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百病生,用艾来化瘀!
2016/8/8 对话健康

     点击上面蓝字

    
关注免费学养生


     商务合作QQ:1021882139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著,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现代养生宝典。微信号:hdnj818

     长按指纹扫描处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关注

     河流里有泥沙或是垃圾,就会导致河道堵塞,不能正常流动。而血液也是如此,一般而论,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血淤,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可见于很多种疾病。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血於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疼痛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体内瘀血阻滞常表现为身体特定部位的疼痛,痛处固定,以刺痛为主,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疼痛明显,压痛拒按,痛久。

     2、肿块

     瘀血在腹腔内部可触及坚硬有形的块状物。反复出血,瘀血引起的出血是出出停停,反复不已。

     3、紫绀

     瘀血在体表则形成青紫色,唇舌爪甲紫暗;也可见面色黎黑、皮肤粗糙没有光泽;皮肤脱屑、瘙痒。

    

     导致血於的常见原因如下:

     气滞→血行不畅→瘀血(气滞血淤);

     气虚→运血无力→瘀血(气虚血淤);

     血寒→寒主凝滞;

     血热→血受煎熬;

     湿痰阻遏→脉络不通→血瘀。

     大家都知道,艾灸除了温经散寒、扶阳固脱外,还有一大重要功能——活血化瘀

     《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

     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

     人体常用五个活血化瘀的穴位——三阴交,血海,合谷,曲池,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在艾灸中经常接触到,从手到足,行于下肢外侧,它们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与内脏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经功能。

     因此,经常艾灸以上几个穴位,可疏通十二经脉,活动四肢关节,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防治全身关节炎及其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辩证分型:

     气滞血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加肝俞,期门,太冲;

    

     气虚血瘀:加关元,气海,中脘,膻中等;

     血寒血瘀: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阴陵泉;

     血热血瘀:太冲,中都,膈俞等穴位;

     湿痰阻遏:阴陵泉,中脘,天枢,水分等穴位加减;

     跌打损伤:加灸大杼,阳陵泉等穴位。

     日常艾灸:

     1、了解自己的体质,选取适当穴位进行艾条温和灸,每个穴位15分钟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罐的话,时间适当延长一些20-30分钟。

     2、阿是穴也是治疗重点。哪里酸麻胀痛就艾灸哪里,在於堵患处直接施灸效果较好,时间同上。

     附:艾灸前后的注意事项

     醉酒、空腹、过饥、过饱、大惊、大怒、大汗、极度疲劳的时候禁灸。

     孕妇、脉搏超过90以上者慎灸;经期慎灸;皮肤溃破处慎灸。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灸后保暖防寒,不能喝冷水、不能接触冷水。灸后至少半小时后才能洗热水澡。

     施灸治疗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饮食清淡。

     艾灸期间如果生气,气赌经络,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艾灸前最好喝温开水200-250毫升,艾灸后要喝温热水200-250毫升,甚至更多一点。

     艾灸时、艾灸后因为毛孔打开,所以不能受风,特别是不能开空调、电扇。

     皮肤起泡,小的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可以挑破后进行消毒。这个部位最好等结痂后在灸。也可以温和灸疮面,温度不要太高,有利于保持创面干燥,使灸疮早日结痂脱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对话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