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PCOS相关子宫内膜癌的进展
2015/3/3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第二大肿瘤,而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患EC的概率是无PCOS病史的3倍。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Ruijin Shao等介绍了二甲双胍在PCOS相关EC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来源:《医学参考报妇产科频道》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妇科常见第二大肿瘤,2013年美国有49,560例新发病例,死亡8,190例。EC常分为雌激素依赖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lo ycyc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I型EC常见高危因素,常见于4%~18%育龄期女性,表现为高雄激素血症,代谢紊乱及不孕。

     Meta分析表明,PCOS女性患EC的概率是无PCOS病史的3倍。EC常见临床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或不孕等。早期EC可通过手术或联合放化疗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希望通过非手术途径治愈EC,尤其是有生育要求患者。孕激素是保守治疗早期EC的一线药物,然而高剂量孕激素可导致血栓、高血糖、体质量增加及水肿。且由于孕激素耐药,30%与PCOS相关EC治疗无效。近年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发生、阻断其进展。瑞典歌德堡大学医学院Ruijin Shao等介绍了二甲双胍在PCOS相关EC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

     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易导致EC的发生,孕激素可拮抗雌激素作用。二甲双胍具有孕激素样作用,如缩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积、减少内膜腺体和厚度及阻断内膜增生;还可调控PCOS相关EC子宫内膜上激素受体。二甲双胍和口服避孕药联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还可组织内膜非典型增生。经此方案治疗的患者有的已成功生育。

     此外,二甲双胍联合mTOR阻滞剂可延长EC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其治疗EC的相关机制如下:

     (1)二甲双胍为水溶性,极易通过细胞膜,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转运可刺激二甲双胍摄取和多药毒素清除蛋白(MATEs)协助二甲双胍排泄;

     (2)激活AMPK通道,抑制肝脏糖异生而导致的降低血循环中胰岛素和葡萄糖水平。抑制EC细胞中的胰岛素/IGF-1 信号通路和mTOR通路,阻断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

     (3)增加GLUT4(可诱导的胰岛素敏感性运输蛋白质-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表达抑制EC的进展。

     尽管二甲双胍在治疗PCOS和EC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需继续研究其相关抗肿瘤机制,以便二甲双胍可成为PCOS相关早期EC常见的治疗方式。

    

     医学界正在发生什么?

     请关注“医学界杂志”,百万医者正在看的医疗新媒体!

     关注方法:

     按住图中红色指纹3秒钟,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关注。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医学界》为旗下超15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如果您的文章被发布在《医学界》平台上,且未能联系到您本人,请速与我们小编联系:yxj-fck@yxj.org.cn。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