这时,才真正懂了。

     除了主角,片中还有一个人,也出口成诗。

     祖峰。

    

     忘记《欢乐颂》里的撩妹汉子吧,他在《北西2》中,是一位诗人。

     焦姣在赌城遇见祖峰时,他正好在看《查令十字路84号》。

     她以为,他就是一直与她通信的“教授”。

     她问:我还以为只有女的,才看这种不靠谱的爱情小说。

     他答:你不觉得这种,云中谁寄锦书来的等待,很美好吗?

    

     这是李清照写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说的是二人时常两地分居,靠的就是鸿雁传书。

     现在又要与丈夫告别,难免发出如此感慨。

     但就在二人相处了一整天以后,焦姣才知道,诗人已经结婚了。

     而且娶了个阔太。

    

     之后,二人在赌场外抽烟。

     诗人:已经很久没有人陪我谈诗谈书了。

     焦姣:我以为你们知识分子,都是谈笑有鸿儒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自刘禹锡的《陋室铭》。

     鸿儒是指学问渊博的人。

     但祖峰身边,却是腰缠万贯的。

     用在这里,是令人会心的讽刺。

     最后,Sir必须要说——

     在诗词近乎绝迹的当代,《北西2》带我们回首传统文化的古朴之美,本意是好。

     但实在用得过于稠密。

     且搭配全息影像这种高科技,就算谈不上格格不入,总归也少了意境。

    

     华语电影最让Sir难忘的赋诗,《男人四十》是其中之一。

     电影只用一首词,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没记错的话,念过两次。

     扎着围裙,穿着大短裤的中年夫妻(张学友和梅艳芳),突然从烟熏火燎中抽身片刻。

     靠在沙发上,幽幽念起诗。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画面随之淡出,长江水浮现。

    

     空镜头摇曳在长江两岸。

     慢慢。

     大山大河。

     如逐渐张开的一副水墨画。

    

     这组蒙太奇,既是对历史文学的执迷。

     也在感慨人事变迁,沧海桑田。

     我们游完长江回来再说吧,我们读过许多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词,也该去走一趟。现在天气热了点,但如果不去,不久三峡一灌水,很多地方都会淹没,很多东西会消失······

     可惜,这样诗意的抒情,我们在许鞍华之后,再难寻觅。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醉美上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